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爱增 《科协论坛》2007,(7):166-167
职工持股是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方式。职工持股实现了由资本雇佣劳动向劳动力占有资本的转化,为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所有权依据。在我国,职工持股是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相伴而生的。目前,实行职工持股的地区、企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01,(6):13-15
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持股计划改革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就保留着集体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与全民所有制企业比较,集体所有制从理论上是职工集体所有的企业,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还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20年中,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到股份制的实施,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提高企业的效率上.而企业职工自然人持股的改革却是在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逐步有所发展以后才开始予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3.
文芳 《软科学》2007,21(6):50-54
从代理理论出发,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研发数据,对公司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的相关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而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其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性质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  相似文献   

4.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既是大型企业也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所谓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一是在宏观层次即政府与企业关系上要有清晰、明确的产权和权责;二是在微观层次即企业内部关系上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就国有企业产权变革而言,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不仅涉及到政府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往往也涉及企业问和企业内部的各种产权关系,因而从一定程度上看.  相似文献   

5.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投资行为一直是资本结构研究领域中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我国主要存在的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两种制度,在对股权结构与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对这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但在两类公司存在差异;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呈负相关,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经营者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呈不显著负相关,但在民营上市公司相对显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两类公司中均与非效率投资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了非效率投资现象,在民营上市公司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表现为投资过度.总之,股权结构是影响投资行为以及造成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非效率投资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2016—2019年公司风险投资(CVC)支持的创业板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研究CVC联合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CVC单独投资的企业,CVC联合投资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联合投资成员持股比例的差异显著抑制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联合投资成员产权性质的多元化显著促进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联合投资成员母公司的行业异质性促进被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联合投资成员母公司与被投资企业的行业相似度不利于被投资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性质与是否高新技术企业等情境视角,构建了政府支持、动态能力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广东省企业为调研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 政府支持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动态能力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态能力在政府支持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政府支持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政府支持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要进一步认识国有企业 ,还必须从产权的角度界定。只有这样 ,才能对国有企业进行更为清晰的把握。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 ,指出了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当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西方广泛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就是有力的证明。“到目前为止的国有企业改革 ,实际上是一个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分配给企业内部成员的渐进过程“。国有产权的最大问题在于对人力资本及产权的剥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将是如何分配企业产权使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对应 ,以提高企业效率。就此而言 ,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必须承认人力资本及其享有的人力产权 ,必须用具体的人力产权来代替抽象的“全民产权“、“国家产权“和“集体产权“。这是一个迟早要处理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9.
选择2007—2016年A股市场制造业板块的1 72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第一大股东和资产专用性对企业风险互动效应。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资产专用性比例将会降低企业风险,但两者互相制约,对企业风险互动效应是排斥效应。进一步发现,当第一大股东股权为国有股时,这会增大"排斥效应",强化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同时,在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和资产专用性对降低企业风险的效果,中央企业比地方国有企业时更显著,中央企业的排斥效应程度比地方国有企业的更小。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下,本文手工收集了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2008—2016年非国有股东的股份持有与人员委派等相关数据,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了非国有股东参与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股权结构参与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而非国有股东高层治理参与在非国有股东股权结构参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具有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揭示,非国有股东参与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主要来源于经理人观,而非政治观。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被确定为推动和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混改的推进,国企股权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以2013—2017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混改国企的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且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对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混改国企中第二大股东是非国有股东,前两大股东性质不一致,则制衡有效。鉴于我国目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水平较低的现实,应适当提高除第一大股东外其他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和增加非国有资本和不同背景的战略投资者的比例,促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企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国际比较、历史比较研究,指出国企问题的根源是治理结构与产权制度不匹配.提出以企业家形态的人力资本产权化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变革,来解决国有企业的一系列问题.并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和权益保障等方面探讨了人力资本产权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13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检验了产权性质与创新环境对以上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用更显著;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提升效用更显著。结果表明,董事会网络位置、产权性质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9年我国国有上市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本数据,使用双重/无偏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为时下进行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参考借鉴。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引入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股东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高创新投入强度与改善创新效率两途径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5.
张长征  吕悦凡 《软科学》2017,(9):110-114
突破已有研究仅孤立地关注经理自主权与股权集中度各自对R&D投入影响的现状,将二者纳入到同一框架中更全面地探讨公司R&D投入的决定机制.结果表明:以职位权、所有权和专家权度量的经理自主权对公司R&D投入强度呈现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赫芬戴尔指数或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度量的股权集中度对R&D投入强度虽无显著直接效应,但对经理自主权与R&D投入强度的正相关性呈现显著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创新的影响,运用泊松计数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倍差法(DID)等方法,结果发现: 公司引入股权激励制度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股权激励制度能有效降低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相比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创新的促进程度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大.因此,推行公司内部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充分调动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企业全部资产属全民所有。职工代表国家行使占有与使用权,担任着主人翁的角色。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后,股东是企业的实际所有者,因此也是当然的主人。这时,企业职工的地位应如何确定?是仅仅作为被雇佣的劳动者,还是仍然是企业的主人翁?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股份制改造后,国有企业的职工就是被企业雇佣的劳动者,不可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新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与企业资源配置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本有效配置,这包括完善人力资本供求体制和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模式;与企业产权制度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这主要包括:可变现与不可变现股票分配相结合;直接持股与股票期权相结合;股票升值权的限制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19.
徐胜 《科学与管理》2003,23(1):34-35
<正> 引言在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上,一度有“两权分离”、“委托-代理”、“法定产权与事实产权不一致”等研究框架,但都解决不了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其实质就是政府向企业下放经营决策权,形成政府与企业共同经营企业的状况。事实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制度演变中,所谓“两权分离”只是一种内部的相对的分离,其微观基础是私有制,目标是扩大经营规模,而不是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国有企业恰恰最缺少的是约束与激励机制,“两权分离”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不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更是直接影响百姓生存状况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又有其特殊性.提出用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进行企业改制,要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政策性业务的完成,并着重分析了委托-代理博弈模型.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作为正式制度的补充应充分发挥其的约束作用,促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改制的合理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