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打边健身     
我们客观的讲,即便你很喜欢武术,这辈子也很可能无法成为李小龙。但这并不妨碍你藉此锻炼出个好身体,并且这可能性很高。 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不必多说。一直以来各门派武术共同核心特质就是: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并且富有娱乐观赏等多方面作用,是我们增强体质的不错方式。  相似文献   

2.
边打边健身     
我们客观的讲,即便你很喜欢武术,这辈子也很可能无法成为李小龙。但这并不妨碍你藉此锻炼出个好身体,并且这可能性很高。 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不必多说。一直以来各门派武术共同核心特质就是: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并且富有娱乐观赏等多方面作用,是我们增强体质的不错方式。  相似文献   

3.
边打边健身     
我们客观的讲,即便你很喜欢武术,这辈子也很可能无法成为李小龙。但这并不妨碍你藉此锻炼出个好身体,并且这可能性很高。  相似文献   

4.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奇葩。武术能够历经几千年中国历史车轮的碾压而不被湮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现出它特殊的文化魅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多贡献,这些都在于武术特有的魅力价值。文章试图通过对武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分析,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武术、了解武术,进而喜爱武术,并且愿意为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扬出去。  相似文献   

5.
朝阳  丁子 《精武》2007,(6):1-1
武术商业化的道路不会很平坦,但是却很有希望,毕竟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热爱武术的同道。  相似文献   

6.
乔汉 《武当》2008,(10):1-1
说起中华武术,谁都言其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文化交流、强种强国,是表现中华文化精神内核最佳符号等等。的确也是,人们不仅口头说其好,而且在行动上开始了对武术的开发利用,并且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如健身上、地位上、发展经济上等等,对于武术,无论是表面的图解,还是真正的认知,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大家都说武术好,也都很看好武术,看重武术,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它在历史形成与发展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只有研究并且明确武术在历史发展中诸方面因素所起的作用,才有可能正确认识它的价值和找到发展它的正确方向。 本文系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后得出的认识。相信它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里认识武术,并在开拓武术史研究领域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术的口号应该是"保护"而非"振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或许我们有意识无意识地总怀有这么一个念头,那就是:因为武术曾经是一种大规模的东西,于是我们就把它定格为必然永远如此。抱定这种想法,我们总是在为恢复武术的大规模状态进行着不懈努力;总在企图移花接木、借身还魂,钻进另一种什么大东西的外壳里,借其大规模保存武术的大规模。这就是我们在把武术整体改革为竞技运动的艰难道路上,不畏辛劳地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管有多少人会觉得不舒服甚至有点痛———其实我自己就很痛,因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深爱———但我还是想把这瓢冷水无情地泼下去。这瓢冷水是:武术大规模存…  相似文献   

9.
看武术与跆拳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跆拳道馆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都市各处.每逢下午四五点.就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去练习。他们为孩子穿上白色的道服.系上腰带。孩子们很懂规矩地鞠躬行礼.很听话地跟着教练学习.很有兴致地比划。而6点以后,白领和上班族多了起来。这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所处的都市、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重复的画面.人们已经司空见惯。没有人否认武术内涵和技术的丰厚.也没有人否认武术正处在持续发展的瓶颈。在竞技体育赛场.中国人在观看着跆拳道和柔道的奥运会比赛时.想起搏击项目的鼻祖武术依然徘徊在国际奥委会的大门之外.或许也只能是望道兴叹。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人们经常把武术和跆拳道放在一起作比较。但是这也是一个永恒新鲜的话题.因为相比较的目的是想要尝试找到一条适合武术发展的路。有珍惜与热爱.有借鉴与对照:有隐忧的担心,有苦涩的汗颜:有迷茫.也有希望。武术与跆拳道,听各界人士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邱丕相教授在《"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由于多年来我们理论上未能有效地区分开竞技武术与学校武术的差异,实践上也多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从而形成了"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武术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主要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但学生——学习的主体却一直未能成为武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中心。因此,导致学生对武术课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和武术课在学校体育中名存实亡的原因是武术课自身的问题。另外,不当  相似文献   

11.
刘绥滨 《精武》2003,(1):24-26
看了此文题目的读者,一定会以为很可笑。谁不知道武术呢,恐怕连三岁孩童都能舞拳弄脚,毕竟现在电视上的武打片太多,连张艺谋这样的大牌导演都对武打片青睐有加。过去,武侠、武打都上不了台面啊。可是。人们真的对武术很了解吗?待你读罢此文。你就觉得此文题目一点也不可笑了!  相似文献   

12.
价值认同是中国武术传播的内在动力,中国武术传播的最大症结来自于我们忽略了受众的内在需求,由此造成中国武术"传"而不"播"。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视觉文化已为传播领域的"排头兵",中国武术也积极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始视觉传播的转向,这主要由于视觉传播具有的内在优势、科技进步为视觉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消费社会的本质使然。可以预见的是武术的艺术性很可能会遮蔽武术的技击本质,并将进一步消解武术传播的内容,从而使武术传播逐渐走向平面化、碎片化、奇观化。  相似文献   

13.
话说壳子棍     
壳子棍,是以最占老的方式——口传身授自清朝乾隆年把这一民族优秀的武术文化原始的、完整地在陇上占城秦安县延续了下来。因此,从壳子棍的表现形式,内容我们可以窥见古老的中华武术文化原始的面貌,尚实用不尚花架;尚攻防格斗技术,而不尚套路表现形式。 中华武术内容浩繁、博大精深。从近年挖掘整理出的传统武术来看,均以套路的形式来表现各门各派的内容。很显然,武术的套路形式是中华武术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承方式。而今天我们要淡的壳子棍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现武术内容的,即壳子(模子)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武术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而当前的武术传播途径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应该集思广益,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发武术传播良好的环境。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了武术的发展离不开电视媒体的宣传,而武术在国内环境中并没有通过电视媒体真实地展现给观众,因此,笔者提出建立武术电视频道,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为武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新年刚过,《中华武术》编辑部转来你从东京发出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看后我很受鼓舞,真是海外飞鸿,字字真情。在信里你说从小就喜爱武术,现在正在高校学习。在学校你经常和空手道部的朋友谈讲中国武术,大家都抱有很大的兴趣。在信的末尾你说,毕业后决心放弃就业机会,一心习武,向世界上更多的人广  相似文献   

16.
武术被列为中学体育基本教材,是全国统一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部分重要教学内容。自从这套新大纲开始贯彻执行,至今两年多来,有些原来武术基础比较差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这部份武术教材仍然觉得有些困难,有的甚至认为教武术特别辛苦,这也是很自然的。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这部分武术教材,是不是很难掌握的技术呢?我看并不能说很困难。就说少年拳(第二路)吧,这套拳只有十二个动作,和武术中的传统套路或运动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新编全国中学通用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武术教材,具有动作少,内容精的特点,并且鲜明地突出了艺术性和技击性。同过去用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改进。过去所采用的武术教材,往往都是套路太长、动作过多、学生苦于记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新编武术教材中、拳术上只有少年拳两套,分别包括八个和十二个动作;剑术和棍术也都只有十二个动作。这样就适应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动作多、时间短、学生学得慢、忘得快的现象,因而容易收到实效。武术操中编进的仆步亮  相似文献   

18.
“武术”名词定论问题是目前中国武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武术名词意义、内容非常广泛,给人们很模糊的概念,现代人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武术,有的甚至错误的理解武术,所以给武术向世界发展带来影响。武术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实用意义,要想弄清“武术”实际意义,就必须对武术名词在古代、近代、现代的真正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武术名词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和武术内在含义的转移变化发展过程,并且分析现代武术发展形式和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再研究武术体系所包括各种单项内容发展的可行性——使人们对武术名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论。  相似文献   

19.
有关少林武术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是:达摩是少林始祖。他传授罗汉十八手,还有达摩拳、达摩剑、达摩活身法……这就是少林武术云云。我们综述关于少林武术的传闻,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逻辑: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出达摩。达摩何许人也?印度僧人。这岂不是说,中华武术源出印度?! 这样一个谬论,居然得以流传,居然很多人(特别是喜欢猎奇探秘的青年人)至今还相信它,确是不可思议的。中华武术,是中国人民的创造,是中国的国宝,在这个问题上,不容丝毫的胡涂,笔者以为很有首先辨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温总理,你会武术吗?”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温总理,你会武术吗?”这一美国学生提问出发,简单阐述了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商标的特殊意义,全面地对武术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武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一些改革的初步宏观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