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教师人格力量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合格接班人和建设的地方。高校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教师要注意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2.
创造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观经历了一个不断系统化的演进过程。创造系统观包括创造力的系统构成观和创造力的系统运行观。它认为,创造力是多种因素力的“合力”,创造是多种因素,包括创造者的知识结构、认知特征、人格倾向与环境或情境因素等共同影响的活动。该观点对开展多元化、系统化的创造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卢大剑 《成才之路》2009,(15):83-83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在对感性形象的把握和组织上。创造力的产生是由领域技能、创造技能、创造动机以及创造人格四个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4.
创造并不只是一种智力活动,不能单靠纯思维的训练获得;创造首先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是一种人格,它主要通过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因此,研究创造问题,首先要研究具有创造力的人,而有创造力的人,有赖于创造性的人格.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就要提供与这种人格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改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高校教师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这是因为人格内涵着价值,它总要通过各种社会途径,对其他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发生影响。人格的这种影响作用,与可比性的权力相比较,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教育者本身的人格榜样示范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这也是建立在我们对时局的正确把握和对当代大学生基本特点了解的基础上的。做好这项工作,高校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安于清贫,乐于奉献,要不断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造人格与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54名大学生的16PF及创造能力的测验,研究发现,智商、入学成绩、教师教授方法以及大学生人格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大学生创造力差异。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以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讨,略有见解。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活动的内在因素是人的素质,它包括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是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人文素质不仅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且是形成创造主体、人格牲特征的内在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人格由创造性个性倾向、创造性自我意识、创造性心理特征所构成.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创造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有效途径,其目标是培植学生的创造性品质.教育要培养和建构学生的创造性人格需要创造型教师、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创新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论创新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骅 《教育探索》2002,(5):10-12
创新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浓厚的求知兴趣、强烈的创新激情、坚定的信念、冒险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与做事一丝不苟。创新人格的主要特征对创新的影响表现在对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行为的影响等方面。教育工作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如引发好奇心、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创新价值观等等。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和培养已成为教学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因此,创造性人格的若干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探讨。创造性人格的内涵,创造性人格的结构要素包括创造动机、创造能力、创造意志;创造性人格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好奇心、独创性、灵活性、坚毅性等。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是正常人普遍具有的潜在的心理能力,创造力内隐理论对创造力的非正式评价及培养都起着重要的潜在作用。创造意识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创造力内隐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说内隐理论是创造意识产生的最初形态。正因为创造力内隐理论的存在,随着逐步的显现、认识,不断的深化、发现,会逐渐明朗,最后成为创造意识。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将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培养每位未来教师形成正确的创造意识,是当前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及影响创造力的主要人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标准的卡特尔人格量表对我校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造力现状,揭示高创造力的学生与一般学生之间的人格差异,并提出针对性培养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术课是本科建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 ,需要从基本功训练、审美情趣的培养、民族文化的爱好、发挥个性的特点和主体创造性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与内容 ,以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简析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深化教学改革,训练创新思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创新培养模式,磨砺创新个性;强化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基本路径。迎合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潮流,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学生创造力体现出更丰富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对国内外48项实验研究、6057条样本量进行编码处理,研究得出:1)教育机器人对学生创造力的整体影响效应为0.576,达到中等以上的影响水平,其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对创新人格品质的影响程度一般;2)从学段来看,教育机器人对初中、小学的学生创造力影响效果较为明显;3)学科方面,机器人课程对学生创造力影响效果最好;4)教学主题中,原型创造对学生创造力影响程度达到中等以上水平;5)教学方式选择方面,探究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6)相比普通教室,实验室环境对于学生创造力发展更为乐观。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以下实践建议:推广实施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兼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人格及思维培养;注重低学段学生创造力培养,大力提倡软件编程教学;建构适用于机器人教学的创客教育模式,完善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体系及激励机制;促进实验室硬件、软件环境设计,多方面筹措教育机器人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7.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既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地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该研究基于对拔尖计划培养模式的拔尖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调查,探讨了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对其创造性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拔尖学生在小班教学、科研项目、导师指导和出国交流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创造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2)小班教学对拔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科研项目和导师指导对其创造性人格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心理因素在培养模式对拔尖学生创造性水平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间桥梁作用,并且存在明显的文理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研究生创新能力及与人格、思维的关系,论文以《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学生认知风格问卷》为工具,抽取贵州省、陕西省两地520名硕士生.结果发现,硕士生创新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人格特质均高于国内常模,思维认知得分均显著高于理论中值.男女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在学术创新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除知识结构,陕西省与贵州省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创新能力、人格与思维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神经质、内外倾,言语表象、直觉-分析、思维内外倾是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教师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教师创造性能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了教师创造性能力缺失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当前对教师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五个统一"入手:转变教育观念与增强教师主体意识的统一;培养创造性教育能力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统一;营造创造性环境与培养教师内在创造性品质的统一;发展个性与培养团队精神的统一;开发智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总被引:145,自引:0,他引:145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障碍: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为此,大学生应在思维、人格、智慧三方面均有发展。在思维层面,应摆脱思维标准化与知识非活力化的束缚,大力开发个人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在人格层面,应敢于并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教师和书本知识;在智慧层面,应培养务实求真、灵活多变的精神。成功的创新实践要求人们坚持信念却不走极端,保持自信但不狂妄自大,并处理好创新与守旧、变化与稳定、理念与实效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