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与哈桑在他们合著的Cohesionin English一书中将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他们将英语句子中的衔接手段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本文将以韩礼德——哈桑模式从构成语篇语义语法衔接手段入手,初步探讨汉译英的语法衔接性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锐 《林区教学》2010,(2):54-56
照应是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主线,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照应手段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英汉互译中照应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法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多种衔接机制之一。文章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分析科技英语中的语法衔接手段,即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并探讨其翻译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英汉的等效翻译。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对比分析了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中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在语法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若干英文歌词语料,探究英文歌词中的各种语法衔接手段,即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等手段,并采用例证方法证明这些语法衔接手段使得歌词语篇结构紧凑、过渡自然,成为一个前后衔接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衔接理论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衔接与语篇连贯、语篇体裁的实现,以及语言的元功能关系密切,而在翻译中衔接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本文主要是通过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模式对一汉英法律平行文本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为法律语言研究和法律翻译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英语衔接理论,尤其是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可以帮助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常见的三种英语语篇模式和语篇内部的语义关系,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的衔接手段,语篇的衔接是语义连贯性的形式标志,是语篇的有形网络。本文以语义衔接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韩礼德-哈桑模式中的衔接类型,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个方面,观察英汉浯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依据,全面而充分地对英语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进行分析,同时又具体地阐述了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韩爽 《考试周刊》2010,(33):35-36
韩礼德和哈桑对英语语篇的衔接功能的研究,凸显了衔接在语篇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鞋匠布朗杜》为例,用实例说明照应、省略、替代、重述、同义等主要衔接手段在英语语篇中的使用,用科学方法分析语篇中的衔接功能,进而阐明研究衔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模型为参照,分析经典故事《男孩与苹果树》中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等手段在文学语篇中的使用及其功能。得出:衔接不仅使整个故事结构紧凑,还帮助语篇完成深层语义的连贯,实现语篇的完整,从而使读者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衔接是语言系统中语篇组成成分的一部分。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韩礼德(M.A.K.Halliday)和哈桑(RuqaiyaHasan)在《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妒lish)一书中,将衔接界定为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英汉照应、省略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韩礼德(M.A.K.Hallidav)与哈桑(Hasan)提出的衔接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照应和省略语法衔接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语篇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单位,具有交际功能,构成一个话题,具有连贯性.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1976)一书中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中并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间的联系".他们多次在书中提到:"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衔接指的是语篇中的不同成分在意义上有所联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语篇连贯的标准,受到了Widdowson、Enkvist和严世清等学者的批评。实际上。Widdowson和Enkvist混淆了“衔接”和“衔接手段”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严世清等则将“语域的一致性”单纯地理解为“话题”的延续。因此,他们的批评是不能被接受的。然而,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语篇连贯的标准也必须联系语篇产生的语境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6.
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的出版掀起了国内外对衔接研究的狂潮,使语言分析超越了句子层次而进入到语篇层次。许多语言学家更是将衔接理论引入到翻译实践当中。统计表明,替代这一重要语篇衔接手段在翻译中主要通过以下策略进行转换:保留原有替代形式、转换成重复衔接及通过省略、照应等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17.
衔接手段的恰当运用是使得文章连贯的重要因素。衔接指通过词语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表达连贯。旨在增强语篇连贯的能力。本文运用韩礼德与哈桑的衔接理论,通过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方面对习主席有关"中国梦"的演讲稿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衔接手段运用丰富,达到了全文一气呵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ⅠHalliday的衔接理论Halliday(韩礼德)和Hasan(哈桑)在“CohesioninEnglish”一书中指出:语篇的主存依赖于语言成分的连续性。也就是说语言成分之间的连续性是指语篇中通过某种手段把语言结构和语义上互相依赖的语言成分构成一体的关系,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衔接。Haliday和Hasan从形式和内容上高度概括了英语明显标志的衔接并充分地进行了描述,我们把衔接手段分为四种:1.reference(照应)、2.ellipsisandsubstitution(省略与替代)、3.conjunction(连接)、4.lexjicalcohesion(词荡照应)。请参看下面的分类表:n连贯…  相似文献   

19.
衔接是构成语篇的必然条件,口译者在口译过程中也会面临衔接手段的转换。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衔接手段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笔者在韩礼德和哈桑介绍的主要衔接手段基础上,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个方面分析了英汉在这些衔接手段上的使用差异,并总结相应的口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浅析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以杨宪益先生翻译的《红楼梦》为例,探讨英汉语篇在衔接与连贯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注重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呈现翻译译本。基于系统功能理论进行语篇分析的方法,是以语言的社会功能为出发点,结合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分析语篇连贯和衔接,研究语篇的生成和语篇结构。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共同提出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对语篇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其中,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是两种常用的衔接手段,在语篇连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