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要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在自己参观过的科研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名胜古迹、革命纪念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中选择一处印象最深的写下来,要求把参观过程写清楚。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指导誗文题分析这一次的习作要求写一篇参观记,从题目的要求和所列举的场所来看,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可以是各种展览馆,可以是名胜古迹,也可以是公共设施等,但在写这篇习作时我们又必须把握住所写的是参观活动,因而这篇文章不宜选择纯粹的自然景色来描写。根据题目要求还应注意所选的场所应是印象最深的,参观过程也必须写清楚。…  相似文献   

2.
正通常情况下,如果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人的人名,那毫无疑问,这篇文章就是围绕这个人来写的。当读者形成这个观点的时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读者在理解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时,是根据文章自身的逻辑来理解的。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这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相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阅读描写人物的课文时,首先应当努力的就是理清文章的结构,并在这个过程中初步建立起关于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用美丽的心看学生》,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作为校长,我一直在关注教师成长的问题,这篇文章与我产生了共鸣。对呀,如果在管理学校和培养教师上,也用美丽的心看老师,那将会产生多么美妙的效果啊!  相似文献   

4.
评阅一篇作文,教师一般都会先整体扫描全文,在此过程中不仅会大致了解作文的选材、结构,同时还会对一些"闪光"的字、词、句、段予以格外地关注,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当然如果整篇文章读完,都没有一处让教师觉得眼前一亮、心里一动的地方,那这篇文章无疑将会给他留下"行文平泛、空洞无物"的印象。那作文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用美丽的心看学生>,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作为校长,我一直在关注教师成长的问题,这篇文章与我产生了共鸣.对呀,如果在管理学校和培养教师上,也用美丽的心看老师,那将会产生多么美妙的效果啊!  相似文献   

6.
上周日,我到书店去看书。偶然读到了一篇文章《幸福就是毛毛雨》。看了题目我很好奇,心想:幸福怎么会是毛毛雨呢?就这样,我带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这篇文章里了。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背景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139期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班,听了一堂三年级语文课,有了一些感悟。 二、案例概述 (一)课文内容简介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家是什么》,讲的是一个洛杉矶的百万富翁指着一处豪华别墅对记者说:“那不是我的家,那是我的房子。”一个叫热拉尔的卢旺达难民在内战中亲人离散。他在绝望中冒着生命危险辗转数地,终于找到了自己5岁的女儿。他将女儿紧紧的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课文最后说:“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实录一、抓关键问题,概括“写了什么”师:今天我们要讲一篇与青山有关的课文,课文题目是——青山不老。我想知道怎样的山才是“青山”?生:就是长满绿树的山。师:“不老”,是什么意思?生:“不老”就是不会老的意思。师:那我就奇怪了,青山本来就不会老,它原本就是四季常青、千年不变的呀!这不是废话吗?作者又何必用一篇文章来强调“青山不老”呢!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所以,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先读题。所谓"读题",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之前,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文章总有个标题,即使是“无题”,那“无题”也就是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陛,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课文题目的讲解。文题的形式干变万化。释题的方法也因题而异。我认为,课文解题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1.
尹利 《成才之路》2011,(24):30-30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五官中最为敏感的部位,人们的喜怒哀乐全藏在眼里,那么一篇文章的眼睛在哪里?当然就是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是一篇文章最抢眼的地方。看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题目,题目拟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神来之笔、画龙点睛之笔,有了题目,一篇文章才能成为一个活物,才能有一种神韵。题目的拟法有许多种,下面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五月序言     
我们从小就开始面对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作文题目。他们要求我们按照题目写出一篇文章来。那并不都是无聊的题目,可是我们总是无奈地应付,没有什么愉快。可是如果我们知道,这是一件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精彩的灵魂,那么导语就是一堂好课的点睛之笔。因此,精心设计导语是教师体验课堂、驾驭课堂、完善教学的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精彩的灵魂,那么导语就是一堂好课的点睛之笔.因此,精心设计导语是教师体验课堂、驾驭课堂、完善教学的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中国教育部颁布政令: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要用白话文,而非文言文。这是白话文运动的首捷。胡适博士的《中国文艺复兴》一文的题目有早熟之嫌,而在那篇文章单调的字里行间,人们能了解到这场运动简短而狂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骆一波 《考试周刊》2009,(28):16-16
中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因为它本质上就是试卷上的一道题目,一道分值最大的题目。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分数。既然是答题,作文也有答题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着一种应试思维的教学倾向,那就是“题目化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端出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或扣住教材内容,或紧扣高考的考点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寻得答案。这样的教学,本质就是为了寻得答案的应试思维式的教学,姑且称之灯‘题目化教学”。  相似文献   

18.
有一件事我终生难忘。 大约是在1978年春天吧,记得是春节过后开学不久,《人民日报》发表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一篇文章,题目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这篇文章引起语文教师的普遍关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2011年第5期《小学教学》(语文版)上读到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向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学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夏》这篇文章时,发现课文这样写:“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寓言:在非洲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跑,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千上万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那么蚂蚁军团来了!合作使小蚂蚁也变成无敌的巨人,这就是团队的价值所在。二十多位教师,近400名学生,集中在一起并不能叫做集体!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时候,才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有战斗力的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