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取决于条约的性质。通过对“法的适用”及个人的国际法地位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认为首先应依国际条约“公法”与“私法”性质的不同.将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分为“转化”和“采纳”两类,在“采纳”方式中再根据是否需要补充立法的不同,又可以将条约分为“自执行”条约和“非自执行”条约,以此划分为基础构建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方式,并在宪法性法律中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
香港’97前后法律如何衔接,’97之后法律的发展,关系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未来的经济发展。香港现行法律属英美法系。香港是一个多元结构的法域.香港回归后运用的法律有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予以保留的香港原有法律、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继续适用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议。回归后香港现有的法律会有一个或存成改成度的过程,其法律发展的特点也与内陆法律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存在“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学说。本文从国际法效力依据、国家主权、条约保留、国家责任四个方面对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据此具体分析了国际条约在我国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传统国际公法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又是这一理论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相关问题被重新提出,而国际上的相关实践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混合适用方式的探讨,为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探寻一种合理而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条约适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条约国际层面的适用,具体由国际机关实施;另一方面是条约国内层面的适用,由当事国国内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分别实施。其中条约的国内适用是缔约国善意履行“条约必须遵守”这一国际法义务的主要方式。相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入宪方式规定条约适用,中国当前依然坚持着“逐个领域、逐个立法”的条约适用模式。学者应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一道,共同努力解决实际层面的困境,推动条约适用制度早日入宪,以更好地推动条约在国内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法国内法角度谈WTO协定在中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为WTO成员国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履行WTO协定所确定的条约义务,即WTO协定如何在中国适用。从国际法(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的传统理论和各国实践出发,分析WTO协定作为国际贸易公法的特殊性质,参照各国适用WTO协定的做法,阐明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非直接适用WTO协定是我国履行WTO条约义务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香港、澳门后与回归前均不是国际法主体,它们作为地方实体享有的部分缔约权来自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授权,中国政府的这一做法,与国际法学理论和国际实践相一致。至于国际条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适用,情况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8.
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权及民族区域自治权在性质上都是在单一制国家中的地方性自治权。两种自治权在权力来源、授权的宗旨、权力的范围和程度、权力行使的方式以及保障程度和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
端正态度做好1997年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方人也1997年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即将开始,在这次授权审核中,既要审核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又要审核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如何正确对待这样一个所谓的“大年”的审核工作,不但关系到这次审核工作能否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为WTO成员国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履行WTO协定所确定的条约义务 ,即WTO协定如何在中国适用。从国际法 (国际条约 )与国内法关系的传统理论和各国实践出发 ,分析WTO协定作为国际贸易公法的特殊性质 ,参照各国适用WTO协定的做法 ,阐明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 ,非直接适用WTO协定是我国履行WTO条约义务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参加和适用的国际民商事条约越来越多,国内学界因而普遍认为国际民商事条约一般都可以在中国直接适用.通过研析国际民商事条约在中国的适用可以发现:国际民商事条约仅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和严格的条件下才能够在中国直接适用,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适用.这一状况的产生有宪法、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如此,这一状况还给我国的司法实践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基于此,我国应该考虑通过修改我国宪法,明确国际民商事条约的法律地位;取消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国际民商事条约直接适用的限制性条件;通过专门的立法明确我国已经参加的全部国际民商事条约的适用方式问题,以及在司法实践层面做好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有关国际组织的法律关系和香港的国际法律地位,主要是通过适用于香港的各种国际条约和协定体现出来。由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现,香港的国际法律地位也发生了重要和显著的变化。我们应当从适用于香港的国际条约关注这一变化并考量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的效力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得不完善,由此导致我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出现了法律盲点,因此,笔提出相关《宪法》修正案的立法建议,以确立我国关于国际条约的国内法效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国际条约在我国的国内实践已具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习惯性做法,但无论是接受程序还是适用方式都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为此,必须对《缔结条约程序法》进行修改,并建立“自动执行条约”和“非自动执行条约”制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做的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为何,其目的是在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保留具有若干特征,而其核心就是排除或更改条约某一规定对保留国适用的法律效果。这也是保留与解释性声明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6.
在一国法律体系居于最高法地位的宪法与国际法中条约的关系问题,涉及宪法部门的根本法地位和“条约必须信守”原则的实现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各个主权国家交往关系日趋复杂、微妙的背景下,必须重视解决国际条约与宪法典或宪法性法律的冲突和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起步时,中小学校长感叹最多的是自己“责任不小、权力不大”,校长既无人事权,又无经济分配权,关注的是能否“分享权力”;而今天困难的却是能否去“分享权力”。一个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是不可能充分享有权力的。 15年来,我国校长的权力有了以下变化:(1)有了较多的实权。在实施校长负责制、学校结构工资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的学校,校长管理权的分量明显增大了。尤其在引进什么人才,招收“借读生”、“议价生”,让哪些教师外出进修、出席学术会等问题上,校长真正感受到了权力的尊严。(2)…  相似文献   

18.
国际条约,国内立法和仲裁实践是国际商事仲裁协议适用的基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仲裁地法或裁决作出地法的适用和当事人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等是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则。如何正确适用这些规则,是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魏希贵 《现代教育》2004,(11):46-47
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法律选择规范,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不同性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何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众多国家,既有历史的包袱又有现实利益的矛盾,囊括了台海问题、朝核问题、东海问题、北方四岛问题等一系列争端,格局错综复杂,从历史上来看,今日的东北亚格局发端于近代,而在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国际条约起着至关重要的整合作用,且在一系列国际条约的作用下,近代东北亚诸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作用于近代东北亚的国际条约体系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1近代东北亚国际条约体系的内涵对于近代的界定,笔者在此采通说的观点,即认为近代是指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的这个期间。东北亚包括东亚和北亚两个地区,根据地理学的解释,东北亚地区包括了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六国。国际条约是“至少两个国际法主体意在原则上按照国际法产生、改变或废止相互间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的一致。”是国际法主体间依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体系从语义上看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所探讨的近代东北亚国际条约体系是指各个国家从1840年至1919年的时期内在今天的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六国区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