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希 《科技风》2011,(16):216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思想解放、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但都任性、自我约束能力差、意志比较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因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之一。体育教育过程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教学,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孙飞 《科教文汇》2010,(17):15-16
现在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关于人才之间的竞争,社会要求的是青少年必须要有创新性、自主性。现在社会虽然倡导素质教育,可有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知识技能的重视、对能力培养的轻视,不得不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本文从分析挫折出发,对当前社会加强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及提高青少年的抗挫折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宏利 《科教文汇》2010,(6):167-168
如何对学生中弱势群体进行抗挫教育,是一线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尝试分析了如何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抓住细节,对弱势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挫折教育,提高弱势群体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受挫折概念的主体和环境这二因素决定,在对受教育对象施以挫折教育时,要从外化和内化两方便进行。根据非连续性教育理论、积极心理学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论,挫折教育的实行对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增加社会参与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的成效依赖于途径的科学有效地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职校应当重视这项工作,使之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皇甫玉恩  朱培平 《科教文汇》2011,(36):21-21,123
本文首先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针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自杀现象,对生命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在学校内通过体验生命的来之不易,来正确地看待死亡,加强抗挫折教育和培养博爱情怀等内容来加强生命教育,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特提出青少年受挫后的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因一点小事就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例常见报端,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密切配合和长期教育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因一点小事就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例常见报端,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密切配合和长期教育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8)
抗挫折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中一个重要心理品质,在分析抗挫折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就提升抗挫折能力的应用举措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8)
所谓耐挫力,是指个体遇到困境时免于失常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青少年耐挫能力普遍较弱,因经不起挫折而情绪失控致种种极端行为令人担忧。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经受挫折的成因,在教育中如何增强学生耐挫能力,从而引导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2.
余小春 《今日科苑》2010,(11):149-149
不时出现的青少年学生受罚而自杀的事件令人痛心,也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做得更多一些:需要对学生多一些爱心、耐心、关心和包容心;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成长过程的心理特点,保护学生敏感的自尊心;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合作,适当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引导学生有效控制不良情绪、教育学生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营造良好的心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相似文献   

14.
胡倩 《内江科技》2008,29(3):167-168
文章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分析了运动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同态度。依据现代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针对运动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产生的心理挫折进行相应的控制,为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耐挫折能力与幸福品质的培养。它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并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心理承受力、健全人格,有利于对幸福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心理承受能力,认识能力有限,自我调节能力薄弱,更容易遭受失败和困难,对今天的小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现状入手,并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提出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及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张晓芬 《科教文汇》2011,(5):68-68,124
挫折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要通过创设环境、因地制宜、把握尺度、正面引导等途径和方法进行,并取得家长、社会的支持,以此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树立抗挫信心,增强心理承受力,使他们身心俱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熊国祥 《今日科苑》2010,(14):151-151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抗挫折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提高学生耐挫素质。  相似文献   

19.
姚贵琴 《科教文汇》2012,(24):178-179
近几年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屡见报端,充分暴露了中专生抗挫折能力差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造成中专生抗挫折能力弱化的原因,培养中专生抗挫折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惩戒教育培养中专生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成功教育以正向激励为主,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挫折教育是让学生在挫折中激发潜能,增强抗打击能力并切实掌握知识。两种教育理念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在使用,哪种教育方式更有优势?教学实践者们都有自己成功的案例,坚信自己的教学方式是正确的。本文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