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二心河》是海明威反映尼克思想意识产生重大转折的重要的短篇小说.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从荒诞意识的觉醒和对荒诞的反抗两个方面,阐述了尼克思想转变的历程,从而说明:尽管人意识到了世界的荒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所作为,相反,只有在对荒诞世界的反抗中,人才能够确立自己的存在价值、寻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是百花盛开、春风拂动的季节.突然传来京剧大师、我的好友梅葆玖先生仙逝的噩耗!令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不久前我还和文化部的老友庄德敏、李效,不是还邀请葆玖先生参加一项中央电视台录制少儿文艺节目的活动吗?……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令人十分悲痛!愿先生驾鹤西归,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3.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它通过在意识中重建记忆中的美好时光,向世人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呼吁人们用记忆对抗时间,用孤独来对抗狂欢等等,对人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实在性时间与虚幻性时间的对照 ,构成了王安忆《长恨歌》独特的时间景观 ,造成了无奈与苍凉的审美效果。王安忆也正是在时间的旷野与刹那里 ,参透了生命与存在的意义与本质  相似文献   

5.
俞莹 《华章》2011,(18)
时间问题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将时间划分为自然的物理时间和精神的心理时间两类,而奥古斯丁则是心理时间研究的先驱者,本文以奥古斯丁<忏悔录>为本,分析其心理时间哲学的重要思想,从相对性、存在性、延展性、度量性四个方面来分析其理论,从而理解奥古斯丁哲学思想中时间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时光飞逝,年少时,每当久别重逢的亲人说:“呀,都长这么大了,想当年你还在我手里逗乐呢!时间过得真快”的时候,总无法理解,觉得慢吞吞的时间总桎梏着自己的成长。现在想来,我与时光也只有一刻的相逢,剩下的便总是回忆了。  相似文献   

7.
解读张洁和陈染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男性形象的残缺。在女性写作中,解构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重建女性自我是一普遍特质。但是在这之中男性以残缺的、物的形象出现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生存环境视角出发,对女性所历经的生命创痛及突出重围的存在之勇进行解读。首先《女勇士》描写了那些突出重围并突显存在之勇的女勇士们,及因偷情而投井自杀的"姑姑"。其中既有打破伦理窠臼,正视自己欲望,也有顽强生存、精明强干的"母亲"。其次,《女勇士》从女性的生命之痛和存在之勇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花木兰"、"蔡琰"形象进行了自己的想象和改装,焕发了新的活力。第三,《女勇士》用形象的"龙"和想象的"鬼"来描述女性在走出"恐惧"、寻找自我的内心冲突和争斗。同时作者从传统龙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不劳者不得食"的美国市民伦理来阐述"存在"的实践意义,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通过对存在的追问,展示了独特的时间观。一般而言,学术界认为他的思想经历了前后期转变。他对存在与时间的探索,也随之具有前后期不同的认识。他前期的时间观,从对此在的发掘入手,揭示此在生存的整体性结构,在于此在存在的时间性。其后是对“存在与时间”转到“时间与存在”这一转向的关注。通过对其前后期思想在时间问题上的清理,我们可以探讨海德格尔在思的道路上,对时间与存在问题思考的变化与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不朽在人类的生存境况中,有着无数种的可能性,因此便有了人们对不朽可能性的追问与意义的探究。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朽》正集中追问了这个问题。小说以不同个体对"不朽"的态度为主题,将现代语境下的"不朽"与历史意义上的"不朽"相交织,让读者去探寻不朽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6,(1):58-62
叙述者的意识构成决定了小说的文本结构形态。存在论哲学的时间观念在格非早期小说世界中,让叙述者的意识呈现出一种环状体形态,从而使格非不断在"此刻"的推进中进行写作,并造成其"片段化"循环的文本状态。这种先锋写作的现实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总是在"回忆"中获得存在感,在"预言"中获取信心,而现实充满了"遗忘"和"怀疑"泥沼的道理。至于如何超越这一泥沼,这正是作者的文学寄托所在。  相似文献   

12.
奇幻之一"一名牧羊人带着一柄苍鹭徽剑。"一个低低的女人声音说道,"连这样的事都会出现,大概我以后不会对任何事感到奇怪了。你遇到了什么麻烦,乡下男孩?"兰德惊讶得跳了起来——是那名曾经和沐瑞谈话的短发年轻女子。她仍然穿着男孩的外衣和长裤。  相似文献   

13.
追忆与解读:潘懋元先生的“惊人之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懋元先生,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潘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在为人和学术上留下了许多“惊人之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多年来,先生以其创新性的工作和开拓性的探索,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的若干个“第一”:1978年,他发表了全国第一篇关于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创议文章,  相似文献   

14.
《防守》是纳博科夫以时间为线索,谱写了痴迷象棋的卢仁的一生。它涵盖着作者所贯彻的两重对立性观点:在现实与彼岸世界中塑造自我概念;讲究主体意识在时间上的作用,从而衍生出生存还是死亡的哲学性思考。很明显,针对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作者并未给出标准性的答案。然而,他却在小说中留下这样一个伏笔:在变化的时间内,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创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一个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使他改变了初衷。片中。中国人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枪杀为俄国人作侦探的中国同胞时的麻木神情给鲁迅带来了很大的刺激。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17,(2):68-72
方方在其新作《软埋》中延续了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对自为与他者的关系、选择与自由的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关注和思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选择、彼此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与萨特存在主义的相关理论相印证,而作者方方在实现存在主义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超越。  相似文献   

17.
梳理法是一种重要的略读方法,它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通过把握文章的主要事实和篇章脉络,从而达到对文章“精魂”的理解。有些文章有着清晰的脉络和显豁的主题,我们可以较为轻松地梳理它们;而那些善于调度和驾驭语言的作家们似乎在故意躲避我们这些蹩脚的读者自作聪明的介入或一览无余的审视。这时候,阅读完毕一篇文章,可以说仅仅是我们梳理作者文思的开始。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学会“顺读”作品,还需要学会“倒读”作品,我们的吟味和反思有助于更好地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史铁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由来已久,《记忆与印象》是他的生命时光的拾零和整合。读他的文章,我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打破了传统的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转向了对人物时间意识的挖掘。小说安排了四个不同的叙述者即康普森三兄弟:班吉、昆丁和杰生以及黑人女仆迪尔西。康普森三兄弟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同一个故事,透露出他们不断变化的时间意识:班吉只看到现在,昆丁却停留于过去,而杰生只在乎眼前和不久的将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的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风格差异较大,格非的新历史小说《敌人》以其神秘的情节、扭曲的人性以及反史诗性的艺术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郑荣 《文教资料》2008,(28):177-178
格非是一个具有个人写作特点的小说家,其小说<人面桃花>中故事情节的有意空缺、重复叙述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