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是制度自信的前提。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制度理论创新成果,内涵覆盖全域、落实纲维有序的显著优势是其基础。从现实维度看,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在领导制度、发展理念、运行机制上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的关键。从价值维度看,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国际贡献上的制度优势效能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的核心。从不同维度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的内在逻辑,对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全社会政治信仰,让人民群众对我国制度高度认可与信任,达到更深层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定与可持续进行的客观要求和基本保证。我国立法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以及在立法理念和立法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偏差,不利于广大农村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必须加强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立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创造条件,构建崭新的、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渐进式的改革,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是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生产力检验标准的改革。回顾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历程,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予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探索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教育领域中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教育应对经济社会改革的因应之策,而且是教育领域内部资源、制度、政策、产品和服务等供给侧方面结构的调整与变革。面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区域间供给不平衡、人才培养供需错位、供给服务有待提升、供给资源亟需优化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要在遵循教育逻辑、市场逻辑和生态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供给主体、调整供给结构、创新供给制度、变革供给资源等方式,解除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抑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流人才。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了新的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也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制度改革、制度创新是关键与核心。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6.
制度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真正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地方的公共利益。制度创新在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弘扬价值科学创设是制度创新重点;以制度创新促推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三次农村改革中最亮丽的一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要求政府必须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及我国政府管理的现状表明,政府管理创新应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三个方面着手。理念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创新理念的运用和具体化,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创新学分:学分制改革的新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学分制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实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以创新学分为切入点,从设立创新学分的必要性、创新学分涵盖的内容和实施创新学分的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冀对我国的学分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罗晓春 《安康学院学报》2003,15(4):27-28,3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发展政治民主化、政治运行科学化;建设政治文明更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设计了未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大体框架,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随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沈宗武 《天中学刊》2004,19(3):28-30
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创新。为了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革,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央政府理应掌握好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的若干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村进一步发展存在着某些制度瓶颈,政府应从制度创新和政策改进上解决好目前在农村地权制度、财政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使我国新农村建设得以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确立了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生力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1994年底国务院正式确定在100家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准备积累经验、逐步推广。自此,中国的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在经过15年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后,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改革由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逐步进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新阶段。本文拟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精髓在于实践维度;实践、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制度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动态的相互规定结构;考察三者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中结合的不同形态,马恩制度设想是在实践理念中理念态与表现态二者的逻辑统一,传统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安排是具体实践中理念态与表现态二者的游离,中国新社会主义制度安排是用实践理念来分析实践具体中如何把社会主义制度的理念态与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态统一起来,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彰显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意义,也表明创新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路径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5.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提出制度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显成就,摒弃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面向新世纪,改革进入了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在几个主要方面的制度创新将成为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重点目标应是建立健全相互制约和民主监督机制,其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创新,即在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借鉴古今中外一切好的形式和作法,特别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当前制度创新的重点是完善三大监督机制,即健全立法机关的监督功能、改革法律监督体系和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真正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地方的公共利益。通过制度创新,是地方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弘扬价值科学创设是制度创新重点;扭住难点,进行制度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媛媛 《职教论坛》2007,(21):28-30
成人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步伐的临近,成人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成人教育制度的规范、创新就显得迫在眉睫。在认清我国成人教育制度现有特点的基础上,对成人教育制度的创新原则和具体措施进行一番思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教育思想中 ,其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彰显 ,直接导引着我国教育的全方位发展。邓小平在把握教育国情、着眼未来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 ,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宝库 ,也为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源。一改革和创新是互为一体的。改革意味着创新 ,创新即意味着发展 ,改革派也即创新派。邓小平洞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改革创新 ,就不能解放生产力 ;不改革创…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活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搞活国有企业,离不开企业制度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