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听界》1998,(5)
建立调研基地,是记者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信息说”、“时效说”、“综合说”、“便利说”等为调研过时论提供理论依据的说法,最大的错误在于强调新闻采访的某些时代  相似文献   

2.
肖榕 《新闻战线》2023,(23):93-94
新闻从业人员应成为大兴调查研究的排头兵、先行者,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进一步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福建日报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为抓手,通过调查研究增强“四力”,讲好新时代体育故事。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全党上下掀起调查研究的新高潮。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直达一线、实地调查是一种基本素养。当前,全省上下精气神全面提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燕赵大地展现出勃勃生机。作为党报记者,河北日报记者以基层调研为抓手,通过行走火热现场、倾听民意心声、对话专家学者等形式,生动践行“四力”,深入报道燕赵大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的火热实践,凝聚起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是新闻写作必要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经验的记者和通讯员,总是把平日的工作重点放在找“米”——调查研究上。为了找“米”,新华社高级记者冯东书跑遍了中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偏僻的地方——抚远、三亚、乌恰、漠河,成为中国四角采访的第一人。他谈到自己的采访体会时说,深入调研是记者的“最有远见”的行为,而等“米”下锅,则是一种“短视行为”。二、对上面的宣传精神不熟悉。所谓“上面的精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今年是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加强深入的调研,既是践履“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新闻传媒创新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给我国媒介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闻本来就是调查的行业,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新  相似文献   

6.
冯开华 《中国记者》2023,(10):36-37
<正>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将“扫街”的工作习惯与就地调研相结合,打开了调研报道的新大门。在生态环境领域调研中,发现线索、直抵现场、全媒化记录,摸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了我做好监督报道的坚强底气。一、去现场发现新闻任何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不能取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记者对于事物本质的把握,对于事实真相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由唐朝盂郊的一首诗而来的“走马观花”这个词,本来是个褒义词。不知怎么用来用去,倒成了贬义词。人们批评一些搞调查研究不深人实际,大略的观察一下就下结论,常用“走马观花”来形容。于是,作为经常处于调查研究第一线的记者,也就十分避讳“走马观花”这个词。但是我们说,要当好记者,特别是各级党报的记者,还必须有“走马观花”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这已经是新闻界同行们的共识。然而,除了记者必须练好这个基本功之外,编辑部的编辑负责人也要相应地提高领导艺术,组织指导好记者的调研工作。这也应该列为编辑部负责人的基本功之一,或者算是调查研究之外又一功。调查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尤其是领导和研究部门都离不开这一认识事物的方法。然而记者的调查研究却不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报道,所以,记者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在谈体会时说:“调查研究,不仅是记者搞好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也是记者成长、成熟和成才的重要途径。”这番话,是我们党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经验总结;也是启迪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成才的至理名言。我到新华社当记者已有二十个年头,特别偏爱专题调研,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究其个中滋味,有失败的苦涩,更有成功的甘甜。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立身之本,是记者重要的工作方法。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新闻报道。所以,有人说,调查研究是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桥梁”,是新闻报道的“接生婆”,这是很有哲理的。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把两者联系起来、沟通起来、统一起来,就需要调查研究这一座“桥”。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是新闻报道的母体,新闻报道则是客观事实的产儿,而产儿的问世,就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接生婆”。  相似文献   

11.
前有报道的,后有告状的,这是当前读者讽刺失实新闻的一句口头禅。近些年来,新闻官司越来越多,而这些官司又大多是报道了不真实的新闻事实引起的。细究新闻失事原因,大多又是缺乏调研方法所致。我认为,我们做记者工作的,都应以毛泽东为调研榜样。毛泽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一惯主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革命时期他深入湖南十几个县几十个乡,利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调查农民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经常来到工厂车间、农民田头、军营连队,调查工农兵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情况。毛泽东的调查方法多为现场观察看、个别访问和开小型座谈会,而不仅凭一两个负责人的口头汇报或书面材料,他认为这样得到的情况更切合实际。毛泽东又非常重视调查之后的研究工作。他认为调查是为研究服务,研究是调查的继续。他的研究方法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抽象出来的理论才对实践更有指导意义。可以说,新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初提出,今年是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加强深入的调研,既是践履“三个代表”的要求,也是新闻传媒创新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给我我媒介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闻本来就是调查的行业,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新闻工作者只有以更扎实的作风进行调查研究,以更丰富而准确的信息为受众服务,才能真正赢得受众,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3.
季为民 《新闻战线》2023,(21):75-77
调查研究报道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记者要端正态度,“甘当小学生”做好调查研究,要深挖内容,将调查采访与分析研究相结合,推动报道差异化、精品化、品牌化,更要创新形式,善用新技术创新调查研究报道和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关鸿雁  李伟 《新闻战线》2023,(17):48-49
<正>文以贯道,道从实来。新形势对高质量调查研究报道的迫切需求,要求我们立足热点、深化调研、更好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中国邮政报围绕调查研究报道,立足企业特点,扎根祖国大地,在一次次深查细究中练好基本功、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抓谋划,创新调研形式现代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乡乡设邮、村村设点、点多面广的特点,是中国邮政服务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禀赋,也为我们创新调研形式、精选调研课题提供了广阔空间。“典型”与“全景”同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首次针对国内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偏向分析解释、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及舆论监督,即“调查/解释”和“信息传播”这两种角色;个体因素对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均没有显著预测力;调查记者所在的地域差异对其媒介角色认知有一定影响,相对来说,党报机关报的调查记者更偏重“鼓吹民意”,市场化都市报记者相对偏向“满足受众和宣传引导”的媒介角色,新闻杂志的调查记者偏向“批评与质疑”.  相似文献   

16.
<正>倘若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那么“老工业基地”之于沈阳,无疑是色彩鲜明的精神特质。而制造业又是这座老工业基地的当家产业和比较优势。春节前夕,沈阳早已冰天雪地。记者深入沈阳市铁西区多家制造业企业蹲点调研,感受到当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升级“老字号”,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加快建设高水平数字铁西、智造强区的似火热情。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与专业部门的调查研究有许多区别,其中一条重要区别是记者常常对人民群众的情绪作调研,反映并分析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以满足人们渴求这类新闻的欲望和党政部门掌握民情的需求。要正确地反映民情,应该做到既“扎”得下,又“跳”得出。这里仅就我参与的三次民情调研和三篇民情调查报告(分别被评为新华社一、二、三等好稿)谈点体会。必须深深扎到群众中去应该说这是老话。黑脸老包、乾隆爷为了体察民情不也微服私访了吗?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个合格记者的基本功。毛泽东同志早在1941年3月,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60年代初期,刘少奇同志在湖南天华大队进行调查研究时,曾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记者和编辑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靖鸣  杨华 《民生周刊》2023,(10):79-80
<正>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新时代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调查研究如何才能掌握调研的“正确姿势”,取得“真经”,出实效?  相似文献   

20.
提高新闻队伍素质是办好地市报的关键,加强调查研究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记者要重视调查研究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闻学的理论素养外,应重视经常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对此,刘少奇同志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报上的一切文章都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记者和编辑要认真作调查研究工作……要努力一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