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下,社会大众与农民工群体的媒介互动越发呈现叙事化倾向。鉴于新闻叙事的多元主体性与日常化接受性,农民工媒介形象在叙事建构中存在诸多的伦理问题,不仅涉及新闻故事的选择,更涉及报道视角及新闻事件的文化语义结构等方面。因而,从叙事伦理批评出发,剖析新闻文本中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的隐蔽过程及深层故事结构中的叙事意识,探究文本中潜藏的伦理观念体系,将是对农民工媒介形象研究的崭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媒介事件中的伦理问题表现在传媒改变新闻生产模式,预设新闻价值;传媒报道方式有违新闻专业主义标准;媒介权力越位。解决我国媒介事件中伦理问题的对策是确立伦理原则,完善媒介事件报道手法;构建新闻伦理的实践机制,强化传媒他律形式;实现传媒伦理道德的内化,强化传媒自律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将路易斯.阿尔文.戴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试图从六个方面介绍戴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AD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内2001年出版的两本媒介批评专著关于媒介批评概念与起源的认识与理论总结存在着一些偏差。本文认为媒介批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新闻传播观念或理论,并且参照新闻史的背景来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批评活动。媒介批评的起源从认识论角度可以追溯到新闻媒介的起源,经历了从口头自发批评到文字批评再到自觉的系统理论批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分析视觉主导的文化,分析异彩纷呈的图形图像,离不开它的主流承载媒介——屏性媒介。与传统纸质媒介不同,屏性媒介具有混合性、整合性、技术性、直观性、浅白性、新感性等多项视觉特质。由此引发的价值建构、人的主体性合理关照、文化隐喻的深度考量和伦理价值的设计与规范等问题亟待我们对其进行深度反思。屏性媒介主导下的视觉艺术形式只有超越现实的功利境界和审美境界,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将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结合起来,寻求功利审美伦理和谐统一,才能使屏性媒介为人类和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媒介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大众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 ,媒介道德问题显得日趋突出。目前 ,我国传媒界存在媒介“喧嚣”、媒介“失语”、媒介滥情、媒介偏见、媒介虚假、媒介媚俗等几种道德问题 ,分析这些问题 ,目的是为了对症下药 ,发挥媒介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媒介文化传播的日益广泛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议题。在当前的媒介技术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媒介技术理性的持续"至上",媒介传播自由与公正的失衡以及媒介学习主体理性、情感与信仰的分化,都给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伦理困境。该研究在深刻理解媒介素养教育伦理自觉内涵的基础上,试图打破媒介伦理困境,重新建构媒介伦理的内涵与价值,并指出要真正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需要复归媒介的价值理性与伦理精神,重塑媒介主体的自由与责任"规范",凝聚教师的媒介素养与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质性研究叙事分析方法,聚焦小孩爱唱《孤勇者》这一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基于儿童教育视野展开对新闻样本和访谈的叙事分析。本研究发现,小孩爱唱《孤勇者》呈现大众媒体的跨媒介叠加现象和正向情感的建构特点,在实证访谈与个体调查中呈现现象热度分布不均、教师评价高低各异的具体叙事表现,折射出网络时代中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教育伦理问题。应客观看待不同叙事差异塑造的儿童和教师形象,并从中分析普适性与规律性的教育启示,发现成人价值伦理以及社会文化冲突中反映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框架下提出了"媒介涵化"这一灰色隐性的媒介教育概念,描述了媒介涵化带来的负面问题和媒介教育中存在的偏颇与困窘,进而通过比较论述了"媒介涵化"与"媒介教育"的不对等关系,质疑了媒介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治本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素养教育以培育理性媒介观为核心。实践新媒介素养教育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从内容、道德、伦理层面引导公众理性地认识人与媒介的关系;新媒介素养教育应重点培育公众的新媒介使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媒介交往能力;新媒介素养教育应从国家、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育。  相似文献   

14.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身处在数字时代的人们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学前儿童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当前的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存在教育的承担主体模糊、媒介教育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失当、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偏失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构建了媒体城邦这一公共空间,也带来了媒介伦理和实践的日益复杂化。媒介已然成为组建全球道德秩序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倡导多元主义的世界主义作为媒体城邦的主导原则,通过与他者对话这一实践途径,重建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伦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处理"的媒介素养本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当代信息品质演变的基础上,根据人们处理媒介信息的认知机制,探讨了媒介素养本体结构组成.接着,本文以人们信息处理的过程为本源,提出了构成媒介素养本体的五大要素:媒介知识结构、技能、信息处理任务、媒介心理、自主媒介信息意识,并初步解析了这些基本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本体应用原则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广告真实性原则与大众媒介的广告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广告法》将广告真实性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加以规定,然实践中虚假广告行为却屡禁不止,尤其是此类案件中对媒介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追究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该文对媒介的广告法律责任责任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另一个紧密相关的问题,即媒介消费者的法律定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媒介化生存”是当代大学生生存的基本特征,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媒介化生存中必备的素质。在对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概括当前皖西学院在校大学生接触、利用、认知和评价媒介的整体状况,反映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化生存状态下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皖西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素养是当代信息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采用调查法,对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从1023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大学生接触的媒介类别呈现多样化趋势,网络已经成为最受他们欢迎的媒介,他们的媒介活动也日益多元化,但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存在对媒介道德规范的认识较为模糊、媒介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制定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素养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