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总结教学规律和方法,研究探讨其性质和特点,不仅是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实践的需要.佤语、汉语分属不同语系,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佤族学生汉语习得实际属于二语习得性质,习得实践表明母语干扰是佤族学生汉语普通话习得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基于教学实践,针对佤语母语干扰特点对佤族地区汉语教学提出可供参考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佤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通过对佤语的分布情况的介绍,结合普通话教学、测试经验及问卷调查佤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情况,围绕语言的三个要素,重点分析了影响和制约佤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点、难点,总结提高佤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池州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池州方言具有结构系统上的自身特点。本文以对比语音学为基本理论框架,着重从元音、辅音、语调三个层面探讨池州方言的语音体系对英语语音子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并就教学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方言的干扰、建立新的语言习得习惯、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组撒拉族双语学习者三语习得的实证分析,本文获得以下主要结论:一、撒拉族平衡双语者在三语习得上比非平衡双语者有明显的优势.二、英语为第三语言的撒拉族学生在三语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和汉语的双重影响,但汉语对三语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母语对三语的影响.三、在三语习得过程中,对于母语、汉语、英语分属不同语系的撒拉族三语习得者,对三语学习影响更多的是负迁移而非正迁移.  相似文献   

5.
<正>一、加强语言练习佤族地区的学生,其语言以佤族语言为主,汉语为辅。学生除了上课时说几句汉语,课后时间几乎都是讲佤语,这就造成了汉语的生硬。很多佤语翻译出来与汉语是颠倒的,这样,学生组出来的词就往往是前后两个语素颠倒,这就自然造成了作文中的语句不通顺。平常不讲汉语,连基本的语句都讲不通顺,  相似文献   

6.
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个普遍现象。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语系,因此汉语作为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要大于正迁移。本文拟从语音、词汇和语法3个方面讨论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以期帮助学习者减少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而英语学习在中国属于外语学习,学习者受母语干扰情况严重,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分析母语干扰现象及寻求帮助学生克服其母语干扰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外语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汉语的结构特点及学生的汉语式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干扰了学生对日语的习得,即产生了母语的负迁移现象。这是日语写作教学中的难题。从语篇层面来研究大学日语专业学生写作中各种与母语负迁移相关的错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减少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写作产生干扰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民族,是西南地区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佤族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主要聚居于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本文以汉文史籍的记载为中心,来探讨历史上汉文语境中所见的佤族历史与宗教,从而客观地反映出历史上汉文化语境中的佤族。  相似文献   

10.
在外语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现象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佤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受到母语(佤语)的影响,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难以提高。本文通过对西盟佤语基本表达语序与英语的差异研究,以期能够唤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把佤语对英语学习带来的负迁移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促进英语学习的进程,从而提高西盟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与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三语习得过程显得更加艰难和复杂.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三语习得的障碍,研究结果显示:教材、学时、学习目标、母语和汉语的干扰等都是影响三语习得的主要因素,三语习得者的汉语水平与各种外语考试的通过率成正比,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要素,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原版电影及网络是对学习英语帮助最大的方式,其次是课外读物、外教和朋友.针对调研的结果提出克服三语习得障碍的对策,表明建立三语习得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佤族普通话单字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研究分析发现:佤族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四声音高调值的难易顺序为: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这些偏误习得主要与母语、汉语方言声调、学习策略、教材与教学等因素有关。据此,应根据佤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际情况,遵循5个原则和6个步骤并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学生语音习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在泰国的教学实践,文章归纳了泰国学生区别于其他国家学生的语音偏误标记,并借助汉语和泰语的语音共时层面的对比,分析泰国学生在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干扰所造成的“化石化”难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方言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客家方言和英语在句法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在组词造句上却存在着许多本质上的区别。我们以嘉应学院客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作文练习为语料.归纳出了学生因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典型语法错误,分析了其成因,并就教学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方言的干扰、建立新的语言习得习惯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并强调尊重文化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蕴涵于语言中深层次的文化知识才能提高语言文化教学的成效。新疆多元文化语境下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是在学习本民族语言(L1)和汉语(L2)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三语言,由于这三种语言文化的相互冲突、迁移、相互影响、作用或干扰使得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更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与评述多针对汉族学生的二语习得,对多元文化语境下,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三语文化教学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研究有效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文化教学策略模式,力求找出不同语系中三语习得特征和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建立在儿童母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但有别于母语习得。因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在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的前提下,而大多数情况下又是在脱离目的语社会的环境中进行的。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在中国汉语环境下二语习得的认知因素对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的影响,了解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初学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特点,以帮助我们认识外语教学的性质,进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尽快顺利渡过中介语阶段,从而更有效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7.
克服干扰 促进迁移——母语迁移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 ,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现象。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同时 ,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目的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产生正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异时 ,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 ,就会产生负迁移或干扰。对母语迁移现象的分析 ,能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干扰 ,促进迁移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云南10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外语教育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母语文化、汉语文化和外语文化三者的认同程度,以及三语之间的结构性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程度对汉语文化认同有积极的影响,并通过汉语文化的中介,对外语文化产生间接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外语文化认同程度对外语教育实践以及丰富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形成了各自的传统。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在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仍需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和规律与汉族学生学习母语有很大差异。但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普遍照搬了汉族学生学习母语的模式,这就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严重脱节:一方面,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教学要求过高;另一方面,忽略了日常生活中最…  相似文献   

20.
二语习得除了受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迁移、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外,也受社会因素、语言输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宁夏回族聚居地区群众因其民族信仰的独特性及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很多回族儿童除了母语汉语(夹杂伊斯兰语)之外,同时学习阿拉伯语与英语两种语言,使得这一地区儿童的英语学习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运用二语习得"学习—习得假说"理论,研究其学得与习得的独特性,期望能对这一区域的中、小学英语学习及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