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阅读古文时,我们常看到以“序”名篇的文章。你对古代的“序”文了解吗?古代的“序”文大致分为三类:一、诗文序和现代的序文差不多,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是对某部著作或某一诗文进行说明的文字。宋代王应麟《辞学指南》说:“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序的正式出现大约由汉代始,  相似文献   

2.
中学古诗文中对山水的称谓相当多。如《涉江》中的“冠切云之崔嵬”,《水经注·三峡》中的“绝(?)多生怪柏”,《滕王阁序》中的“列冈峦之体势”“访风景于崇阿”,《兰亭集序》中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亦崎岖而经丘”,《虎丘记》中的“其山无高岩邃壑”,《氓》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伐檀》中的“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登高》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归去来兮辞》中的“既窈窕以寻壑”,《愚溪诗序》中的“又峻急多坻石”等。为释疑难,现将古代对山水的称谓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一个“提高”两个“能” ,再次提醒执教者要明白“教”是为了“不教” ,正所谓“教也 ,始之自学 ;学也 ,终之教人 ,亦学也。”因此 ,我在文言文…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诗文“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对其诗文“序”在善叙事理、读解正文和佐证校勘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同时,其诗文“序”是绝妙小诗美文,在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也加以论述。重点对其诗文“序”表述的文学观念进行了多层次的历史和理论探讨,揭示了其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特别指出其诗文“序”表述的文学观念对于全面研究陶渊明尤其是创作倾向、审美意识和生活思想等有着特殊价值。并为陶渊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诗文的考查提出了如下要求: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6.
“序”之一体渊源久矣,刘知几《史通·序例》中说:“也安国有云: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窃以《书》列典谟,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故每篇有序,敷畅厥义。”《毛诗》即有大、小序之分,大序比较全面地阐释诗歌理论,小序则居具体篇章之前,用以说明诗文撰写的缘由和主旨。诗序之存在与发展,为词序的产生提供了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  相似文献   

8.
<正>校勘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由于校勘是以古代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与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校勘是传统训诂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校勘的成果反过来又能纠正古代文献中的误字、脱文、衍文、错乱等错误,使扦格难通的词句文从字顺。 众所周知,《汉书》在撰写人物传纪时,凡是《史记》中已写过的人物,《汉书》基本上是抄《史记》,只不过内容有所增删,文字有所改易。如果我们把《史记》与《汉书》加以对照,校勘其用字的差异,则往往可以据此来探求和诠释出两书中的某些疑难词句,而无需借助于古注或工具书。此可谓读古书之一法。兹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辞源》修订本根据与新《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的分工,成为一部专供解决阅读古籍时所遇到的有关语词典故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方面疑难问题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其中收列了不少涉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内容的条目,给读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但因出于众人之手,这些条目中尚有某些疏误,本文就此逐条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0.
古代狗的名称,多以形体特点命名。除了“犬”“狗”名称外,见于古诗文的还有:尨 máng《说文》:“犬之多毛者。”这是指深毛狗。《诗·召南·野有死麇》:“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悦兮,无使尨也吠。”  相似文献   

11.
一、工具书概念之检讨“工具书”一词。杨祖希先生以其不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和《辞源》(修订本)等中国古代书目和古汉语辞典,推测它是一个外来词,是英文refrence book、俄文或的意译。按英文reference book,即“参考书”,我国学者确曾将其翻译过来,但非意译。如1936年邓衍林《中文参考书举要》、何多源《中文参考书指南》两种介绍工具书的著作,都将工具书称之为“参考书”。台湾一些学者,至今沿袭未改。如张锦郎的《中文参考用书指引》等。  相似文献   

12.
《三峡》和《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内容反映的是古代生活,形式是文言文,因此,依据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非常讲究地位的尊卑、位次、排序,尤以宗庙祭祀时最为重视。“昭穆”就是分别地位尊卑、高下的特定词语。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是用“昭穆”来分别地位、次序。如《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五季之穆也”。在祭祀时,父居右为“昭”,子居左为“穆”。《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穆,庙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礼·祭仪》:“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父昭子穆……(是昭穆所生谓子孙)”。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阅读部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就是教学古诗文应达到的标准。也就是说古诗文教学要达到“诵其文,通其意,明其理”。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女性诗人可以溯源至上古时期。《吕氏春秋·季夏纪第六》“音初”篇以涂山氏之女所作“候人兮猗”歌为南音之始,又以有娀氏二佚女的“燕燕往飞”歌为北音之始。《论语·泰伯》“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一句记载周武王十位贤人中有一位女性,从一个侧面看出古代女性的政治才能。《世说新语·贤媛》篇记叙汉魏晋女性如王昭君、班姬、许允妇、山涛妻韩氏、贾充妻李氏、谢道韫等品德、谋略、气度与文学方面的轶事,可窥古代女性文人充盈的家国情怀与高尚的人文素养。钟嵘《诗品·序》谓:“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16.
“烽火戏诸侯,倾国得一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狼烟四起”。典故、诗文、词语中的这些“烽火”“狼烟”到底如何解释呢?翻开各种语文工具书,几乎不约而同地解释为:“烽烟”就是“狼烟”,狼烟就是边疆烧狼粪以报警之烟。查《辞海》“狼烟”的解释是“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言,狼粪烟直,烽火用之”。《中国古代史演义》中也有一段关于狼烟的描述“那烽燧是用狼粪作燃料,在山顶上筑成高高的圆柱模样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时代的日新月异,今人与古代诗文愈来愈远愈来愈隔膜,古文中的常识有时也会成为阅读的障碍。例如古代室内四角(隅)都有专名,根据《尔雅·释宫》,西南角称作“奥”。门在室的南边偏东,从门口看.西南角是视线的死角,所以《释名·释宫室》说:“不见户明,所在秘奥也。”《韩诗外传》记载孔子的话:“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现代汉语“深奥”“奥秘”都隐含了这一特点。西  相似文献   

18.
《绥远通志稿》(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第六册卷四十六为《文征》。修地方志而列文征,可以补史阙而丰掌故。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曾说“文征者,即辑诗文与志可互证者”,可见文征于方志十分重要。但是,文征有地域人物之限制、名胜风土之拘牵,而非泛采滥取,需辑文者博览群书,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鉴别征引,所付辛苦不言而喻。《绥远通志稿·文征》所辑篇章、文句涉《汉书》《后汉书》《晋书》《魏书》等史著,旁及《全唐文》《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并猎《三朝北盟会编》《御选明臣奏议》等与绥远地方史事关联紧密之禀稿、条疏,且网罗金石碑刻,如《大夏龙雀刀铭》《敕建绥远城碑》等,可谓博采史书,广事搜求,录以典要。于地方存史、后人治学、行政借鉴均大有裨益。然而,史著用词简而赅,所录文辞不容半点疏误。若一字之讹,必贻害无穷。傅增湘先生以藏园居士为名于卷首作《绥远通志序》。序中说:“校阅之暇,手辑文征。”可知“文征”所载之文,多为傅增湘所辑。傅增湘是中国近代藏书大家、校雠大家。一九三四年曾应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之邀,出任《绥远通志》总纂。他曾在《〈文苑英华〉校本书后》一文中说:“独于古笈之缘,校雠之业,深嗜笃好,似挟有生以俱来...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两点要求: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二是“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在《国文教学序》中正确分析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重任务。他说:“讲说方面训练了解的能力,一方面提供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强调“训练”就是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处理成为“教会学生读书”的过程,一切的讲解和求索都服从于“训练”这一中心目标,要切切实实教会学生读书。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是教给读书方法:翻查各种工具书去解决各种相关的疑难问题。最基本的是翻查字典、词典,解决阅读中的生字难词,扫除阅读时的文字障碍,进一步还要学会翻查较为专门的工具书,如:某些成语典故,翻查《汉语成语词典》、《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