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2.
[案例说明]“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其训练目的在于: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而受到民族精神的浸润;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分析资料,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3.在充满个性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要创新,教育是关键,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从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提升自身能力、用好教材、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质疑精神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校的语文课程应该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而具有独特的个性.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祖国、忠于民族、对民族的建设和发展有影响、有作为、有贡献的各民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的是有民族情怀、社会担当、才能卓越、人文见长的"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因此,我们的语文课程力求凸显民族文化的张力. 构建具有民族文化张力的语文课程,要通过语文课堂及语文活动来提高不同民族文化群体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既强化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自觉维护自身的文化传统,又尊重其他文化形态,了解、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在这种语文课程中,我们要坚持一个理论,固化两种模式,利用三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张瀛 《现代教学》2015,(Z1):86-87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戏曲是最能代表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京剧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当代学生只有了解好、保护好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资格来谈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培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优秀的民族文化教育是他们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形成的沃土和摇篮。我校将"京剧文化奖章"活动作为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使学生通过少先队争章活动的自主体验,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传承民族精神,获取主动发展。一、活动主题与目标创意点:创造性是少先队工作的精髓。"京剧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既要向学生传递新知,更要让学生在接纳新知的同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整体教学法,从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本细读中,通过推敲词句、还原生活,初步感受传统文化;在类比、对比等群文阅读活动中,拓展视野,了解传统文化的更多知识;在主题探究和实践活动中,积极内化,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创设从课内到课外的整体学习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借鉴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思想教育资源,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体系,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百年大计.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为先导.以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成语大比拼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部分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活动准备:让学生多读一些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准备成语故事、歌曲、相声、小品等,把学生分成四队,每队基础分为100分。活动过程: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进行一项又刺激又好玩的成语大比拼(板书:成语大比拼)在活动中有一道道具有挑战性的成语智力题,我们要说、要唱、要跳、要演、更要动脑。希望同学们积极表现。好!我们开始!一、讲一讲,讲成语故事请每队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弘扬国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创新创优工作紧紧围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师生受益匪浅,深刻体味到国学经典的智慧和内涵。目前,全校师生诵国学、唱国学、讲国学、演国学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基石,更是民族不朽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要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重视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将传统文化渗入日常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裁体,也是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因而,文言文教学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强 《现代教学》2015,(Z1):26-27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2005年,崇明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开展了"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人文底蕴,感受民族精神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传承民族精神。2009年9月,"区域整体推进‘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立项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题。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良好品德的形成、民族精神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一、行动与策略1.区域调查:了解民族精神教育现状为有效把握区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淀、审美情趣、艺术精华,通过在中职设计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融入区域特色经济元素,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所处地区产业的关注的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传统文化的含量也越发丰富.那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其中既有显形的如礼俗、制度等制度层面的文化;也有隐形的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如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层面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特别是心理层面的隐形的文化在我们民族的潜意识中,既会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带来不利因素.因此,中学文言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我们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基础上,扬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构建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开展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重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创新等,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民族文化,继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见解。 一、做学习型、创新型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一名创新型教师,不管是文科教师还是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本民族发展的历史,以及本民族数学发现成果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才能谈创新。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46):193-194
延平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勤劳智慧的延平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把这传统的文化资源运用到我们的剪纸创作中,引导学生去了解它、挖掘它、研究它,使之得以传承,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且让学生通过在剪纸学习中,从传统的文化中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加以创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天慧  余国林 《教育探索》2007,(10):108-109
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一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要借鉴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思想文化;三要培养崇尚科学和创新的精神;四要培养艰苦奋斗与自强不息的精神;五要利用有效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