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闻立法的呼声,30年来从未间断,但时至今日未出台,本文以新闻立法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中西方新闻立法的历史予以回顾和比较,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新闻立法的现状,并展望了我国的新闻立法前景。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制建设成就巨大,在新闻传播方面我国也已制定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但由于我国新闻方面基本法的缺失和宪法授权的不明确,媒体的新闻自由没有直接的法律来予以保护,同时国内各种新闻丑闻的发生,来自国内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因此,加强新闻立法,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新闻法制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就新闻立法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既肯定现行新闻法规对新闻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同时指出现行新闻法规不能完全有效地适应当代新闻传播活动。建立和完善新闻法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尽快完善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闻自由和个人隐私权价值取向不同,对两者的保护必然带来两种利益的冲突。我国的新闻立法在这方面相对滞后,而对这两种利益冲突的处理产生了诸多不便。本文从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两种利益的平衡、侵害责任承担的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权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权是个人或新闻传媒通过大众传播机构,结合新近发生的事实,就人们普遍关注和现实存在的问题依法发表评论的权利。新闻评论权的行使是公众对国家权力实行舆论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是新闻评论权的宪政基础,但是还需要具体的法律——《新闻法》的立法来确认与保障这项权利。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近现代的新闻立法概述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出现的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达 2 0部左右 ,但大多过于零碎、不成系统 ,其中较为完整、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由此可以看到近现代新闻立法的大致轨迹。190 6年由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是中国新闻史上出现最早的新闻出版法规 ,由商部、巡警部和学部共同拟订 ,分为大纲、印刷人等、记载事件等、毁谤、教唆、时限等 6章 4 1款。其要点为 :1.设立专门管理报馆的机构——“印刷总局”,各省设相应的机构。 2 .实行出版物登记注册制度 ,凡未经注册的印刷物均以犯法论处。 3.呈…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立法工作成为新闻报道的重点之一。综合分析立法工作特点和新闻传播规律,做好立法新闻报道,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四对关系:一是新闻"热点"与立法"冷点"的关系,多从与立法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切入,为立法报道"升温";二是立法报道"通俗性"与"准确性"的关系,多做解释性报道,注重报道语言的通俗化,但同时要准确表述立法工作术语,不可贻笑大方;三是"静态"报道与"动态"报道的关系,多呈现立法者的多元意见表达及观点交锋,多报道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立法过程,化静为动,让立法"活"起来;四是"点性"报道与"线性"报道的关系,不仅要做好法律制定、修改环节的报道,还要突破时间局限,注重对法律施行、执法检查等节点进行深度策划,形成连续的线性报道。  相似文献   

8.
陈绍薇 《考试周刊》2011,(41):233-234
近年来,民众一直呼吁就新闻制定法律,以法制的健全来推动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时至今日,《新闻法》仍未出台,本文就新闻立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自19世纪中叶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具有鲜明近代特征的大众传播模式在此过程中确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其副产品之一即是清王朝覆灭前夕颁布的一系列新闻法规。清末新闻立法也全面地反映了近代大众传播的诸项特征。国家立法机器与大众传媒间的互动关系对今天亦具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我国目前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规范,新闻舆论监督也存在侵权行为,一些媒体甚至利用手中的舆论监督权谋取经济利益。如何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保障新闻媒体既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又不违犯法律及侵犯他人的利益,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教育与新闻传播活动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新闻事业的发展给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提供了机遇,但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教育要能紧跟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新闻媒体培养出高素质的新闻人才。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新闻教育的现状探讨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闻教育方式,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实习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望能给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0,(6):12-16
"建设性新闻"由于其清晰的价值内核和模糊的开放性边界,能够有效适应不同国家的媒体环境,为其实现各国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文章系统梳理了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发展脉络和核心价值理念,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念特征,从党性、舆论监督、"以正面宣传为主"和尊重新闻规律观等四个维度分析了我国新闻的建设性并对我国新闻建设性的再发展提出建议。文章认为我国媒体工作者应积极发挥自主性,媒体工作者角色应向"调解者"调整,新闻报道应立足"未来导向"的站位。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由台湾《苹果日报》推出的"动新闻"因为其传播"腥膻色"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招致公众和业界人士对"动新闻"的新闻伦理及新闻真实的多重拷问。文章针对"动新闻"的"新闻真实"问题作了粗浅分析,认为"动新闻"这种新闻形式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动新闻"同时具有"新闻"和"剧作"的特点,作者尝试提出"动新闻"向"新闻剧"转变的假设,从而为"动新闻"具有"想象"和"感情"等特征提供理论层面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机构或个人利用新闻作品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目前我国新闻侵权事件较多,其产生原因有四: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部分新闻工作者素质不高,网络媒体秩序混乱。有效预防的策略是:完善新闻立法,制定行业规范,规范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督。  相似文献   

15.
监督权是民主缸会中不可缺少的权利,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由于没有专门的立法界定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新闻舆论监督权屡屡受到侵犯,舆论媒体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因而,我国迫切需要制定《舆论监督法》或《新闻法》,对新闻舆论监督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很强的学科。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近现代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政治形势的发乍,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体现在新闻改革、新闻立法、舆论监督及媒介经济等方面。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新闻传播学这门学科,具有十分强烈的与时俱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新闻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全球数据新闻奖既是数据新闻业界“元老级”的奖项,也是权威象征。分析数据新闻奖历届获奖作品的新闻价值和报道理念,把握全球数据新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著作权法》草案调整了新闻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引发了学界的理论争议。争议实际暴露了我国著作权法深层的价值原则冲突,以及立法技术上的不完善。其原因与我国复杂变化的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特别是与新闻传媒产业化及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有关。  相似文献   

19.
莫玲  王磊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2):99-10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义务教育立法对学前教育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前教育立法是当前我国教育立法的重点之一。学前教育立法应吸收义务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到2006年《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立法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教育立法进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新《义务教育法》在立法理念、立法实践、立法内容等方面,对我国学前教育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