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研究面临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治理难度大。本文在分析黄河的基本 情况和黄河研究所取得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黄河研究面临的重大科学挑战是:未来黄河 流域的水沙形势;维持黄河河流生命所需要的水沙条件;黄河水沙运动的数值模拟和试验模 拟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着眼,动态地将中国划分出三大区域带:珠江南贸带、长江产业带和黄河经济带。同时指出,建设黄河经济带是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北移西进的必由之路,而搞好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与关键技术的研制,则是搞好黄河经济带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后,如何合理的利用中上游黄河资源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加快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整治、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发展西北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西北部黄河流域在历史和现代中对西部各省的经济的影响,阐述了黄河流域在西北大开发中的自然和地理优势;探究了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了黄河在西北大开发中拥有的重要地位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伟  许淑婷  郭岫垚 《资源科学》2020,42(1):150-158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问题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1997—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综合效率值,选取核密度估计方法等分析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能源综合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时序变化来看,1997—2017年,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总体呈“高—低—高”的U型变化特征,其中1997—2003年总体呈降低趋势,2004—2010年迅速增长后于2009年下降,2011—2017年持续下降后于2015年上升。②从空间差异来看,黄河流域西部省份能源综合效率相对较低,中部省份能源综合效率受多重因素影响而上下波动,东部的山东省能源综合效率优势显著。总体来看,黄河流域地区能源综合效率由非均衡逐渐向均衡转变。③能源综合效率驱动因子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财政分权、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黄河流域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结构的升级、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共同驱动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应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地区比较优势,在各项政策指导下加强流域内协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气候与水文变化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流域频发的水旱灾害也给黄河两岸的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前,由于全球增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流域气候及水文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流域整体气候的暖干化和人类用水的不断增加使得黄河流域的水文干旱不断加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使得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得到极大改善,有效地抑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但同时也导致该地区土壤的干化和干土层的加厚,这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涉及气候-水-生态-人类社会如何协同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军旗  乐章 《资源科学》2021,43(11):2277-2288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本文使用2007—2018年全国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水环境治理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了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效果,且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呈现出显著的长期治污效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发挥了显著的制度激励效应,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投资,降低工业废水排放,改善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③从空间角度而言,与黄河流域中上游城市相比,生态补偿政策对下游城市水环境治理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据此,从健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重视中上游地区生态转移支付、建立多元主体联防联治水污染治理体系等角度提出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黄河流域最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条件,但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在黄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前瞻性部署了科研基地建设和启动了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了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转变开发思路,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有效结合,走盐碱地适应性开发、盐碱地高效精致开发和现代化产业开发的道路,探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高效、高质、高值发展新模式。通过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出"中科院方案",建立"中科院样板"。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与实施,促使黄土高原生态建设进入了生态治理成效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文章系统总结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升、社会经济系统绿色转型、国土空间科学布局、全流域统筹协调治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9年有关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和分解其创新效率,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与我国31个省区市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创新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值落后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平均值,其中2018、2019年的创新效率分别呈“W”型和“M”型分布;各地区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较为均衡,其中山西和内蒙古两地保持较高的创新效率;多数地区尚处于DEA无效状态,技术进步迟缓和规模效率较低是主要原因。因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要求,黄河流域各地区要强化多方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人才引进,注重从规模和技术两方面综合考虑,加大创新成果产出、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绍凤  梁媛 《资源科学》2020,42(1):29-36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流域水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为保护生态系统提供助力,也要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沙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径流量显著减少,但近期有所回升,来沙量急剧减少。为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面对黄河水沙变化、区域水资源供需变化等新形势,本文估算预留生态(含输沙)水量(80亿~120亿m 3)、下游南水北调及海水利用可替代黄河供水量(25亿~45亿m 3)及上中游部分产业发展需水,研究向黄河上中游分配更多水量指标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方案,并提出完善水权转让与补偿制度、探索用水指标与土地指标调控的联动机制,以推动新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产业合理有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文章分别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入手,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厘清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链条短、能耗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水平差、匹配度低,以及未来产业整体规划较缺乏等关键问题。为此,黄河流域亟须系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全局视野统筹规划未来产业发展领域,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增强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对黄河流域发展效率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黄河流域经济和创新效率及其子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研究较少,为此,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的“生态-经济-创新”三维分析框架,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演变趋势,同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发现:九省区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经济效率和创新效率呈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效率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经济和创新系统间整体耦合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据此,提出采取在黄河流域分段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强化市场化资源配置、突出创新引领作用以及各省区间优化联动协调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达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经济平稳增长模型测算2020-2050年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的经济最优增长率,模拟分析不同情景下各省区碳达峰的时间和水平,并探讨减排情景对区域碳排放公平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减排情景有利于实现黄河流域相关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  相似文献   

14.
宋正海 《科学学研究》1989,7(4):30-36,19
本文阐明了黄河区域的研究内涵,研究对象、结构、社会功能并提出了研究的方法及其历史等,为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区域的综合开发以及研究黄河文化等建立“黄河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巨虹  李同昇  翟洲燕 《资源科学》2020,42(6):1099-1109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近10年黄河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本文采用ETFP(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标准,通过超效率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并分析2006—2016年黄河流域主要地市及城市群的工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工业发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尤其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远高于其他区域;②各地市工业ETFP的近邻效应显著,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征;③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的工业ETFP以年均7.5%的速度递增,分区域来看西部的增长速度较快,后发优势充分体现,东部和中部增速则较缓慢。尤其是,中部地区始终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急需调整产业发展策略,提高技术效率,才能整体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40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灾害、植被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干湿、极端旱涝等的变化特征,以及历史农耕发展对土地覆被的改变和垦殖率变化的总体趋势;并从长期变化视角简要讨论了这些变化与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决口改道的宏观关系。主要结论有: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与干湿呈显著多尺度周期波动,且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干湿变化并不完全同步;极端旱涝发生频率存在阶段性差异。至公元初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已被开发为一个垦殖范围与今相近的农业区,其自然植被分布极为有限,且其后的农耕垦殖强度虽有大幅波动,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上述因素变化相互交织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水沙输送平衡、河道淤积和河床稳定,是引发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重现“筑堤—淤积—悬河—决口改道”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些认识可为进一步科学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下游地区河流安澜的关系提供历史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高用水效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深入探究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趋势,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MinDS模型),对2000—2017年黄河流域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从全国视角、区域比较视角及流域内部视角全面刻画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空间格局,并借助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探究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下游地区用水效率始终高于中上游地区,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黄河流域用水效率在部分年份存在极化现象,空间因素能够明显影响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未来的空间分布,相邻地区用水效率的相互作用导致长期内黄河流域用水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存在着收敛于中间水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同步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均值在0.34~0.70之间,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均值处于0.20~0.60之间,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阶段;③黄河流域超过78%的地级市为生态滞后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压力凸显;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科技投入等对于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对于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摆脱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要针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文在介绍黄河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法制体系、管理体制、现行制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依据黄河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健全法规体系、改善管理体制、增强宣传力度、深化取水许可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疏通经费渠道,从而得出以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为辅、以健全的法制为主的黄河管理体系,这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研究与改革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黄河遭受到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产生废物的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对污染物产生源头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黄河及其生态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