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中小学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不断创新德育方法,大力拓宽德育渠道,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凝练概括以后,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怎样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主体性、矛盾性、多样性、不稳定性的特点。针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以及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的内外因素,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走“复合型”人才的成才路向。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法和途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教育部于2014年4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旋律,并指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本刊特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就教育部《意见》精神和2015年教育部相关工作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精神,反映了党和人民在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辱历史使命和国家、人民的期望与寄托。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界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结合相关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分别揭示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基础,融入学院核心价值观。1.注重课程渗透,使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角度看,在多民族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也有着多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质上是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在多民族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必须解决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同时还必须从教育的组织、视角、着力点和利益等方面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人是社会成员中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人,是各种具体利益的承担者和实现者,有着在学习中关注利益,实践能力较强和工、学矛盾突出等特点.文章论述了在成人高等学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育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成人高等学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育活动的方式也有特殊性以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是一种价值现、人生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当前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融入到社会实践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融入到学生家庭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基础上,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党员干部要做表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包括改善社会环境、夯实高校教育、培植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2.
确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目标体系,应坚持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统一、专门性等原则;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应在总目标下设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素质目标和分段目标;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在师生平等关系中开展对话。  相似文献   

13.
蒙伟 《滁州学院学报》2006,8(4):111-112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他们确立奉献、服务人民的人生追求,重视精神贡献,学会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与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化价值多元化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任何社会都有其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青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价值多元的思想困惑和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笔者认为: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培育青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面向世界并返本开新;必须为核心价值体系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主要对为什么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和灵魂,而多元文化的格局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确原则,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持久的成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从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方式等方面,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根本要求,培养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价值理性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的过程。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都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并有多层面价值观与之相结合的整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总结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并存的问题,高校学生的经济多极化、心理复杂化和就业严峻化问题,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不够完善、教学效果欠佳问题,等等。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全面科学地设置政治理论课程,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人生规划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相应地高校教师应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驱力。民族地区高校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加强思政课教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