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的《樱花赞》已编入高中第二册。如果把它与杨朔的《樱花雨》、刘白羽的《樱花》作一番比较研究,则对教案的构思,课文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路都会有所启发。这三篇散文都是以樱花为题,记事抒情相结合的名作,而且都是1961年访日后所作,比较一下也更有意义了。它们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立意,结构,表达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2.
冰心同志的《樱花赞》以亲切清新的笔调,丰富细腻的情感,酣畅流利、优美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烂漫春光的画卷,谱写了一曲中日友谊的颂歌.这篇散文,以樱花为线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中日人民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全文分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通过对樱花的赞美,热情颂扬日本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在斗争中结成的友谊。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运用象征手法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一是要指点学生悉心领会作者是如何熟练运用清丽丰富,饱含深情的词句,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从各个角度赞颂樱花,从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冰心曾说,散文这种文学形式“比较自由,很容易拿来抒写自己当地当时的激感,轻快灵活,可长可短”;《樱花赞》一文正是作者一九六一年在日本参加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之后,通过在金泽市访问时所见所闻的记述,对于“自己当地当时的激感”的抒发。本文的精讲导读拟着重引导学生体味、理解作者的这种“激  相似文献   

5.
《樱花赞》是冰心在六十年代初写的一篇散文,它通过赞美日本的国花——樱花,来歌颂日本人民的斗争精神,歌颂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由花及人,由人思花,纵横交织,挥洒自如,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佳篇。人们常说散文的妙处在于“形散而神聚”,这样的妙处在《樱花赞》中是怎样体现的呢?我们不妨把这篇散文的结构作一番剖析。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节),极写日本樱花仪态万方,为后文由赞花到赞人作铺垫。第1节六次提到樱花,开头“樱花是日本的骄傲”一句,点出了樱花在日本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接着,从“到日本去的人”的角度说:未到之前先要“想起樱花”,到  相似文献   

6.
冰心的《樱花赞》历来脍炙人口.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选入中专语文教材以来,许多教师爱不释手,乐于执教.有的教师特别偏爱文章的第一部分(1至5自然段),认为作者把樱花品种之多,遍布之广,姿色之美以及日本人民对樱花的特殊感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写得很美.有的老师则欣赏文章的第二部分(6至10自然段),以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固然写得很美,但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深刻地提示了主题,歌颂了中日人民的友谊.而且这部分的语言生动、优美,譬如把“激情”形象地写成“漫天的灿烂火花……”,不但色彩艳丽,而且画面动荡,的确是“绯红万顷,溢彩流光”,给人以浓郁的诗情,无穷的韵味,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立体感,是全文描写最精彩意境最美的段落.但我以为,全文写得最传神,最富有震撼人心美感的既不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也不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而是文章的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到结束),这是《樱花赞》的文眼.冰心以樱花作为日本人民的象征,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寓诗意于朴素之中,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樱花本质的美,发自内心的讴歌了热爱生活,敢于斗争,追求光明的日本人民!……  相似文献   

7.
春来了。这邻近西伯利亚的哈尔滨接连几个整月封锁在冰雪交织的冬天里,整日整夜受着酷寒的威胁,春,对于每个人该是多么有意义啊。虽然这里好象只有夏天,春天的驻在并不多久,但也毕竟是存在的,人们也还是爱着它:只要看到树枝有了一点春意,人们总带着点安慰的心情说:“啊。春天了。”在都市里没有广大的草原,也没有长林给你证明春天伟大的力:有的只是一些愚蠢的街树,和公园里一点可怜到等于没有存在的小草。这是夏初了,人们还正在过春天;冬天的衣装也还没有完全除掉哪。黛黛在外面玩腻了,跑回来拉着姐姐要去看樱花。孩子是不懂得看樱花的,她只…  相似文献   

8.
冰心的抒情散文“樱花赞”, 寄情寓理托言于樱花, 造成了情景交融, 优雅 清丽的意境。该文赞扬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文章构思奇巧, 感情浓烈, 笔法多样, 有很强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一年四月,冰心同志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会议。其间,她在日本的每一天,都亲眼看到了美丽的樱花,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代表团成员的深厚的友谊,“暖意盈怀”,于是“欣然提笔作樱花赞”。这篇散文,描写细腻,感情醇浓,它不仅是一曲樱花的赞歌,而且也是一支中日人民友谊的乐章。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记叙的是诗人送客江头,偶遇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由此诗人联系到自己被贬后坎坷不平的悲惨遭遇,抒发了积郁在心中的愤懑和不平,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王维是田园山水诗人,它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两者在诗歌意境创作中有相近之处,也有代表诗人个性的一面。被喻为田园山水诗创始人的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成为楷模,对后代田园山水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王维则以幽静清雅的诗歌风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唐代诗坛上,王维和李白均有较深的哲学修养及其身心体验。王维崇佛,李白奉道,这正是他们不同方面的表现。佛家纯然主静,所谓“神愈静而泉愈喧,泉愈喧而神愈静”,要求达到外物愈动,内心更静的空灵境界。而道家却不同,庄子说:“虚而静,静而动,动则得(道)”、“静则与阴同德,动则与阳同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的&;lt;琵琶行&;gt;,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记叙的是诗人送客江头,偶遇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由此诗人联系到自己被贬后坎坷不平的悲惨遭遇,抒发了积郁在心中的愤懑和不平,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有的理论范畴,是文学审美更高层次的境界,多应用于古代诗词的品评当中。叙事文学作品在诗词的长期熏陶影响下,同样可以营造出美的意境,因此,对其的品评同样可以从意境的角度来进行。《聊斋志异》采用文言进行创作,寥寥数语便创造出了各种意境,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意境之美,诸如诗化的纯美性意境,朦胧性意境,恐惧性意境。这些意境的生成不仅与语言的含蓄蕴藉关系密切,而且还在于作者能够将真情实感很好地物化。意境营造的出现,是对文言小说模仿史书叙事的突破,它延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16.
《惊梦》是我国古典名剧《牡丹亭》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折,本文试对其前半部分《游园》进行审美鉴赏,品味其中包涵的文学质素和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17.
陈潜 《中等职业教育》2002,(6):46-46,48
学校里新开设的日语班上公开课,我们外语组的老师们都搬了凳子去听课.日语是我们学校的新生事物.我们这些英语老师大部分都不懂日语,但还是饶有兴趣地去捧场,同时也体会一下学校里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8.
学校里新开设的日语班上公开课,我们外语组的老师们都搬了凳子去听课,日语是我们学校的新生事物,我们这些英语老师大部分都不懂日语,但还是饶有兴趣地去捧场,同时也体会一下学校里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园林艺术与诗文绘画一样,以意境作为审美的最高追求。园林意境的营构借鉴了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山水的意境;二是山水诗画意境。诗画艺术源于自然,并且指导第二自然———园林的营造,影响了园林的要素和结构布局等艺术形式,赋予园林境界深刻的文学和哲学寓意。一方面,综合性的园境具有与诗画相通的一般意义上的意境的特征;另一方面,园林作为实用的物质生活环境,还具有移步换景和四季变迁的多变性、相关个人经历的场所性、个体体验的多样性、众美荟萃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明 《现代语文》2006,(7):113-113
盛唐孕育了许多才情汪洋的诗人,李白、杜甫就是诗坛上两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其诗风、诗趣、人生际遇早有定论,在此无须赘述。本人通过施教高中语第五册第五单元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客至》两诗,发现它们的意象组合、内容情节虽然极为相似,但表现的意境却有天壤之别,咀嚼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