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91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在青蛙肌肉中也蕴藏着电能,他把这种电称为“生物电”,这便是生物电名字的由来。19世纪,美国科学家用电位器测得神经细胞膜突然受到刺激时会产生0.1伏特电。至此,人们不再怀疑生物电的存在,而且确认任何生物体中都有生物电。  相似文献   

2.
1791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在青蛙肌肉中也蕴藏着电能,他把这种电称为"生物电",这便是生物电名字的由来.19世纪,美国科学家用电位器测得神经细胞膜突然受到刺激时会产生0.1伏特电.  相似文献   

3.
电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生物学家认为,组成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是一台微型发电机。细胞膜内外带有相反的电荷,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膜内外的钾、钠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产生细胞生物电的基础。但是,生物电的电压很低、电流很弱,要用精密仪器才能测量到,因此生物电直到1786年才由意大  相似文献   

4.
植物中的电     
科学家早就发现,许多生物的生命过程,往往伴随着产生电场和电流。这种生物体内的电现象,就叫做“生物电”。例如,电鳗和电鳐等鱼类体内产生的电,甚至强烈到可以把相当不小的动物击昏。但是一般的生物电却十分微弱,非得用灵敏的仪器来测定不可。例如,神经冲动就是一种微弱的电扰动;它沿着神经纤维传递,把感觉的信息带到神经中枢。还不仅是动物,就是植物也能产生电场和电流,不过由于测定的困难,以往人们不大知  相似文献   

5.
人体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的传导而发生变化的生物电现象称为肌电。因此,利用无创表面肌电信号可以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评价肌力以及进行运动技术动作分析等。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切生理活动都受大脑的支配和控制。而大脑是通过各中枢神经发布控制信号的。而各中枢神经的活动对应着相应的生物电。电与磁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有电必有磁,有磁必有电。大脑各中枢神经活动时所产生的生物电必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和传播。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脑电波来为人类造福。首先,测试和分析出人脑的脑电波的固有频率。相信固有频率与脑密度有关。不同的生理过程在对应的大脑中枢神经有不同的脑电波;相同的生理过程在对应的大脑中枢神经有相同的脑电流。例如语言中枢神经。测试出语言中枢神经所产生的脑电波并加以…  相似文献   

7.
所有生物体都有生物电和生物磁,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电磁性的来源和广泛应用,重点介绍了在生命搜索中的应用和相应的超导量子干涉仪等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电结合足反射推拿疗法对产妇心理及尿失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产妇84例,分为对照组(n=42,常规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组(n=42,生物电刺激结合中医的足反射疗法),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及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牛津系统评分、SAS及SDS、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问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电结合足反射推拿疗法能改善盆底肌肌力及尿失禁状况,减少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生物电阻抗是生物组织一个重要的电参数,携带丰富的生理信息,对生物电阻抗的测量分析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本装置采用一对激励电极和一对敏感电极组成四电极结构,用单片机控制DDS数字频率合成芯片结合低通滤波器产生50 kHz的正弦波,再经过恒流源,施加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激励电极上,通过测量敏感电极的电压,实现人体生物阻抗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正专家简介:张甜,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武汉理工大学全球招聘教授、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科首席教授。主要致力于生物电合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生物电合成,生物燃料电池及开发新型高效的生物环境修复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已发表国际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Trends in Biotechnology(Cell子刊)、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等。2018年获"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称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对前列腺素及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疼痛的影响。方法:对50例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治疗组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患者镇痛效果、病程进展,观察血液中前列腺素的含量,分别对其有效率进行判断。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GE2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尺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能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对抗前列腺素的作用,有效改善盆腔淤血综合症患者盆腔血液循环,具有缓解患者疼痛之功,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仿生物电刺激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腰围、臀围及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纳入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雷火灸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腰臀比的改变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腰臀围、BMI、WHR较治疗前下降(P0.05),TG、TC、FPG、FIN、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LDL、HDL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体重、腰围、BMI、WHR较治疗前下降(P0.05),臀围较治疗前下降(P0.05),TG、TC、FPG、FIN、LDL、HDL较治疗前改善(P0.05),HOMA-IR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腰围、腰臀比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仿生物电刺激在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及血糖、血脂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女性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为证明有效率及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诊断的50例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每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取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选穴、治疗时间和疗程同治疗组。记录治疗1个月、2个月后患者经阴道妇科彩超情况、长海痛尺评分情况及妇科检查情况,判断其有效率。结果: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64%,显效率64%,治愈率0%;对照组总有效率52%,显效率52%,治愈率0%。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显效率80%,治愈率16%;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72%,治愈率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盆腔淤血综合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田径运动队队员与普通大学生身体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贤和  丁利和 《科教文汇》2011,(15):142-143
采用韩国InBody720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身体成分测试,了解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特征,研究分析田径运动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田径运动能较好地改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对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含量与分布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基于TI公司专用于生物电势测量的一款低功耗、24位模拟前端芯片的便携式心电仪硬件设计方案,它能够很好地克服心电采集中的一些困难,获得不失真的心电信号,为信号的后续处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王珀 《百科知识》2004,(4):11-12
1789年,意大利有一位名叫伽伐尼的医生,在进行解剖青蛙实验时,发现青蛙被解剖后,虽然生命已经结束,但腿部肌肉仍然在收缩。后来,经证实,这是电流刺激的结果。于是,伽伐尼的发现,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王明生  梁广东 《现代情报》2003,23(3):163-164
本文通过对电实验课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如何加强电实验课教学质量管理,进而提高电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4,(12):16-18
到1999年底,全国仍有7个无电县,766个无电乡,16509个无电村,706万无电户,约2800万人口无电,在常规电网外,推广独立供电的风力发电机组,解决农牧渔民看电视,听收音机,照明和用电动鼓风机做饭等生活用电的问题,甚至提供小规模企业生产,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人民生活奔小康目标,对于发送和提高当地经济,促进这些地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铁路企业水损、电损专项审计重点,分析了现阶段铁路企业供水供电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审计人员开展水损、电损管理专项审计的思路,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强化供水供电企业水损、电损管理,节约资源,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20.
王季同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及其学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王季同提出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促进了该时期中国国内学者关于电网络研究工作的开展,后来这一方法被发展为“王氏代数”。王季同是国际上最早一批洞察到电网络组合特性的学者之一,在中国早期电工学领域的学术建树值得称道。王季同的新方法虽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其学术影响是重要与广泛的,因为它不但为研究条件扩展后的电网络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王氏代数”对以拓扑方法来解决电网络问题,以及图论和哈密顿圈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