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研究中,学生课程资源被学界和教育实施者忽视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不仅表现为它是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不定期表现为学生进入课堂前的预设性课程资源和在课程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地整合、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课程思政与课程贯通融合问题,提出了教师施政与学生悟政、践政深度融合的全程育人模式.基于此育人模式,研究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融入PBL的必要性、基于PBL的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措施及实践探索.在基于PBL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政意识;通过教学翻转,引导完善学生思政问题,通过学生践行思政,有效洞悉学生思想深处的思维和意识等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实施路径,实现教师施政、学生悟政及践行思政三位一体,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贯通融合.  相似文献   

3.
学生喜欢是课程建设的起点。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能够发出声音,让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和理解拥有表达的机会,从而抒发自己对课程的感受,这样的课程才是学生喜欢的。尽管在选择之初,学生可能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但当学生对课程有了真正的理解和认识后,选择就会更加趋于理性。这也是课程开设的准则之一--兴趣需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实践方面结合认知负荷理论对该课程进行了微型课程改造,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实践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软件应用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11,(15):66-67
2009年,育才中学开始实施综合课程改革,实施“全天候”课程,实行走班制教学,将整个高中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多个学程,对课程管理实行学年学分制,对课程评价建立学生学业成就积点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时间,可以自主选择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修荣誉课程,彻底改变了学生以往只是被动接受学校安排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大多着眼于课程研究本身以及教师的课程开发经验,相对忽视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一思考出发。通过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要求,强调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持的学生观,以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真正重视学生的地位,发挥学生应有的作用,使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而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开发、学生自愿选择的课程,它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某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我校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建立了由校长亲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进行了两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恺 《天津教育》2009,(10):46-46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3年秋季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化,目前已经开发出近百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配合新课程主导的三级课程设置和选课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程的可选择性,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ASP.NET课程的教学研究以针对教学方法改革居多,缺少课程整体性改革研究,且这些研究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角度出发的,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的诉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高职ASP.NET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找出一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然而我们以往的课程观念局限于国家统一设置的课程和教材,对丰富多彩的地方课程资源没有进行开发利用。与此课程观念相对应的则是教师在课程教材方面只是执行者而不是研究者和创造者。随着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我校积极进行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中心、学生需求为基础、自主发展为导向”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试验,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