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的精读就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针对该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教学价值,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去精读文本,从而有效解决文本中的疑难点、混淆点以及核心点。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不同于细读,它是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科学地引领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本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引领学生精读文本呢?从文本语言、文本结构、文本主旨这三个方面,采用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精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15课 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通过运用环境描写、外形描写、想象、对比反衬等多种表达方式,赞扬了高原柳身处逆境不屈抗争的顽强生命力。从叙述结构看,这其实是一种仿英雄传记的结构形式:开头交代身世,即出生环境及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3.
人类,富有思想而又似乎至高无上的生物,而柳,不过是毫无思想的一株植物罢了。我潜在的光芒和那微不足道的柳,怎么能相提并论?然而事实的判决,却说我错了,那青海高原唯一的一株柳,竞真的盖过了我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以探索散文教学的独特模式、提高散文教学水平为目的,以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文《荷塘月色》为例,从通读课文、再读课文、细读课文和研读课文四个方面出发,通过梳理游踪、赏析美景、体悟情感、挖掘内涵等方式,研讨散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散文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散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以细腻的描写,丹青式的刻画,展现了名城济南冬日的柔和与温晴。教师可从美景寻踪、美段品读、美文写作三个方面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写景类散文,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与魅力,在浅话低吟中,寻佳景,谈美情。  相似文献   

6.
1 设计意图 本文是陈忠实所写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语言丰富,用词生动.教师应立足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点拨,抓住文章中关键词语,切实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在逆境中求生存的顽强意志,并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沉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文章。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8.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围绕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进行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问题情境、学生和教师。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以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主要是围绕一个或一系列问题展开,以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目标导向。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开掘出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语用训练价值点,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在梳理中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开掘丰富资源,在品析中历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搭建实践平台,在模仿中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子《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七自然段,描写了柳树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顽强抗争,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听过不少教师的执教,总感觉"柳树"的根基扎得不那么深厚。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课堂基本上分三步走:先对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进行渲染,再引导学生想象"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对柳树的种种摧毁,最后试图提炼出柳树的精神。诚然,学生最后似乎也能说出类似于"坚强不屈"之类的词语。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充其量是贴贴标签而已。学生过多地关注了环境之恶劣,摧残之残酷,淡化了对柳树本身形象的感悟,难以触及柳树的精神层面,又何谈对柳树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抒情性散文的品读,应从文化的角度,挖掘散文作品中的文化渊源,探求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应从意境的角度,探究文章如何以求实之境,传融情之理;应从语言的角度,探究作者如何将生活深处的原生美,创造为艺术美和音乐美。从而,体会其境界,探寻其精神,感受其真情。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于游记散文往往因缺乏必要的游历积累而无法真正走进文本,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将抽象的文字化为感性的认识,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使用角色代入式的问题,创设出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理解教学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诗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体会诗意、诗情、诗趣、诗味。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诗歌的情感线索,让学生朗读、想象、表达、创作,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样就会使诗歌课堂教学如散文一般行云流水,让人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的一篇课文。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点,语文课堂是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生命观的启迪和教育是人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渗透生命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对照自身的教学实际,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获得文学与人生的修养,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我理想中的有效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问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简单的说,其实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结出硕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上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我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7.
18.
一次,笔者有幸赴南京参加全国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听了扬州的张文扬老师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类文体,其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试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引导学生品味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并通过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具体事物,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及独特的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A案□朱秀娟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