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佘蜀强 《师道》2013,(5):24-26
语文教学中,培植批判性思维,是非常显要的教学旨归。笔者始终认为,培植批判性思维,要源起于教师,终究,要显效于学生。为便于问题聚焦,笔者将以教师如何培植"批判性思维",教师又该如何养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两个话题开展讨论。一、开源方有活水: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植"开源方有活水"。欲想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首先,教师自然要秉持如此的思维品质。然而,提及语文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始终,我们感言渺不可及。王荣生教  相似文献   

2.
批判思维的教学与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未来社会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旧有的一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大胆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4.
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那样牵动师生的情感,激发起教师和学生的喜怒哀乐。而且,每个学生的心理体验也各不相同。其实,语文教学的过程正体现出了语文学科所包含的特有的创造性思维机制,教者和学者都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与构成、修养水平、个性特点,通过联想与想象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推理思维,对所教和所学内容进行不同深度、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形式的再创作,然后形成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语文教师如果能注意到这一点,因势利导,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挖掘并优化创新因素,会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①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②优化教学方法,开拓创新精神:③激活想象能力,放飞创新翅膀;④培养观察能力,烁就创新慧眼;⑤重视标新立异,突出创新灵魂。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存在着迁移。当学习的情景存在共同的成分时,一种学习就影响到另一种学习,两种学的共同点越多,真正迁移量就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在当前的阅读教学课堂改革中,正确地运用学习的正迁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存在着迁移.当学习的情景存在共同的成分时,一种学习就影响到另一种学习,两种学的共同点越多,真正迁移量就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在当前的阅读教学课堂改革中,正确地运用学习的正迁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侯泽 《成人教育》2011,31(4):116-117
批判思维是一种善于质疑辨析、抓住要领、基于事实、合乎逻辑、立足当前、放眼世界、富于创新的思维。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祖国未来的优秀的建设使者,必须学会批判性思维。所以党建教师应当把批判思维训练作为党课教学的宗旨。党课教学中的批判思维教育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共产党历史史实、引导学生的相互批判和多元讨论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语文课本与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误区:以狭隘的科技取向淡化人文关怀,对现有知识背后隐藏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缺乏警惕,因此导致人性尊严的丧失,助长夸张、空洞的抒情与虚伪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习惯,形成能力,学会创新 语文基础知识这棵大树,可谓枝繁叶茂.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创新,笔者认为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例如自己动口、动手解决字词等部分基础知识的习惯;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初步感知课文的习惯;自行试解书后习题的习惯;课中、课后对精彩段落细心研读、乐于诵记摘录的习惯等.这些虽然是语文教学中的常见程序,但它可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创新,实现"读书破万卷"的目标,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笔者把训练创新思维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结合课后练习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结合话题作文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挖掘了思维的宽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拓展了思维空间,激活了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国文教学多半停留在表诠的层次,也就是说,只对文本义理进行破译,甚少进到深层思维批判的里诠层次——原作者想说什么?怎么说?说得对不对?将傅伟勋教授所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的概念进一步运用到国文教学上,企图发掘原作者想说而未说、已说而说得不明确,或者未说未想,所留下的文本意义未定性中,提出一套补充诠释、思维批判诠释与创造诠释的重建工作,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者的角色,转变成主动介入原作者文本的创作的活动中,以收到双向度的学习效果。这样的国文教学在国内的确不多见,值得引荐给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创新思维松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主动求知,为创新思维铺路;创设情境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合理想象,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布置创新作业,使创新精神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15.
16.
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应通过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想象思维并用积极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娜 《河南教育》2004,(10):27-27
伴随着21世纪的曙光,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将依赖于知识的生产、进步和创新,将取决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而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引发思维,优化创新环境创新活动的过程,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它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发挥作用,同时也受课堂气氛的制约,所以,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创设环境恰恰是触发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语文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处理好记忆与思维的关系以及思维结果的求同与存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江莉 《教育艺术》2003,(7):21-22
华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讲过: “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即学会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和想象力。这些特征,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求异思维,培养他们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