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简要阐述正确解读教材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正确解读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实现三者对话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沈建军 《教学月刊》2012,(11):28-31
语文教材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蓝本,然而实际教学中这个蓝本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如今对语文教材的处理存在三大怪事: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面面俱到;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天花乱坠;考什么就教什么,按部就班。这些机械或随意地处理教材的做法,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学得无味。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在语文界早已见怪不怪,成为我国语文课程的痼疾。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99):44-45
现在有些课堂中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有的课件制作精美,但内容空洞;有的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实则浮夸,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提升。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得从有效解读教材开始,把握、吃透教材,师生才能与教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准确理解编写者的意图,领悟教材的精髓,为开展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解读教材就是发掘教材、利用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与教材融合的过程。要从"教语文"的角度来解读教材,要符合文本的文体特点。这样,才能为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重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科学利用教材进行教学。以课文《听听那冷雨》为例,从目标出发、学情结合、能力提升的几个角度出发,主张通过诵读与鉴赏纳怀乡土情感,把握重点,紧扣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实现对文本的开拓、迁移、感悟,从而阐释了从教什么到怎么教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7.
目前高中新课改在我省正积极推进,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对于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一线教师仍然存在诸多困惑.本文将围绕语文教学教什么、学生如何学习语文、教师如何教语文三个问题展开.试图回答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如何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钟艳 《广西教育》2013,(13):9-10
解读,即理解与诠释。教材解读,就是要进入文本,跳出文本,回到文本,深入了解教材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这是对教师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探究能力的一种砥砺和考验。只有准确把握不同课型的解读脉络,充分挖掘其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一、多向研读,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朱玛 《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55-156
"深乎其中",指的是能深入阅读文本,领悟作品的内涵,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探索作品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往"作者独特的经验里"走,往"散文里"走。"出乎于外",指读者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基本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价值取向。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许久以来,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吸引着许多寻幽探秘的读者,陶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心灵的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对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进行整理分析,以便于更好地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赏析。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中的粗鄙做法,初步探究散文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命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自身的重要话题,但在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却不被重视。生命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巨大区别:其一,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令学生感到即使他不能成材,他仍然会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有用的人,生命教育不认为为了遥远的未来,就应该牺牲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其二,生命教育塑造有个性魅力的人。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许安宁 《考试周刊》2012,(25):16-16
深刻解读文本,领会教材的本质内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作者提出了深入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具体策略,即解读题目,理解文本的核心;熟读内容,把握文本的框架;自我真读,探寻文本真意,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论证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应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和语言积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内容内涵丰富、语言典范、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编排体例创新灵活,目标要求清晰明了,语文要素层次分明。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教材的特点,发挥其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看教师如何正确解读教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位读者,相对于学生,由于阅读经验与文化的积累,应该可以说是一位熟练的读者;相对于其他老师,由于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如何更好地解读语文教材呢?解读字词的教学策略;解读文字的教学策略;集体备课与单元整合的策略让教材解读更细致。  相似文献   

15.
怎样解读教材?从两读两想三确定七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李凤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113+115-113,115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完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也发生了急剧地变化,但我们的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工厂”,但它的生产模式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生产的“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夸夸其谈能力强,动手能力弱。笔者作为一个从事法学教育11年的工作者,想从法律课堂上我们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两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确立了“教材”是“例子”的地位,肯定了教材的“例子”作用;第二,不能仅仅停留在“例子”上,还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叶圣陶先生“无非”一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课改至今,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的笑声洒满每个角落;精致的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张扬的学生个性;动人的作秀课频频出现;学生或说唱,或表演,给人一种师生同乐、其乐融融的感觉,着实令人兴奋。但如果对此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着一些“无度”现象,这些问题主要缘于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误区产生的隐患。下面笔者就教者在把握“回归”与“超越”中与文本对话的现状进行分析。一、迷信教材,文本对话不深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库,同时也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和学生学习养成的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束缚”,而是“引领”。“用教材教”就要先深入对话教材,再浅出教材。没有对教材的深入对话,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  相似文献   

19.
教材在我国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材文本是多主体意志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教学意识。我国教材文本多为文选型,在新结构中文本具有新的特征与意义,与原文本存在一定的张力。教学功能上,教材文本具有引发与示范的功能。教材文本的特性与功能相互依存,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的实践形态。教学中核心文本带动群文阅读,教读、精读促进文本细读,对话交流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等,既是现代教育研究的成果,也是新课程语文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自投入使用以来,它先进的编写理念,先学认字再学拼音,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增加优秀古诗文的篇目等,教材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力图体现时代性等特征都使得部编本教材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下面将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解读,以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