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威的课程哲学是其全部教育哲学的核心,而杜威的儿童课程观是其全部课程哲学的基础。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学科逻辑与心理经验的关系问题。学科逻辑本身不是儿童课程,但它与儿童心理经验具有内在联系:二者属于同一个实在;都具有经验性质;倘若提供恰当环境和条件,儿童心理经验可以生长为学科逻辑。儿童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构成教学过程的"两极",由前者发展到后者,是经验的持续改造。儿童课程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构成:儿童当下经验中的学科要素;学科的"心理方面"。儿童课程的种类划分可依据"学科是从社会生活逐步分化"的原理来进行。学科逻辑"心理化"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课程开发艺术主要包括"解释"与"引导"。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杜威的儿童课程观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高校文学理论课程在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前已经显示出许多不足。文章结合调查及采访,就文学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从教材编著、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方面,作出深刻的反思,通过分析在教学风格、教材内容和多媒体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做好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工作,学生应加强历史和哲学的理论学习、减轻理论学习的功利色彩、淡化普遍存在的实用倾向、读书方面多创造环境、争取条件并做好自我管理和认识调整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立体化课程的内涵及其特征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新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4):42-45,64
立体化课程是从课程与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和连续性的整体出发,来考察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结果。课程立体化是信息化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趋向,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课程形态结构的多元化和课程过程取向的多向度两方面。立体化课程建设不仅是资源开发与教学过程的连续统一,而且是信息文化环境与课程教学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渐进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职业本科公共基础课教材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材改革创新的最佳着力点.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在思政元素,凸显课程固有的思政价值;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材建设团队,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拓宽素材维度,梳理思政教育主线,针对性地设计教材内容;创新教材形态,建设立体化教材,以强化教...  相似文献   

5.
林晓西 《职教通讯》2022,(10):23-28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教材作为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质量好坏对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际化的视野,通过比较分析中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所用典型教材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结构发现:两本教材的编写遵循了不同的知识形成逻辑;我国教材缺乏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支撑;美国教材重视客观社会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此,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教育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发展职业生涯本土理论,优化职业生涯教育教材内容,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教材的信息化、立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实验课程群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体化教材是高校教材建设的一种创新,引领了教材建设的新观念、新思想。通过立体化教材的概念、构成、内涵和呈现方式的阐释,论述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群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背景、建设体系与结构以及立体化教材应用情况,并阐述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立体化教材建设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新观念,打破了以往以纸介质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局限,逐渐成为教材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立体化教材得到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的重视和发展.本文从立体化教材的背景与概念入手,对计算机奏专业立体化教材的构成进行了简单介绍,对立体化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开放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更新等多个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慎玲  倪丽梅 《成才之路》2022,(12):25-27
课程思政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是当下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教学的优化时,需要对不同课程涉及的思政内涵进行充分挖掘,让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以此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文章分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提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为传统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线开放课程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教学理念、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学分认定以及教材和受众范围等方面对高校在线开发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改变教学课程、强化技术培训、加强财力支持、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迅速推进,各非电专业均需结合企业需求建设电类基础课立体教材。文章以纺织专业为例,介绍了教材建设的原则和流程,即教材内容应来自企业,内容项目化的同时项目成果应物化。教材立体化的同时应实现教学过程共享,教材开发应遵照调研、选取典型设备、排序重组、整合成项目、制作资源、形成在线课程的流程开展,教材对应课程的实施应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实行混合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揭示课程思政的实践哲学意蕴,厘清思想误区,帮助高校师生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激发师生参与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实践哲学视角,高校课程思政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意蕴,充分揭示了师生现实、具体的教育需要,并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要求,指向人的 自由和解放;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意蕴,赓续了优秀的民族教育传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规律的创新性运用;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意蕴,及时回应了我国社会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需要,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12.
绿色教育是从环境关怀和绿色发展视角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文章探讨了绿色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下高等师范院校绿色教育及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课"联动,实现绿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见成效即"三进一见"的目标,以彰显高等师范院校绿色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高校课堂教学应以选用教材为蓝本,适当补充相关教学内容.根据在“文化市场营销学”实际教学中的经验,高校课程教学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补充:教学案例、其他教材内容和相关内容,并要在“立体化”教材建设方面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立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课程已经体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立体化课程是从课程与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和连续性的整体出发来考察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结果,它表现为课程目标多维度、资源形态多样化、课程内容生成性等特征。立体化课程建设是资源开发与教学过程的连续统一,是课程与教学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安凤琴 《教育与职业》2012,(14):128-129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基础上的文化素质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相关网站的建设是教改项目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以现代教育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建构文化素质课程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阐述文化素质课程网络平台彰显的特色,体现了教育教学在信息化发展空间中教学人员、资源、内容及形式等方面"重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现代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为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现代工业工程"课程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该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该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期对高校加强稳定性通识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进行立体化教材的设计,课程网站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进行分析,梳理出课程网站所需的各项功能,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对主要页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地方理工类高校的哲学通识课程建设遇到了较多的难题。地方理工类高校缺乏相关哲学专业的人才储备,开设哲学通识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很难找到切合本校与学生实际的教材,需要任课教师自己筹备编写课程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很难兼顾到哲学性与本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论文是常用的考核方式,但是批改论文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学生也无法从批改中受益。另外,哲学通识课程更适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要“在场”共同感受哲学的魅力和味道,在线课程建设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钢琴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文章通过总结分析现有高职高专"钢琴基础"课程教材现状,从教材内容、发挥数码钢琴教室的教学优势、立体教材体系的构建、教材封面设计等方面进行教材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格局、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互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随着课程思政建设进入提质增效的崭新阶段,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经典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及教育学相关原理关于隐性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认知等相关内容的把握,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除此之外,要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功能定位不够准确、运行逻辑认知比较模糊、教学规律和特点把握存在偏差及教师专业素养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保持清醒的认知,并从建立完善的通力协作和评价激励机制、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针对性和融入的合理性,以及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书育人能力等角度着眼,助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