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2004,(5)
项目名称:工具箱器材———多用饲养盒—IMKX007器材介绍:用于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小鱼等小动物。活动说明:一、饲养观察蜗牛1、将捕捉来的蜗牛连同适量菜叶或水果放入饲养盒内,盖上盒盖穴要留一定缝隙雪即可。定期给蜗牛更换食物,保持盒子内的湿度和清洁,才能使蜗牛健康成长。2、观察蜗牛在盒壁上爬行时腹足是如何运动的,在它走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观察蜗牛吃过的菜叶有什么变化,也可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3、将一只蜗牛放到坐标盖穴光滑面雪的一端试一试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它演直线行走。看一看在一定时间内它能爬行多长距离。二、…  相似文献   

2.
一、由一节《蚯蚓》课引发的思考当你看了下面美国某中学的一堂关于《蚯蚓》的生物课后 ,会有什么感想呢 ?一开始上课 ,老师就说 ,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 ,上来取蚯蚓。同学们捏着纸片纷纷上台取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 ,学生们推桌子、挪椅子 ,弯腰拾蚯蚓。于是 ,整个课堂乱成一团 ,但老师却视而不见。当同学们抓住蚯蚓回到座位后 ,老师开始第二个教学环节 :请大家仔细观察 ,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经过观察 ,同学们踊跃举手。学生A :虽然看不见蚯蚓有足 ,但它会爬行。学生B :蚯蚓不是爬行而是蠕动。老师 :对。学生C :蚯蚓是环节动…  相似文献   

3.
吞吃蚯蚓     
在某小学的一次自然常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蚯蚓有什么特征。经过片刻观察后,学生们开始发言。一个孩子说:“蚯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老师说:“你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老师说:“对,我很佩服你。”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用线将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儿,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目的:让孩子知道蚯蚓有再生能力(一条蚯蚓分成两段也能成活);培养幼儿做小实验的兴趣。二、实验准备:带幼儿到园地里寻找蚯蚓(从观察蚯蚓的粪便和被蚯蚓钻松了的泥土着手,教会幼儿寻找蚯蚓的方法);通过观察法让幼儿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  相似文献   

5.
蚯蚓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蚯蚓大小却因地区不同有差异。九年义务教育动物学课本将解剖蚯蚓实验改为观察蚯蚓实验后仅要求1、观察蚯蚓外部形态;2、观察蚯蚓的运动;3、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三个步骤做完即将活体蚯蚓丢弃.实为可惜,建议将实验内容加以补充,以利蚯蚓生理部份的讲述。 1、观察蚯蚓外部形态 除观察体节和环带,区别蚯蚓身体前端和后端外,还应按颜色深浅区分背面和腹面。  相似文献   

6.
<正>1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蚯蚓"为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从蚯蚓的体色、体形、运动和对湿度的反应入手,让学生合力探究蚯蚓对土壤生活的适应性,仔细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描述实验探究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主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和环带,辨析蚯蚓的前、后端、体毛和刚毛,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对  相似文献   

7.
《动物和环境》一课中认识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学生做这两个实验,观察到了蚯蚓活动的结果,为使全班学生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情况,我做了如下改进: 1.把8条蚯蚓放在一块玻璃板的正中间,用纸盒罩住。 2.把干土和湿土分别放在蚯蚓的两侧,并用黑色水笔在玻璃板上注明“干土”、“湿土”的字样。  相似文献   

8.
1问题提出蚯蚓是人类的朋友,可以帮助农作物松土、分解垃圾等。但是,近年来很难再发现蚯蚓。可能是土壤中增多了使蚯蚓不适应的某些物质气味,导致蚯蚓的数量减少。那么,蚯蚓是否具有嗅觉呢?于是决定对蚯蚓是否具有嗅觉进行了探究。实验用不同类型的材料,观察蚯蚓的反应,从而了解蚯蚓是否具有嗅觉,同时观察蚯蚓不喜欢哪类气味。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带来自己找的蚯蚓,都很想研究它,下面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1.你是在哪里找到蚯蚓的?2.你找到的蚯蚓是怎样的?(学生拿回蚯蚓来到实验室,急于展示自己找到的蚯蚓和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们在五分钟内交流和观察,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及提起他们探究的热情。)生:我是在我们军体院的大院花坛里找到的。生:我是在我们小区里草坪边挖到的。生:我是在幼儿师范学校的生物园的大树下挖到的。师:在什么情况下你们最容易找到蚯蚓?生:(很多人举手)下大雨后。师:那么你们告诉我蚯蚓它喜欢生活什么样的地方?生:潮湿的土里。评析:…  相似文献   

10.
正"观察蚯蚓"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节中重要的学生实验活动,其中包括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刚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和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蚯蚓的刚毛,笔者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用简单的装置观察到蚯蚓的刚毛。笔者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DIY微距手机当单反相机"的图片,笔者于是就思考这个微距手机能不能观察到蚯蚓的刚毛。通过探索,笔者发现该装置能有效观察到蚯蚓的刚毛及其他  相似文献   

11.
生物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认真上好生物实验课 ,既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有一节学习蚯蚓知识的课(课前教师在每张实验桌上放了一条蚯蚓及各种实验工具)。教材上关于蚯蚓的前端与后端只用“根据环带的位置”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 ,但在教学时教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利用桌上的各种实验工具 ,想一想 :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进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 ,操作实验。有的学生用手去摸蚯蚓的皮肤 ,发现蚯蚓皮肤上的刚毛有顺茬和…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在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对“蚯蚓的运动是依靠什么结构来完成”的结论出现了较大的分歧。1.1 学生的实验结果实验中,多数学生选择了用干燥的糙纸与干燥的玻璃板进行对照实验。(1)学生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①在糙纸上蚯蚓身体  相似文献   

13.
孙玲 《中学生物学》2003,19(4):41-42
在做观察蚯蚓的运动这一实验时,课本中给我们提供的蚯蚓运动的器具是硬纸板和玻璃板。我们是在3月底做这一实验的,当时室外的气温在17℃~19℃之间。实验时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比在硬纸板上运动的速度快,这与理论恰恰相反。我非常疑惑。因为当时有老师听课,所以,我马上与他们聚到一起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蚯蚓的体表不够湿润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我认真查阅了现在的教材,对于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课本中只是笼统的一句话:“观察中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没有给出具体的  相似文献   

14.
新编初中《生物》“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要求把蚯蚓先后放在粗糙的纸板和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进行测量。因为把同一条蚯蚓先放在粗糙的纸板上,蠕动3分钟,蚯蚓克服阻力消耗能量疲劳了,由于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了国外一堂题为《蚯蚓》的观察课录像,很受启发。上课伊始,教师端出一盘活蚯蚓,要求学生各备一张纸从盘里拿一条蚯蚓观察,学生纷纷走到前面,不久教室里便“乱”成一团。蚯蚓有掉到地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2日星期三晴今天,我在妈妈的菜园里发现了一只蜗牛,对了,早上老师不是叫我们写一篇观察日记吗?我就来观察观察它吧!这只蜗牛很大,将近有三厘米长。它的头圆圆的,上面有四根触角,两根带眼的触角总是向上竖着,活像两根电视天线。蜗牛的身上背着一个左旋的壳,慢慢地向前爬行着。它非常爱吃菜叶。如果你扔下一片菜叶,它就会沿着菜叶  相似文献   

17.
一、蚯蚓运动方式的观察蚯蚓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与土壤钻穴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其运动方式也很特殊,借助刚毛的帮助,蚯蚓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伸缩性蠕动。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对环节动物的教学和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对蚯蚓的运动方式作了初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下学期的一节科学课,笔者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和研究蚯蚓这种动物,设计了1个实验来探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具体做法是:将1条湿毛巾铺在课桌上,然后将1个纸盒的一端剪掉,剩下的部分盖在毛巾上,拿来几条蚯蚓,放在靠近盒口的地方,然后开始等待蚯蚓会做出怎样的选择.10 min过去了,全班统计出这样一些数据:12个小组共72条蚯蚓,60条爬向盒子里面,5条呆在原地不动,7条爬到盒子外面来了.据此得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朴蕾 《阳光搜索》2014,(3):40-41
《蚯蚓》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通过感官和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在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以及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过程中,学生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修正自己的猜想,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及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知道,很多动物都离不开阳光、氧气和水。为了弄清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离不开阳光,在一节自然课上,老师讲《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这一课,指导我们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实验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纸盒,把它的里面涂黑,并把盒底挖掉一半,再贴上透明的塑料薄膜,另外还要准备一块黑色的湿布和五条蚯蚓。把湿黑布铺在桌子上,把五条蚯蚓放在湿布的中间,用事先准备的纸盒罩住,仔细观察,看蚯蚓将往哪边爬。大约过了五分钟,我们发现有的蚯蚓朝有光的一端爬,有的蚯蚓往黑暗的一端爬,但爬到有光的地方的蚯蚓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爬,直到爬到黑暗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