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被摧毁,英国对日宣战,英国从消极抗战到有限参战,到战争结束时积极抢占东南亚殖民地,表现出英国参战的双重性。英国最初想借美国之力夺回自己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后又担心被美国取而代之,因此英国一直在对日战争中走钢丝,经中美英三方不断协调。才最终确立了英国在东南亚战场的责任,但英国始终把重返东南亚作为其参战的条件,使它的对日作战打上殖民主义烙印。  相似文献   

2.
常听朋友说,英国的教育制度非常好。所以,到英国出差时,我就萌发了要参观英国学校的念头。于是,在朋友的陪同下,我来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中学。  相似文献   

3.
自中世纪以来,英国在财产继承上长期实行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历经几个世纪在英国社会最终确立。这一继承制度的确立和推广,确保大地产长盛不衰,并在英国社会转型之际,释放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有利条件,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变革的进程。同时,受这种继承制度的影响,英国社会形成了限制王权的二元政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英国由于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导致市场扩大,需求增加,引起了工业革命。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并形成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仍是最大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海外市场仍然存在,但是,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逐步被美、德两个新兴国家赶上。同样是广阔的殖民地的存在,为什么在不同时期,对英国经济发展会有如此不同的影响呢?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以后,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随着海外殖民地的扩大,大量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英国,为英国工业…  相似文献   

5.
英国国名与大不列颠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在英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英国的国名经历了4次变化。才固定为今天的叫法。国名的变化记录着英国历史发展的历程,是英国历史发展的缩影。我们正确认识、理解英国国名的变化及其历史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属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获得了无法估算的巨额财富,这些财富进入英国后,对近代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政府利用这些财富维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效地执行了各项重大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政策,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英国产业界利用这些财富扩大了生产规模,改进了生产技术,为英国的产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总之,东印度公司的掠夺活动造成了印度的贫困与落后,但却加快了英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对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成为工业化国家,其重要原因在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嬗变取得了成功,在英国重商主义理论的推动与政策支持下,英国农业生产完成了资本主义化,同时,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为工商业的发展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使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方式得到巩固,英国社会转型因而得以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宣示欧洲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已经结束,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曙光已经显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及其结果,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都是基于英国国情的发展结果,是英国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正确选择,是英国历史与世界巨变的必然产物。一英国是地处西欧的岛国。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而且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也有“大宪章”(NagnaCarta)为先例。都蜂王朝(1485-1603年)统治时期,英国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相似文献   

9.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英国教育督导制度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英国教育督导的产生、发展及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英国的教育督导与评估,英国教育督学的聘任与管理,并借鉴英国教育督导的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英国,有着较为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英国教育以高 度注重质量而名扬四海。2000年初,英国推出了“留学英国”大型教育活动,以使更多的人 了解英国教育及其制度,使英国成为人们海外留学的首选。前不久,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 为该国的留学政策做宣传。他说,现在来英国的申请签证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你可以在整个 学业过程中留在英国,留学生同时兼顾学习和工作也变得更加容易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 就2001年英国接收留学生的有关政策,记者日前采访了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有关官员。现将 留学英国的最新信息提供给读者。 教育体制 英国对所有5至16岁的儿童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就课程和学历资格而言,英国存在两种不 同的体制,一种是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教育体制,另一种是苏格兰教育体制。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在私立学校体系,家长一般都要付学费;在公立学校体系,教育是免 费的。公立学校通常不接收年龄16岁以下的外国学生。 学龄前教育: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都提供学龄前教育。很多儿童3或4岁时开始在幼儿园或小 学的幼儿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2.
15—18世纪英国城市的转型,各地方城市为摆脱此前的封建危机、接受挑战而发生的内在的质的变革,地方城市以符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变革,重新确立自身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转型中的英国城市,加快了英国社会经济走向整体发展的步伐,加快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全面过渡,有利于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并且成为英国勃起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英国完全抛弃了关税保护,确立起自由贸易政策。政策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市场的需求。自由贸易政策将英国经济推向世界市场。同时,它又引起农业衰落,造成英国经济发展的畸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把留学的目光转向了英国,留学英国成为海外留学的热点。据英国使馆官方人员介绍,目前每年到英国的留学人数愈2万人,已经超过到美国的学生,为此,本作从英国高校排名合理性,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对留学英国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做了讨论。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广大考生和读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14日,英国文化协会(在华通过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运作)为近日刚从英国夏令营归来的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学生举办了写作和摄影比赛的颁奖典礼。在2002年和2003年成功举办两次英国夏令营的基础上,英国文化协会于2004年7月至8月间再次举行英国夏令营活动,以促进中英两国文化教育交流,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并增进中英两国学校的联系和交流。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及其周地区的1,0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这次夏令营。其中来自华北华中的近200名中学生参加了7所英国学校提供的为期2至3周的夏令营课程。在英国期间,学生活动非常丰富,不仅有正规的语言课程,还包括一系列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以及浏览英国名胜,参观博物馆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黄隶群 《海外求学》2003,(20):52-56
对英国,我一向充满了好感。提起英国,我就想到了绅士一词。所以当父母征求我的意见,问我希望去哪个国家留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国。于是17岁的我,只身一人踏上了赴英国的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英国以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只是有利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而给农民带来了灾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既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又使农民得到土地。因此,英国的这种做法与法国相比,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其实,英国采取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符合当时英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的选择,并不存在保守性。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是由英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14、15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手工业制呢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中最X发达的部门…  相似文献   

18.
英国诗歌的社会功能汤力群绚丽多彩的英国诗歌是伟大的英国文学之源,可它绝非仅此,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既是英国社会活动的产物,客观上又是英国人民改造社会和客观世界的工具,在英国社会进步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曾经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参与了...  相似文献   

19.
救救孩子     
前些天,获得了英国“绿卡”的同学回家探亲,我询问他英国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英国的孩子大多不上小学,有爷爷奶奶或父母带着,主要是玩耍和做游戏,小孩一个个知识面都很广。我不知道我的同学这番话能不能代表整个英国的情况,但至少在英国有一部分小孩是不上学的。这在中国无异于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20.
宋浩 《阳光搜索》2005,(3):56-58
英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名牌大学中就有四所在英国。英国人以其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严谨的学风而自豪。英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保守的社会风气,文明的社会环境以及英语语种优势,对许多中国学生和家长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留英热”不断升温。而就英国本身而言,由于国内教育经费严重缺乏,不少大学也把眼光投向海外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