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辞典     
高能粒子加速器这是加速各种粒子(如质子、电子等)达到很高能量,以供原子核物理学等科学技术部门研究之用的巨型仪器,类型有好些种,用途各有不同。粒子能量以电子伏为单位,一电子伏就是一个电子被电场所加速通过1伏特电位差而具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最空的和最重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在核的周围环绕着的电子构成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粒。在所有各种原子中,最简单的是氢原子。在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同时原子核里面只有一个微粒。这个微粒便是质子。在氢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围绕着原子核旋转的是电子。一个氢原子的直径大约是0.000,000,01厘米。这就是说:一亿个氢原子排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和正电子的碰撞实验,发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粒子——Ds(2317),并且认为它会有利于人们揭开原子结构之谜。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组成小而致密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在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因为和原子的大小比较起来,原子核的直径要小上  相似文献   

4.
电子     
近数十年来物理学家发现了许多所谓物质的“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就是质子,中子,电子,阳电子,中微子,各种质量的带阳电、带阴电或不带电的介子,还有光子。要懂得原子内和原子核内的种种过程以及原子核反应,从而很好地掌握原子能,就得研究这些粒子的性质,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的转化。为了弄清楚有关“基本”粒子的问题,我们先来说明电子的基本性质。电子的发现和它的性质的研究的历史,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物理学家在这方面的工作过程中,被迫放弃了许多习惯了的、但是就新的事实说来是  相似文献   

5.
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能量释放率要远高于氢弹爆炸. 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而携带的电荷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我们无意间发现我们生活的空间和微观的原子、电子间有着些许的相似。宏观如太阳系,是八大行星在围绕着太阳做有规律的旋转,而微观体系原子中,是若干个电子在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如果把地球想像成一个正做着绕核运动的电子。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就有些许相像了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无意间发现我们生活的空间和微观的原子、电子间有着些许的相似。宏观如太阳系,是八大行星在围绕着太阳做有规律的旋转,而微观体系原子中,是若干个电子在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如果把地球想像成一个正做着绕核运动的电子,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就有些许相像了呢?此外,我们发现运用于宏观态的许多定律与适用于微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按一定轨道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气体原子中的电子在温度或射线的作用下,挣脱了自己的运动轨道而离去,这种现象叫做电离。气体电离后,失去了电子的原子变成了带正电荷的粒子,叫做正离子,离去的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假设在极高的温度下,一团气体中大部分原子都失夫了它原子核周围的电子(通常只失夫一个电子),结果便变成高度电离的气体。在高度电离的气体中带正电荷粒子的数目和带负电荷粒子的数目几乎相等,因此就称作等离子体。任何物质,当温度达到极高时,就成为等离子体。它是物质三态(固态、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一个宝库,它里面蕴藏着富饶的工业原料。在海水中,存在有:食盐、氯化钾、硫酸钠、镁、铝、铁、铜、锶、银、金和溴。海洋占去了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它里面蕴藏的工业原料虽然多,可是含量很稀薄,这样,就造成了在提炼的困难。历史上有好多的人,幻想从海里取金,并且用“电解”的方法做过尝试,毕竟还没有人能从海水中提炼出成吨的金子来。我们应该理解,现代科学距完全征服大自然并最高地利用它的财富这一个要求,还有很长一段途程。我们还应该相信,科学上是在前进着,特别是在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它会跃进的更快,创造出更多奇迹,也许在不久之后,像从海里取金这样的幻想,是会变成为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云凡 《百科知识》2012,(22):13-14
与人们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自然界还存在着另类世界,被称为量子世界。一个世纪前,物理学研究进入了微观的粒子世界,这些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和光子。物理学家将物质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微小单位(能量包),并称为量子。在量子世界中,粒子行为不遵从经典物理学规律,人类对量子的观测更是难上加  相似文献   

11.
难解的疑团原子好比万花筒,里面变化多端,其中一种变化叫做β衰变,意思是从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动地抛射出β(貝搭)粒子后,轉变为別的元素的原子核。这种β粒子也就是电子或正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原子核里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沒有电子和正电子,那么β粒子是怎么出来的呢?原来,中子可以轉化为带正电荷的质子,并放出电子。质子可以轉化为不带电荷的中子,并放出正电子。这种自动轉化就叫衰变,衰变式子写出如下:中子→质子+电子  相似文献   

12.
2018年5月,芬兰技术学会宣布将“千年技术奖”授予芬兰物理学家图奥莫·松托拉,以表彰他研发了在信息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子层沉积技术。原子层沉积技术可以将物质以单原子膜形式一层一层镀在基底表面,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中都会使用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制成的薄膜元件。不仅如此,原子层沉积技术的优点也引起了其他领域的重视,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如光伏太阳能板、光学镜头镀膜、柔性电子、新能源电池、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中,并已初步实现产业化论证。目前,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照东正致力于研究其沉积过程中的原子结晶行为,并将其应用于界面调控及绿色能源转化器件.  相似文献   

13.
电子是极小极小的粒子,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飞快地转动。要测量电子的形状,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将阳光转变成电流。当一个光子带着足够的能量撞匕了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硅原子时,它会将硅原子中的电子撞击成自由电子,电子在材料中流动,这就形成了电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光子都能够启动这样的过程,要想让电流产生,光子所携带的能量必须恰到好处。能量  相似文献   

15.
要使原子电离,外界必须对原子做功,使电子摆脱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的束缚。而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吸收能量也是一份一份的,这就使得原子并非能将所有的光子都吸收。当可见光光子不能被原子吸收或有极少量能量被吸收,这样的可见光光子透过物体后,我们看到的物体就是透明的。任何物体都有可能达到“透明”状态。根据热力学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物体的温度越低,其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的动能就会越小,如果要克服原子间的库仑力,使原子(或分子或离子)电离就需要更大的能量。当可见光的能量hv相似文献   

16.
自30年代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有反电子以来,科学界相继找到了反电子、反质子等反粒子。粒子和反粒子间有一奇妙关系,它俩一旦相遇,就同归于“尽”(称湮灭),百分之百地化物质为能量(γ-射线)。故科幻飞船总是乐于采用物质-反物质作为能源。可是科学界长期来,不用说找到反物质世界,就连反原子的行踪也未见到。这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28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就曾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对于每一种通常的物质粒子都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反粒子,二者质量相同,但携带相反的电荷。这些反粒子可以结合形成反原子,而反原子又可以形成反物质,宇宙间所有东西都有其反物质对应物—反恒星、反星系等。如果一个物质粒子与一个反物质粒子碰撞,它们将湮没并产生一股高能γ射线脉冲。经过几代物理学家们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最早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而后又相继于1955年、1956年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从而证实了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反物质。1995年,科学家们又用正电子和反质子成…  相似文献   

18.
巨大的原子     
也许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宇宙,就是另一个世界。就像我们的宇宙一样,里面有地球等等。不过原子里的宇宙恐怕和我们的是根本不相同的,我们所有公式、概念等到原子里面的世界都是不起作用的。而且,我们这个宇宙,是不是也是组成另一个世界的最小单位呢?正如原子一样,我们这个最小单位  相似文献   

19.
热是什么?     
热是物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不规则的运动。分子是极小的粒子,它的直径不过一亿分之一厘米,一升空气约含有三百万亿亿个分子。空气分子是杂乱无章地运动着的:它们不断地运动着,向各个方向运动,并且彼此碰撞,碰撞以后就改变了原来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固体的粒子(原子、离子)不像空气分子那样自由,它们在一定位置附近向各个方向振动着。这位置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液体分子也是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但是这位置在很短时间内就要改变。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9,(6):81-81
在一个里德伯原子中,至少一个电子被激发到一个具有非常高的主量子数的轨道中,该轨道将这个原子的电子壳层延伸到远远超过原子核的地方。基于由恩里科·费米1934年提出的思想,最近的一项理论工作预测.这样一个电子从处于基态的第二个原子的散射可能会产生有吸引力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