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图书馆界尽管面临经费缺乏、职员被裁减、房舍被强占轰炸、图书被抢劫损毁等诸多困难,但仍在政府领导和有识之士号召之下,毅然地担当起支援抗战之责任: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唤起民众投身抗日;揭露日军暴行,争取国际同情;实施战地图书服务,提供精神食粮;开展民众教育,提高抗战与自救能力;抢救珍贵图书,保存中华文化;募集钱物,支援前线,为最终战胜日军作出了贡献。参考文献57。  相似文献   

2.
徐登明 《新闻界》2005,(5):24-25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期刊界,站在民族文化的前列,引领全民抗战,当年的光辉历史,永远值得我们怀念.这一时期,四川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成为了全国的出版中心.当时,全国各地很多报刊陆续迁入四川,不少文化人人川后又新办了一批报刊,使得在四川出版的各类报纸达到近200种,刊物约1600种.具有全国影响的报刊,集中在成都、重庆两市,中小型报刊分布四川各地.其中,重庆的刊物达到900种以上,成都的刊物也在400种以上.神圣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使得不同党派,不同阶级的新闻工作者走到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4.
5.
战争不仅是交战两国间的力量抗衡,国际上各利益方的态度与表现对战争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不仅在正面战场对日寇进行有力的军事打击,还重视通过国际宣传工作昭示抗战的正义性.揭露曰寇的暴行,争取世界力量的支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斗争环境,为推进抗战胜利进程和扩大我党国际影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林岫  王炜 《图书馆学刊》2000,22(2):8-11,12
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 ,如果以本世纪40年代杜定友先生为代表人物的广东地方文献工作为起点 ,那么发展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作为反映地方文献事业发展轨迹的学术论文 ,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五十多年来地方文献事业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勾勒出地方文献初创发展、事业低谷和兴旺发达不同阶段的发展景象。世纪之交 ,为了对本世纪的地方文献事业有个了解 ,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部以山西省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的《图书馆学文摘》和南京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全国图书馆论文索引1949 -1982》为主 ,收集了自1949年至1997年以来有关地…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更加广泛地团结和组织民众参加民族革命战争,"农民抗日救国会""农民救国联合会"等农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纷纷建立。农会组织的入会条件宽松,凡热心救国之农民均可参加;组建程序大致为先成立各县农会筹备委员会,尔后建立各村农会;组织系统主要分为总会、区会、乡会和村会四级;各地各级农救会干事均由选举产生;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缴纳会费、政府补助以及举行募捐等。各地农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包括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农民武装抗日队伍、发动战场救护、站岗放哨、盘查汉奸、传送情报、募捐慰劳、破坏日伪据点和交通、配合部队作战等。这使其成为抗日政府"最重要的群众基础和群众柱石",成为抗日救国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壮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9.
编辑出版档案材料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的一项重要事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它的作用尤为凸显。它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人民抗日战斗的胜利消息,介绍工作经验,交流各种情报的重要手段。过去由于我们党长期处于秘密状况之下,  相似文献   

10.
张利 《山西档案》2005,(4):42-44
献资料通过简明的字传承着先民的思想、生活、伦理、科学和艺术等化内涵,用直接的方式保存着经过历史汰选而存活下来的精神品质。可以说,对某种化价值的评判,与其献资料的多少以及献资料所蕴涵的思想深度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献资料是衡量区域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陈明颖 《兰台世界》2020,(1):120-124
1933年,山海关沦陷,北平危急。为保证馆藏文献安全,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分批次将重要文献转运至安全地点,最终南迁到南京和上海。七七事变后,南京、上海相继沦陷。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敌占区坚守岗位、开展服务、保护文献安全。抗战胜利后,经过清点、回迁、追索工作,当年大部分南迁的珍贵文献得以保全并回到了北京,一部分转运到了台湾,还有一小部分被日军劫掠,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3.
郭媛 《兰台世界》2020,(3):128-131,89
李杜,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自九一八事变后,组建吉林自卫军与日军做斗争。上书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33年7月,李杜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上海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活动中。1937年,寓居重庆的李杜以报刊为阵地,多次宣传有关东北抗日联军作战的消息,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李杜将军在抗战时期抗日活动的研究,对于丰富抗战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永贵 《出版科学》2008,16(2):76-78
本文论述了抗战爆发后我国出版业退守于内地,是适应战时环境所作的必然而又明智的选择,也是出版文化人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信心所在。并指出抗战期间出版业的迁徙,呈现着据点分散不一、机构游移频繁的特点。重庆和桂林,因为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成为大后方出版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城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利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和广东省档案馆收藏的岭南大学档案,研究岭南大学图书馆在抗日战争各个阶段内的藏书建设活动,分析比较战争前后藏书数量的变化,再现了藏书从散佚到清点、召回的历史。透过岭南大学图书馆在抗战期间的藏书建设活动,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国内各图书馆的藏书工作并非只是消极地转移文献,寻找安全的保存地点,同时也积极地开展文献购求、筹募和接管工作,注重收藏抗战文献、国学文献以及西文中国学研究文献,共建共享文献资源,并通过与外国学术机构的合作获得了大批重要的外文书籍。  相似文献   

16.
鼓词是一种大众化的中国文艺形式,抗日战争时期人们通过通俗的鼓词创作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见证了抗战对中国的影响。梳理抗战时期的鼓词文献85种,从鼓词作品内容着手对抗战鼓词进行分类,总结其特色及价值,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抗战时期颇具特色的鼓词文献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现状,提出深化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由此构建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鲍志华 《图书与情报》2011,(4):142-144,2,145
文章陈述了文澜阁《四库全书》抗日大转移及西迁过程,指出重建文澜阁《四库全书》抗战苦旅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8-2005年我国"图书馆精神"研究领域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旖 《图书馆建设》2006,(6):107-110
“图书馆精神”的研究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88-2005年我国“图书馆精神”研究领域的论文进行时间分布分析、主题分布分析、著者分布分析和期刊分布分析,从而探讨“图书馆精神”研究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龙丹 《兰台世界》2020,(2):128-130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民国三十年十月九日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出版的《今日的师范学校》一书内容,简要介绍了抗战后1938-1941年内迁于永安的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校址、继任校长、校训、学校办学理念与做法,及其在当时对福建教育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