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日,泰兴市档案馆接收《倪氏宗谱》进馆,《倪氏宗谱》由原泰兴市人大主任倪家明捐赠,宗谱共12册,老谱6册为民国十七年第六次续修原始版本,新谱6册体列严谨,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囊括宗谱的七次续修经过及各世年表。  相似文献   

2.
玉牒是专门记录皇室贵族世系、辈分以及亲族关系的宗族谱,寓意皇家子孙"金玉之贵".我国自唐代起历朝历代均修玉牒,不过由于朝代更迭、战火频发,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只有清玉牒. 顺治十二年(1655)规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玉牒.从顺治十八年(1661)第一次编修到民国十年(1921)最后一次纂修,共修玉牒二十八次.届时开设玉牒馆...  相似文献   

3.
1983年12月,在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后人(曾孙辈)和肥西县民政局、文化馆等帮助下,我在安徽省肥西县南分路口乡一老农处发现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刘氏宗谱》,内载刘铭传事迹的篇章甚多,其中不少是至今不被人所知的新史料,对深入研究刘铭传和纠正以往在刘铭传研究上的明显舛错,颇有益处,特绍介如次。 一、关于《刘氏宗谱》。这次发现的《刘氏宗谱》,为民国癸未年(1943年)六次续修本,  相似文献   

4.
<正>"玉牒"专指中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家族谱书,文献记载自古即有,但由于战乱及朝代更替均未流传于世,唯有清代皇室爱新觉罗的家族谱《清玉牒》完整保存于世至今。它记载翔实,装帧华丽。书体巨大,装订绝妙,卷帙浩繁,并有满汉两种文本,为谱牒中的极品。清循古制,每10年左右适时开设临时机构"玉牒馆",撰修玉牒一次,仅精写二部,书成馆散。顺治十七年(1660)始修,共修28次。每次按帝系、宗室、觉罗三个系统22个名目撰修,满、汉两种文本,共形成44册。帝系,由肇祖原皇帝孟特穆记起,下到撰修时的当朝皇帝,只记录皇帝本人及其皇子。满、汉2册,黄绫册衣。宗室,努尔哈赤  相似文献   

5.
光绪朝曾有两次续修《四库全书》之议,第一次是由王懿荣等人提出,第二次是由章梫、喻长霖、孙同康提出。以往对这两次续修《四库全书》之议的研究过于简略,现根据档案材料,个人著作,就这两次续修《四库全书》之议的过程及主要内容进行探讨,指出这两次续修《四库全书》之议,反映了晚清学术变迁以及中西交融下传统文人思想观念之交织与冲突。  相似文献   

6.
金路 《历史档案》2023,(2):128-131
<正>清代皇室对玉牒的纂修和贮藏极为重视,纂修完成后均以隆重的礼仪进呈皇帝御览,始能尊藏收贮。大玉牒正本初纂修三份,一藏于皇史宬,一藏于礼部(后藏于盛京敬典阁),一藏于宗人府(后停修)。关于皇史宬所藏之玉牒,(光绪)《钦定大清会典》载玉牒在“皇史宬行(礼恭)奉尊藏”((1)),而(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2))中又有玉牒“移贮”寿皇殿之东、西室的记载。对此,研究者认为,“原藏皇史宬之清代玉牒,嘉庆十二年移存景山寿皇殿”((3)),在考证玉牒存址时亦提及嘉庆十二年(1807)玉牒移存景山寿皇殿耳殿衍庆殿和绵禧殿((4))。本文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藏清代档案、故宫博物院藏古籍及官修文献为依据,梳理皇史宬所藏玉牒移贮寿皇殿始末。  相似文献   

7.
常州市档案局近日征集到新修的《晋陵牟氏宗谱》一套。该宗谱自寻找旧谱到修订编纂历时两年,谱中详细记载了晋陵始迁祖竹林公出世以来696年的家族繁衍史。该宗谱是竖排,仿古宣纸线装本,绫面绢包角,上下两函共十二卷,装帧精美,极具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8.
谱牒是中国宗法社会中记述某一家庭世系演变和人物活动的书。谱牒是宗谱、玉牒的总称。宗谱又称家谱、家乘、世谱、族谱、房谱等;玉牒是皇族的宗谱。谱牒档案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时代,中国就出现了结绳家谱和口述家谱,而口述家谱比结绳家谱流传更为广泛、更为原始。其后随着历史进程,开始有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塔谱、纸谱、布谱等;根据家谱可记载的内容可分玉牒、普通家谱、词谱、神轴等。谱牒档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格外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到东晋南朝时,各豪族为了维护和巩固门第特权,都十分重视对谱牒的编修,各大族…  相似文献   

9.
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目前人们对他研究及了解较多的是其军事活动,而对其家世及其家族与清廷统治阶层的关系则知之不多,影响了对他的全面了解及其研究的深化。主要原因是这方面的资料甚少。笔者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皇家族谱《玉牒》、《星源集庆》及《爱新觉罗宗谱》,得知僧格林沁家族曾有多人为皇家额驸,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年间所修《永泰张氏宗谱》,对研究南宋著名词人张元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州市文化局的曾意丹先生和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官桂铨先生曾先后撰文,披露过宗谱的有关内容,曾先生撰有《张元干生平及其思想渊源考辨》,据谱中所收张元干之子张竑墓志铭,考出张元干的卒年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官先生所撰《词人张元干世系》,则据宗谱资料,弄清了一向混沌的张元干家世。十几年前我撰写《张元干年谱》时,主要参考的就是官先生文中提供的宗谱资料,而未能见到宗谱原书,谱中很多珍贵的资料未能采用。1989年《张元干年谱》在南京出版社出版后,我才与官  相似文献   

11.
朱舜水(1600—1682)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亦是中日文化交往史上的友好使者,曾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作出杰出贡献,因而引起今人对朱舜水后裔的极大关注。那么,今天还有朱舜水的直系后裔吗?本文试图作一明确回答。研究朱氏世系的主要资料是朱氏宗谱。据朱氏《一本堂宗谱第八届续修序》载:朱氏宗谱自明万历十六年由十四世朱字道开始创修,之后,又先后在清顺治五年、康熙二十六年、康熙  相似文献   

12.
目前,桐城市第二中学胡若虚老师将他们胡氏家族新修的一套《皖桐陡冈胡氏宗谱》十卷,捐赠给桐城市图书馆。此套《皖桐陡冈胡氏宗谱》是用宣纸印刷,装帧精美,优胜于桐城市图书馆典藏的线装古籍图书,其内容与作用更是有别于其他文献。  相似文献   

13.
玉牒     
王澈  霍华 《历史档案》2004,(2):F003-F003
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族谱,也是中国现存的系统的皇族家谱。顺治十二年(1655年),专门掌管爱新觉罗家族事务的宗人府会同内国史院、礼部开始纂修玉牒。十三年,开设玉牒馆,并规定,每十年开馆一次,玉牒修成后闭馆。每届开馆之  相似文献   

14.
宗谱归类说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传记类表中,最后一个子类目是:“各时代氏族谱系”。氏族谱系也就是宗谱、家谱、族谱,又名“家乘”。宗谱与传记本是两码事。宗谱中可以有个人传记的内容,而个人传记不一定都含有宗谱的内容。宗谱内  相似文献   

15.
清代玉牒     
正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该档案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该文献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文献形成年代: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1921年文献数量:2600余册文献保存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民国《杭州府志》序跋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揭示了《杭州府志》从清光绪五年创修起,经过光绪年间的三次纂修与民国年间两次续修,直至民国十一年付梓,并延宕四十余年之久的史实;同时对该方志的版本著录、体例内容、门类设置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7.
李宇 《历史档案》2021,(4):121-129
玉,自古即为皇权的象征物之一;"枼"指记载家世的薄木片."牒"字本身便有谱牒的涵义,"玉牒"即是皇族家谱的雅称.皇家修玉牒始自唐代,宋代定制每十年一修,主要意图为辨昭穆,序爵禄,体现皇族内部的长幼亲疏、远近之别.此制沿及明清.纂修"玉牒"成为维护皇权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本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  相似文献   

18.
清代玉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碟。清代玉碟,即清代皇族的族谱。 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牒二千六百余册,辽宁省档案馆也保存大体相同的一份。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清代的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皇族户籍,以及人口学、谱牒学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湖北档案》2006,(5):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1921年,共2600余册,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献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两种。该档案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史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该献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皮)的珍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相似文献   

20.
《湖南档案》2009,(11):22-24
陈德胜一生都喜爱收藏,其中不少是难得一见的珍品。《陈氏五修族谱》民国三年(1914年)刊印,为仁公房六至二十三派。族谱记载:陈德胜为第二十二派,派名宗穆,字有(友)和。陈家还保存有为续修《陈氏六修族谱》的草册——《草册派下》和《中湘栗塘陈氏如生蜀勘等家族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