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我校多年来努力探索建构的学校特色.陶行知关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教育理论,为实施综合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以其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了"行知结合,快乐实践"的办学理念,以"走进天竺山"校本课程的研发为切入点,努力探索"综合实践"的特色建设,让"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最爱的课程,成为学校的名片.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2009,(8):F0004-F0004
黑芝麻胡同小学围绕创造教育特色,提出“依托胡同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形成“我实践、我快乐、我成长”的课程理念。学校依托地缘优势,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构建课程体系,摸索出。“走进胡同,感受古老文化;走进胡同,感受现代气息”、学科联动的社会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地方性色彩较浓的开放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课程本身的创造性和实施过程的弹性张度将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做到能“在玩中学”,并且能获得更多比学习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但是对杜威的教育思想又有突破,反映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设置的所有课程中,最能体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当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要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律,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将实践活动根植于开放性的活动场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将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要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律,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将实践活动根植于开放性的活动场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将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家与各省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在这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了很大的调整,新课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课程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式。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将学校课堂教学范围延伸到社会,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真正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这是教师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笔者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好多年,颇有感触和收益。多年来,笔者以新课改理念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从身边挖掘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9.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周道刚 《文教资料》2012,(23):194-19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向我们走来。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成为新课程的焦点。当前由于各学校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及不同层次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解读、贯彻、落实的差异性,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各基层学校,尤其是许多偏远农村学校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际效果相差甚远。如何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轻轻松松地学习、快快乐乐地成长、扎扎实实地掌握相关实践能力,已悄然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教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并注重五个结合,拓宽综合实践活动渠道。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列为指定内容,但这些指定内容远非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它还包括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  相似文献   

1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为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结合学校所在的通州湾地区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区文化特色、学生基本情况,有机地将本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校本的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校本课程富有生命的气息,积淀历史的厚重,紧跟时代的节奏,为学生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成长平台,拓展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成长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造机会,传承垦牧文化,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结合实例,对基于"垦牧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曹林男 《生活教育》2014,(23):50-51
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运用知识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领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是作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改革之亮点。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不是一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根据其与社会、生活、自然的广泛联系,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课程资源单一、学习空间封闭的状况,从而带领学生走进蓝天下的学校,去阅读生活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它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但目前国家只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授课时数和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内容来源于地方和学校的自主开发生成,需要教师和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对各种资源进行积极探究和开发。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部分,要以体验教育为主渠道,而实践活动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对此,笔者所在学校把践行感恩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开发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实践来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种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根据综合实践的这一特征,我们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十分注重校本主题的开发。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学校确定了亲近自然、了解自我、观察社会、追寻文化四个领域作为校本开发的主题。在学校进行的“家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杭静 《考试周刊》2013,(95):176-176
<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活动,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兴趣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生活,逐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只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才能"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成为孩子心中喜爱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全面推进,新课程正一步一步地走进学校,德育新课程也是如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高度整合的综合课程,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和学校与地方特色的课程。它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点不言而喻.怎样更好地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口味?我们选取各年级的一个自然班进行了两项调研:一是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校周边资源单位,最重要的是知道学生的需求,我们对于考查地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对于周边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二是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这正符合了我校的课程文化主题——"基于学生需求,自由享受"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