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岩 《今传媒》2017,25(10)
悬念是许多文学影视作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主要手段.电视是一项时间的艺术,在时间上,它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拉开距离,悬念让观众的注意力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住,即保证了收视率.本文主要从专题片创作的角度入手,以作品为例证,阐述设置悬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置悬念,悬念的表现方式,和如何更好地运用悬念,增强专题片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导语是吸引和指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媒介,有"导读之语"的意义。新闻导语以吸引读者为第一要义。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这里从写作的角度,对新闻导语的悬念设置作一初步的探讨。 提问设置悬念。这是新闻导语悬念设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疑问提得好,能把读者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从而调动阅读新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郭之文  王勇 《视听界》2004,(5):72-73
悬念,通常又被称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设置的让人疑惑和难解之处。目的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吸引受众带着问题一直地看(听)下去。悬念的设置,不仅为报刊上的文章所使用,在广播、电影和电视节目中也经常得到运用。由于报纸是文字和图像的艺术,电台是声音的艺术,电影和电视则是声音、图像和文字的综合艺术,所以它们对悬念设置的要求及方法也不尽相同。就电视节目尤其是专题节目而言,悬念的设置相当重要,它是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一个节目最终得以播出,必须经过策划、采访、撰稿、编辑、主持、播音等多种环节,悬念设置得好不好在最后的成片中就会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4,(5):40-41
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于伦敦经营蔬菜批发的普通人家。  相似文献   

5.
“悬念”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文学作品如果没有悬念,就不好设计情节,读来也索然无味。我国的评书艺术之所以吸引人,就是由于关键时刻设置“扣子”(悬念)。新闻不同于文艺作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它的显著特征是真实、及时和新意。那么,新闻中要不要设置悬念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有些消息类的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强可读性,当“谜底”揭开后,读者又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愉悦感。新华社一条发自华盛顿的消息是这样开头的:今天上午9点多钟,一辆白色中型货车停在华盛…  相似文献   

6.
景明  贾洋洋 《新闻前哨》2007,(11):71-72
"断点"是叙事学中的一个术语,通常理解为叙事中的一种省略或空缺。断点一般分成"暂时断点"和"永久断点"两种。"暂时断点"指叙述中设置悬念、倒叙、插叙等手法的运用;"永久断点"则指常理推断无法填充的空缺。电视专题片以画面语言为主,声音语言为辅,画面素材是否丰富、完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将流畅的构思转化为生动的效果。但是,在实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得到快速的发展。近年来,电视传媒业更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着观众的眼球。除要有丰富、新鲜的文化内容,更要有巧妙的节目制作手段,这样才能使电视节目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将简单分析悬念设置在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应用,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蔡之国 《声屏世界》2007,(12):46-47
悬念的建构是指电视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通过电视语言和叙事结构,对电视节目进行的悬念设置和结构安排。在电视纪录片策划和制作过程中,悬念的建构必须在叙事情节、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来设置悬念结构和运用电视悬念语言,形成悬疑点或者兴奋点。因此,悬念的建构表现主要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运用叙事结构进行建构表现,二是通过电视语言进行建构表达。  相似文献   

9.
张耀祥 《传媒》1999,(3):29-30,21
标题在报纸新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是读者选择新闻的向导、阅读理解新闻的纲要,而且是满足读者扩大新闻信息需求的"浓缩铀".制作得当的标题往往就是新闻的主题和"眼睛".鉴于标题在报纸新闻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尤其是编者必须花苦功下气力,构筑能对读者产生巨大视觉中击力的"核反应堆".  相似文献   

10.
周洋 《新闻与写作》2000,(12):14-14
随着奥运圣火的熄灭,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也圆满拉上了帷幕。回首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场下各媒体间展开了激烈的奥运报道争夺战。这是一场没有鲜花和奖牌但又异常残酷的竞争。各媒体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出对受众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新闻标题就必须做到“夺人眼”。比喻手法的引入使新闻标题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新意,受众也乐于接受。那么,各报是怎样用好、用巧比喻手法的呢? 一、巧用比喻应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比喻手法可以使抽象深奥的事物、事理具体化、形象化。运用…  相似文献   

11.
电视广告中的悬念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受众对于电视广告的态度是非常消极和被动的,他们常常以按动遥控器或者去倒水的方式拒绝对电视广告的接受。电视广告如何在信息泛滥的语境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注意,成为当下电视广告制作人员不断思考的重要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的法制节目,无论从题材选择还是结构安排等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出现了《今日说法》、《拍案说法》等一些脍炙人口的节目。"故事化"手法的运用成为法制节目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13.
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也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相似文献   

14.
很多记者都接触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指那种主题先行、人物事件配合主题出现并完全为主题思想服务的专题报道。一般来讲。命题作文都是上级领导硬性指派的,非写不可的。比如两会特别报道,比如“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宣传报道等。  相似文献   

15.
16.
在新闻写作中引用文学手法,似乎已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多年前,新闻界前辈、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就曾提出:我们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掏应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许多前辈已作了大胆的尝试,写就了一篇篇名作。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新闻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文学手法  相似文献   

17.
黄扬 《东南传播》2013,(4):88-91
"《后窗》是希区柯克悬疑影片的代表作之一,它制造出了恐怖与悬念的气氛,形象地发掘出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喜欢偷窥的心理。影片以《后窗》为名似乎蕴涵了某种意义——门紧闭着,打开后窗,那是另一个被我们所忽略的世界。"这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于拍摄于1954年的电影《后窗》的评价。《后窗》这部电影,被后人认为是一部经典之作——原因在于希翁通过镜头语言,描绘出了戏中人物的心理状况,同时质问着镜头前观众的内心私欲。希区柯克对于镜头语言的使用,为后世许多导演学习。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后窗》这部经典影片的整理分析,学习大师镜头语言的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19.
故事性新闻的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新闻前哨》2004,(2):32-33
所谓故事性新闻,就是在保留新闻基本要素、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故事性创作技巧用于新闻的写作,使新闻作品具有通俗流畅的语言、疑窦丛生的悬念、曲折迭宕的情节、紧凑严密的结构、鲜活灵动的摹写等故事性特点。我们在撰写故事性新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报道"事件故事化"模式在突发事件、重大题材报道中,能更准确地展现重大新闻事实,凸现主题,活化报道,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用人物的命运变迁和具体感受来加深人们对新闻的印象;突出矛盾、制造悬念,让新闻借助"说书"的艺术更加吸引观众;抓住细节,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