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解读】《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以“木匣”为叙述线索,讲了科利亚五岁时在家门口走十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走了五步,挖出木匣,并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教材解读】《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以“木匣”为叙述线索,讲了科利亚五岁时在家门口走十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走了五步,挖出木匣,并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应用过程】  1.课文第一段 (第 1— 3自然段 )写的是埋木匣。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学生边读边想。在组织学生议论答案时,教师随手先画出小科利亚,然后从科利亚的脚下画起,一步一段,十步十段,最后画上小木匣。 (图 1)  2.课文第二段 (第 4— 12自然段 )写的是挖木匣。按自然段指名接读全段后,让学生想想:科利亚从喀山回家后,为什么开始找不到他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为什么挖到了 ?通过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亚九岁了,个子长高了,步子变大了,所以原先的十步,现在成了五步。教师…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的道理。全文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意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科利亚在刚学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4—12自然段)讲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了木匣。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课文中有些地方表现了文章的前后联系,讲出了时间的变化和周围事物的变化,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理解。第二段的开头(第四自然段)是个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分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免划错归属。第二段出现的“仍然”、“突然”、“果然”三个词,是对科利亚挖木匣过程的记录,要  相似文献   

5.
张西富 《山东教育》2005,(25):30-30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告诉人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6.
《科利亚的小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读题,首先入眼的是人(科利亚)和物(木匣),在读文前形成的阅读期待是科利亚是谁?木匣是怎样的?木匣里可以装些什么?既然木匣属于科利亚,科利  相似文献   

7.
《科利亚的木匣》一课,记叙了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区的故事.认识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的重点;科利亚经过思考后对小伙伴们说的那段话是教学的难点.训练重点是在分段的基础上归纳段落大意.如何突破重难点、归纳段意呢?  相似文献   

8.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  相似文献   

9.
近日,本镇名师参加了国家教育资源网网上晒课活动。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一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关键视点,以读为本,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读懂、读好、读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在体验后明白道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课文《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讲述了科利亚埋木匣子、找到木匣子的故事,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引导学生领悟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使学生懂得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向科利亚学习,多动脑筋,勤思考。 2.能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相似文献   

12.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故事 ,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并从中受到启示的事。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新颖的标题作为行文的线索以“科利亚的木匣”为题 ,既平实而又新颖 :一是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科利亚 ;二是点明了故事是围绕“木匣”展开的 ,也就是以“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叙述的。这样 ,“木匣”这个具体事物就成为行文的线索 ,连缀着人物和事件并贯穿全文 ,使得叙述次第井然 ,条理清楚。二、以对比的写法形成叙述的波澜本文篇幅虽不长 ,但却写得有情有理有趣 ,主要是采用了对比的写…  相似文献   

13.
指导审题,使学生了解文章的重点是写“木匣”,以引起定向注意。阅读第一段,着重了解柯里亚埋木匣的时候和方法。“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说明他当时年纪很小。但他模仿妈妈的做法,从屋门口起,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听故事,想问题,引出“尺子”。 故事《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小的时候,家乡发生了战争。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很远的地方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科利亚把自己的许多宝贝装在一个小木匣里,准备埋在地下。  相似文献   

15.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者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一、感知道理,激发兴趣1.揭题,教学生字“匣”。接着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案例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 师:同学们刚才都认真地读了课文,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吗?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并从中获得启示。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2 .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仍然”、“果然”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归纳段落大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 ,了解科利亚挖着木匣的原因 ;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 :学文明理 ,懂得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 ,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 ,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具准备 :课文内容录像带 ,投影片若干张。…  相似文献   

18.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因这篇课文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所以不少教师导学这篇课文的步骤基本上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  相似文献   

19.
一、初步感知课文 ,落实思维训练根据思考练习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给课文分段 ,归纳各段段意”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 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 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全文共分哪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各段分别写了些什么?3 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 ,可以提哪些问题?第1、2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 ,了解课文层次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3个问题可以教给学生根据小标题质疑…  相似文献   

20.
教具,顾名思义,就是帮助教学的用具。我在教学中采用“拿来主义”,即只要能帮助教学的东西都当作教具利用起来,效果还挺好呢! 在教学《柯里亚的木匣》时,我在教室外请进一个正在玩耍的小孩,让他代表五岁的柯里亚走十步,又请一个同学代表九岁的柯里亚走十步,利用这个“教具”,我解决了课文中最关键的问题。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我取几块黄土代粉笔,让学生用板凳代桌子,坐在地上上一节课,亲自体会延安小学的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教学《爬山虎的脚》,我找不到爬山虎,就取葡萄枝条代替。通过它,我把这枯燥的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