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预习后的课堂导入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而左右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变形式、激疑式、点睛式、动感式、比照式、扩充式等寻找一条有别于教材编排思路但依然能够殊途同归的新路,展现新的知识风景,让学生仍然有"故地重游"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以得益。”所以,预习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掌握外,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自主性。那么怎样让学生自愿而快乐地投身于预习之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激情与智慧.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与好奇心.让学生信心十足.兴致高昂地参与到预习中。  相似文献   

3.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作用是很大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平常的备课中往往能够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但往往忽略了备学生的课前预习。只有正确对待预习作业,让预习发挥应有的效能,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效果,才能真正发挥预习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在课前预习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预习是指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只有深入预习,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姚胜洋 《考试周刊》2013,(82):25-26
预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提前学习教师上课要讲的内容,这是学习的最初环节、起始阶段。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预习可以分为学期预习、单元预习和课前预习。学期预习,就是在开学之初,阅读教材目录和前言,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通读教材.用浏览的方法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单元预习,就是以略读本单元各篇课文,  相似文献   

6.
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温故而知新,教学的过程需要预设,这都是说要有准备地去学习新知识。初中英语教学中预习环节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的教师认为学生预习了知识,就会失去兴趣,就没了新鲜感,这是错误的。预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在听课时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预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预习,抓住预习重点。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教的内容思想上有所准备;二是让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新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激发求知的欲望。 学生预习,虽然主要是为上课作准备,但它的好  相似文献   

8.
刘倩 《教育》2015,(7):19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经过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教学感悟。关注学生预习,淡化课堂笔记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如此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  相似文献   

9.
马琳琳 《考试周刊》2010,(33):193-193
"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很多学生,包括不少老师所持有的观点。高中物理真的那么难学吗?倘若你去问一个喜欢物理的学生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两个字:"兴趣"。兴趣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等于成功一半了。高中物理教师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0.
正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不少教师在上课这一环节花了不少心思、想了不少办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但从考试反馈结果来看,往往收效甚微。殊不知,教学欲高效,功夫在预习。一、为何要重视预习1.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单纯靠听老师讲,属于被动接受知识,效果就像鸭背泼水。而自己先预习,知识经过了自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教师在教学古文的时候,都使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厌恶感,更加不愿意学习古文。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能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学习它,这是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我在此就自己的实际经验谈一点感受。我总结出了一条古文的兴趣教学模式:寻找——引入——释疑——读悟——移用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 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一个坚持提前阅读教材、善于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他不仅会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积极主动,而且也会增强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其学习成绩自然会更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引疑,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被动地带着问题预习的方法,实施让学生预习后主动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走向教师的新方法。阅读贵在让学生自己“尝试”.从阅读中发现问题。而不能由教师主观地用问题缚其手脚。否则就难以发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束缚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由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教会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知识的学习方法。(一)指导预习总预习。学期初始,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编排的意图,指出本教材按照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单元预习。指导学生了解每个单元的话题。这些话题联系社会生活,贴近他的  相似文献   

1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作好准备,这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就是指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学生通过直接和文本对话,自己运用心力认真读书,自己学习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并在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问题,进而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读书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够通过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学习目标,并且培养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就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但自2004年9月“课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由于新教材在内容编排、教学建议等方面有许多新的特点,因而给传统教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数学而言,应该如何践行新课程理念,树立新的教学方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学辅导类报纸的编者,笔者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下面特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新课标下如何教学生“学数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课后练习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巩固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许多语文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学习课文,传授知识的要点,培养学习方法,而对习题的设置,处理显得草率。主要表现在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编者意图,忽视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其次。不注重课后练习的设置与处理方式。不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预习并不是无计划的随意行为,许多一线教师就学科特点提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如陈尚富老师就历史课前预习对于教师的转变和学生的提升作了理论上的探索,但此探索侧重于论述预习对于课改的重要性。而武其芳老师指出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三读教材,  相似文献   

19.
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教的内容思想上有所准备;二是让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新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  相似文献   

20.
徐霞 《教师》2010,(30):100-100
预习新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环节,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不得法,会导致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于疲劳现状,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要重视预习.认真设计英语教学的预习案,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