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克坚 《上海教育》2011,(14):41-41
教师对课标的把握是一个感知、理解、内化、升华的渐进过程,因此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提出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帮助教师厘清"学什么""怎么学。"研究"学什么"。由于教师对课标的认识还一知半解,如何帮助教师进一步厘清教学目标是内化课标的关键所在。我们组织教师解读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理解内涵,并达成共识:我们的教学既要夯实基础,更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和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其间研究的东西很多,  相似文献   

2.
近读《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写的教学漫笔。“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和专家非常自觉地拒绝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的深度扩展被当作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对这一极具专业见解和极强针贬性的教学感言。笔在深以为是的同时联想多多。我曾多次置身不同级别的观摩课、  相似文献   

3.
赵秀辉 《考试周刊》2009,(52):10-10
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它对以纠正编差、预防错误、巩固基础、强化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等颇具功效.但讲评课教学中,因讲评的内容学生有"陈旧感",而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加上传统的讲评停留在指出不足、盲目地对答案、改正错误或讲解方法等教师自演自唱的"独角戏"上,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讲评课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大都停留在被专家灌输知识或同行低水平交流的状态,如何创设跨界学习情境,引发教师对自己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深度反思,形成新的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行动,是教师学习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有必要从跨界学习的视角,探索教师在跨界课例研究中其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基于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了教师如何通过与外来学者合作,根据具体情境对理论进行再工具化,改进教案设计和教学实施,在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同时生成了自己新的实践性知识。研究发现,教师跨界学习的意义协商、视角再造、实践重构三个机制,对教师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明 《考试周刊》2011,(52):189-189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的编者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会产生新的困惑。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我们将如何把握?熟悉?领悟?这无疑成为教师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研读教材”在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年轻教师成长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此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彭新 《教师》2011,(21):96-96
实训课是职校的重点,它对场地、设备尤其是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怎样上实训操作课,如何上好实训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是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要上好实训课,一要充分准备,二要抓住实训课教学的"点线面"。  相似文献   

9.
"说课"是教师充分备课后,在同行面前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的过程,通常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介绍一节课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样上",重点在于说出上课的依据.为了便于教师应用,作者主张按备课的思路,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课:说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和重难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策略及说教学过程.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教材中"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节课为例,具体分析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周琳 《学子》2014,(10):97-97
为了改变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满堂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今年年初,我市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这个计划的提出,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及实施后产生的效果,每个环节我都有着较深的体会,以下是我对此的总结。一、"学讲方式"的含义"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是沟通教学现实与教学理想的桥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机制.研究以核心反思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个案研究法探查了课例研究对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课例研究影响下,英语教师的反思内容和反思水平均有明显的提升.反思内容从教学行为维度拓展到教师的能力、信念和身份认同等核心维度;反思水平从较低的技术性反思逐渐上升到理解性和解释性反思.英语教师反思水平的上升并不都呈现出渐进式、逐层上升的变化趋势,存在跨越式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黄东昱 《教育与职业》2007,(15):116-117
"课例研究"是近年来美国、日本在职教师的有效的实践模式,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文章基于"课例研究"的一般理解,结合具体研究的事例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实施,指出"课例研究"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笔者多年讲授各类英语会话课的实践经验为依托,较详细地分析探讨了英语会话课的九大特点、相关问题及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涉及系统性、业务素质、纠错,点评、板书、教学目的及语言、课本及语音设备等一系列问题。试图通过分析、引证、批评与举例勾勒出一个针对中国背景的上好会话课的框架,供同行专家同事品评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盖野 《考试周刊》2011,(84):83-84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人员,我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教研实践后,通过对一线教师多年来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的总结,就经常涉及的"说课"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讨,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公认的难点。许多教师抱怨程序设计课难教;学生普遍反映程序设计语言枯燥、学不会,抵触情绪严重。如何走出程序设计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怪圈?下文,重庆市第八中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刘雅林将介绍其原创的"框架填补法"。刘老师运用这种方法连续3年在不同年级的10多个班进行了大量的行动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相信,他的做法会给陷于程序设计教学困惑中的您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情境和过程,教师只有行动起来,学会反思与研究,才能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笔者因为不想带着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糊里糊涂兜圈子,所以常为教学设计的一些具体环节而一筹莫展。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总是拷问,哪条是最短的?如何设计才能使我的课堂最有效?直到有一次,参加了一次小学数学"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我如醍醐灌顶,专业成长路上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提出提升化学复习课教学的魅力是化学教师的重要责任。怎样激活既有认知、引燃创新思维、打通知识脉络、完成知能转化?如果仅靠"点对点"、"题到题"、  相似文献   

18.
张汉斌 《上海教育》2013,(13):13-13
这次承担研讨课,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自己虽然一直在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但如何将理念落实到课堂,还是比较模糊。我记得华师大专家在评课时说过,英语课堂教学如同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个蛋糕,传统教授式教学是教师做好一个蛋糕,切开,然后让学生品味,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框住的,而"新基础教育"提倡的课堂教学,主张学生和教师一起组建材料,在互动中生成一个完整的蛋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凭着对"新基础教育"的初浅认识,我开始构思我要上的这节课,  相似文献   

19.
李晓梅 《广西教育》2011,(19):16-16
同课异构就是选用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上课和观摩。在同课异构中,教师受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和实践教学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因此,同课异构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智慧。下面我以"分米和毫米"的同课异构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唐其梅 《海南教育》2014,(12):75-76
有幸参与了"高效课堂"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海南会场),亲自聆听了小学数学专家刘德武老师的"两位数加减法练习"一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刘老师平平常常一节课,很好地体现了练习课中的"三性",即知识性、思维性、趣味性,不得不让人佩服。课虽然已经结束,可课中的一幕幕却久久在我脑海中回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