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扶民 《传媒》2011,(9):31-32
在这世界上,目前还没找到一种死亡的媒介,就像电视出现时有人预言广播将会被淘汰,有谁会料到"汽车社会"的出现令广播生机盎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清晨,报纸依然飘着墨香摆放在餐桌上。因此,考察报纸生存环境的变化,辨别当前报纸变革的方向和驱动力,对推动报业发展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悠久的报纸,在20世纪接连遭遇对手。先是广播,后是电视。如今,被称作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又在新闻海洋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对她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有人甚至预言,未来5-10年,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将寿终正寝,代之以网络媒体。这固然有些危言耸听,就像广播、电视不能取代报纸一样,网络媒  相似文献   

3.
肖江玲 《新闻前哨》2001,(10):34-35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曾给传统媒体带来一阵惊慌。人们开始为步入市场经济不久的报纸产业的前途担忧。 然而,正像广播出现时,有人预言它将取代报纸,当电视出现时,报纸和广播同样惊呼“狼来了”一样,事实上,报纸广播和电视尽管竞争激烈,却并非水火不容。究其根本原因,这是社会分工使然,是因为随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报纸广播和电视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三者在功能上不可替代。同样,第四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 从当前情况来看,报纸可以显而易见的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历史悠久的报纸,在20世纪接连遭遇对手。先是广播,后是电视,如今,被称作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又在新闻海洋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有人甚至预言,未来5至10年,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将寿终正寝,代之以网络媒体。这固然有些危言耸听,就像广播、电视不能取代报纸一样,网络媒体也不可能消灭报纸。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新一轮争夺受众的媒体之战已经开始了。那么,报纸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5.
“第四媒体”互联网出现时,许多人怀疑电视垄断媒体行业的地位是否将会动摇,比尔·盖茨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大胆预言:随着在线视频产品日益发展,互联网将在5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其实在广播出现时,许多人也提出报纸要消亡;而当电视出现时,则有人惊呼广播要落幕了。这几年,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6.
一、新的挑战 报纸正在受到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的挑战,它就是因特网。 报纸,作为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新的媒体的挑战。广播和电视的诞生都曾引起报界极大的震动,甚至有人预言,报纸将逐步被取代,以至消亡。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报纸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电视的受众虽然已经超过了报纸,但报纸仍然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可能正因为如此,报界人士对因特网的出现并未表现出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7.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席卷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革命。有人预言,传统媒体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恐龙,在未来的岁月,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被网络媒体所取代。 不管这些断言是否为时过早,一些有远见的传统媒体已开始“抢滩”互联网。据报道,美国的传统媒体几乎已全部上网,而国内新闻媒体也在近几年纷纷搭乘上互联网这辆“信息快车”。中国记协近日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种媒体上网总数约在300家左右。而截止到1999年6月15日,国内上网报纸的总数就已达27…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来自以互联网、数字娱乐和移动通讯为标志的"新媒体"的挑战和威胁."如何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艰巨任务之一.有人预言:中国传媒业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在电视发明以前,报纸与广播尚能平分秋色,保持均势。那么,自从电视问世,很快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打破了原来平衡的格局,形成大众传媒三足鼎立的态势。而三大支柱中的广播,既没有电视那样声像并茂,也没有报纸那样图文并举;既没有电视那样年轻活泼,也没有报纸那样成熟凝重。于是有人断言,广播最终将被电视所取代。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广播非但没有颓丧衰败,反而在经历了一度徘徊之后,随着全国经济改革高潮的到来,广播改革也到了日新月异的阶段。以广州为龙头  相似文献   

10.
李荣  韩秋雯 《今传媒》2008,(1):58-60
近年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来自以互联网、数字娱乐和移动通信为标志的"新媒体"的挑战和威胁."如何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艰巨任务之一.有人预言:中国传媒业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1.
报纸、广播、电视这媒体“三兄弟”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报纸白纸黑字,电视形象再现,惟独广播稍纵即逝。实事求是地说,随着报纸、电视的发展发达,广播听众相对过去是减少了。因此,有人以为广播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也小了,甚至连一些被监督对象对广播媒体也抱无所谓的态度。笔者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在舆论监督中更有着报纸、电视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这就是——快捷迅速、即时滚动、音响传神、传播面广。  相似文献   

12.
人类现已走入二十一世纪,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成为目前存在的四大媒体。有目共睹的是,传统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受到了第四种媒体——网络的强有力的威胁和挑战。 有人预言:“第四种媒本会实现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此外,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二十世纪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可以预见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发展更值得大书特书。从今往后,人们不  相似文献   

13.
卫星 《新闻世界》2013,(7):59-60
【摘要】互联网出现后,其发展之快,来势之猛,很快就跻身大众传媒领域,成为令人瞩目的第四媒体。第四媒体出现后,有人预言,报纸、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媒体将被取代;也有人认为,三种传统媒体仍然有继续发展的广阔空间。那么,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格局究竟会是怎样的?未来这些媒体又将如何生存和发展呢?本文以广播电视为例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从报纸诞生以来,给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互联网相继问世给传统的报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网络的产生,一度给报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有人预言报业即将消亡。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第五媒体的发展,也将给报业带来新的发展的契机,在第五媒体的模式下,报纸的盈利模式也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广播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电视的兴起到本世纪新媒体的流行,世界和中国的传媒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变局中,传统媒体面临严竣挑战。有人预言平面媒体或被电子媒体击溃行将消亡,也有人因电视和网络视频的强势对广播和音频的生存提出了质疑。的确,在这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激烈竞争中,广播处于逆境。是悲观失望,还是图谋发展,广播面临重大选择。英国桑德兰大学传播学教授安德鲁·克里塞尔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断言:"广播不会消亡,广播这个老战士将长久地活着!"这是个让广播人欢欣鼓舞的论断,但广播如何长久地活下去,还需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发生在信息传播界最伟大的革命之一就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与繁荣。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的年会上,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被正式确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美国的传媒专家小鲁道夫·恩里克曾就全球范围内不同媒介从出现到形成5000万受众规模的历程做过一番比较:广播用了38年,电视13年,有线电视10年,而因特网仅仅用了短短的5年。面对如此状况,不少人都预言:电视在20世纪被网络所取代。然而,至今电视及其所播  相似文献   

17.
童云 《新闻世界》2002,(9):23-23,26
当网络像一道旋风在全球迅速普及开来的时候,有人预言,广播的末日就要到来了。网络的发展无疑会对传统广播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然而就像电视的出现并没有毁灭报纸一样,新与旧之间不完全是“你死我活”的争战,网络给广播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和竞争,也给广播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一)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努力把握广播发展的未来。1.迅速及时,时效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广播的播报与受众地收听几乎是同步的,广播设备简易方便,可变性比较强,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9.
庞春燕 《传媒》2006,(12):13-17
记者:有人认为,报纸在过去的50年中成功地化解了来自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冲击,并与之共同发展;今天,报纸同样也将与新型数字媒体并存很长一段时间.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