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中国》2006,(2):13-13
最新出版的美国《科举》杂志报道:研究浅色素班鱼的科学家已鉴别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在人类肤色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人类毛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研究员发现,素班鱼基因组中存在一个决定鱼皮浅颜色的基因,这个基因上的单个氨基酸在改变色素沉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这种基因在序列上与班鱼基因极为相似。他们认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欧洲人皮肤颜色比较浅,也可能有助于找到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这种皮肤癌症。  相似文献   

2.
刘霞 《今日科苑》2011,(22):45-48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表面看来,量子效应和活的有机体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前者通常只在纳米层面被观察到,出现在高真空(指压力在1×10-3到1×10-6毫米汞柱范围内的真空)、超低温和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而后者则安静地栖息于温暖、混乱、  相似文献   

3.
《金秋科苑》2014,(1):34-34
由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这一成果称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相似文献   

4.
日美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通过分析青鳞鱼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全部信息,发现脱氧核糖核酸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结构影响着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从而影响着生物进化。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I0013-I0014
美国科学家22日报告说,他们在非洲儿童的体内发现一种抗体,可以把疟原虫"囚禁"在宿主的红细胞内,从而阻止疟原虫在宿主体内扩散。这一新成果为开发儿童疟疾疫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在火星北半球探测到了甲烷,这意味着火星上可能有活跃的地质活动,甚至可能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利用装备在3个陆基望远镜上的高色散红外分光计对约90%的火星表面观测了3个火星年(一个火星年相当于687个地球日),结果在其北半球观测到了缕缕甲烷气柱。研究人员推测,这些甲烷可能是由于火星冻结带上出现裂缝,才得以从地下渗出,进入火星大气中,但要确定其具体源头还需要更多研究。科学家之所以对甲烷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火星上可能有流体水的证据。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说,美国一艘太空飞船拍摄到的图像显示.火星的一些山坡上聚集着许多黑色线条。这些黑色痕迹在冬季消失.而春天时又重现。科学家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这是流动的咸水.有可能是在地下.随季节发生形态上的变化。但他们同时说.这个发现并不能直接证明火星上有水。以前曾检测出火星上有冻水.但是还从未发现有流动液体。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1):F0003-F0003
砒霜(三氧化二砷)里面的砷元素有可能成为生命的组成元素.美国科学家的这一发现将改变对于生命的定义.生命存在的新可能由此产生。据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天体生物学家费丽莎·乌尔夫-西蒙(Felisa Wolfe-Simon).将从加利福尼亚州莫纳湖(MonoLake)湖底收集而来的微生物.置于实验室含有砷的混合试剂内培殖了数月.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8-I0008
全天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显示,字宙南部的辐射量更大,且其中还存在一个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的辐射空白区据英国媒体5月19日报道,美国宇宙学家们表示,他们根据欧洲普朗克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找到了多重宇宙论的首个“切实证据”。如果该理论最终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并非唯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11,(21):20-21
澳洲 当细菌生长在迭层石里,几乎不能接触可见阳光时,它们是如何生存的呢?最近一名悉尼的研究人员陈敏(MinChen)副教授终于发现这个奥秘。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13,(4):17-19
北京时闻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相似文献   

12.
美首次制造出不使用半导体的晶体管科技日报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2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利用纳米尺度的绝缘体氮化硼以及金量子点,实现量子隧穿效应,制造出了没有半导体的晶体管。该成果有望开启新的电子设备时代。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大脑发育和焦虑症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细胞机理在焦虑中作用的认识,有可能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14.
c美国圣母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借用量子隧穿效应,研制出了性能可与目前的晶体管相媲美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最新技术有望解决目前芯片上晶体管生热过多的问题.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可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制造等多个领域 中国科技网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具有卓越导电性能的凝胶,其制作工序简单且快捷,并且可以使用喷墨打印机将其打印在其他物体的表面。科学家们表示,这种凝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制造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等。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17-I0018
<正>北京时间11日消息,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近日表示,他们发现一个遥远星系内两个极明亮的X射线信号源之一实际上可能是一颗脉冲星——一种恒星死亡之后形成的致密内核。这一发现令人意外,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脉冲星也同样有可能存在于其他类似星系的核心之中。这颗脉冲星亮度极高,其亮度超过太阳亮度的1000万倍。这一发现甚至有可能改变天文学家们对于星系如  相似文献   

18.
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各自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历程却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形成的创新系统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相异点。本文在分析美国、日本各自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脉络特点的基础上,对两国的创新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18-I0019
尽管氮晶格空位中心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量子比特,过去10年来一直被广泛研究,但要用工业或生长的方法造出所需钻石却是极大的挑战。艾维萨洛姆表示,与传统技术不同,他们研发的是一种利用激光脉冲在半导体内控制单个量子比特的全光策略,其“消除了对微波电路或电子网络的需求,仅仅用光和光子就可以做一切事情”。作为一种全光学方法,新技术也有潜力进行升级,控制更多量子比特。另外,新方法的用途更加广泛,也可以用于探索其他物质内的量子系统,否则,这些物质很难被用来做量子设备。基于电子自旋学的温度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日本京都大学科学家山中教授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制成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这一成果被诸多业内专家称为2007年最伟大的医学成就。12月23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与山中教授相同的4个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