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慧琳音义》是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在文字、音韵、训诂研究及古籍整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但是,由于自身疏忽或专业局限,其注释中也存在一些疏误之处.本文从五个方面归纳了该书疏误的主要类型,旨在提醒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此书时,不要轻信盲从.  相似文献   

2.
欲明《公羊》经注之义例,舍徐疏而莫由。然徐疏又有若干缺失,有不得注意者,有举例不当者,有引证迂曲者,有但举例而无疏释者。考其缺失之由,或缘未深思明辨,或因未及分疏,或以归例不当,或是涉笔不谨,又或诸本异同而未能定夺。知徐疏之失,又知其所失之由,则由疏而注,由注而进于经传之义例,治经者庶无虚浮、孤陋之讥矣。  相似文献   

3.
《楚辞疏》的作者陆时雍,是明代末年思想比较深刻、有一定独立见解的学者和诗论家。他的《楚辞疏》论诗谈艺,多所会心,是明代楚辞学著作中有特色的注本。他的《诗镜》九十卷,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思想,是较优秀的诗歌选本;其《总论》对七子、公安派、竟陵派既有所批判,又能肯定其长处,加以吸收,从而提出以"真"、"情"、"韵"为基本要素的诗歌主张,反映了诗在内容、形式和表现上的特质,殊为难得。其《诗镜总论》丁福保收入《历代诗话续编》,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先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伍《明代卷》(袁震宇、刘明今著)将陆时雍同谢肇淛一起列专节加以论述。该书《绪论》说:  相似文献   

4.
从唐人王方庆著述的流传情况考察,其<园庭草木疏>在晚唐五代时就已经失传.<说郛>所收<园林草木疏>,实为明人从<酉阳杂俎>抄出部分内容,又增加一些泛言花草形状的文字,伪托为王方庆之书.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发生之初,在江苏省会苏州,巡抚程德全,清末状元、实业家、立宪派首领张窨向清廷递上奏疏,要求"解除亲贵内阁"、"下诏罪己"、"提前发布宪法",语气恳切而坚决。《秋夜革疏图卷》由草疏执笔者之一的杨廷栋集成。杨廷栋,字翼之,生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法政专门学校,参加第一个留学生团体"励志会",与会员  相似文献   

6.
清代毕沅的《释名疏证》第四卷《释采帛第十四》:"绢,短也。其丝(纟臣)厚而疏也。"《疏证》:"今本(纟臣)皆作(纟臣),讹。段云:‘(纟臣),古坚字,当从纟,臣声。’《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纟臣)卒,今《春秋》作郑伯坚,(纟臣)亦(纟臣)之讹。《玉篇》音古千、古两二切。《初学记》一音古费切,费乃贤之讹也。" 按,《疏证》所谓段云"(纟臣),古坚字"实误,与《说文》紧字下段注不符。"(纟臣)"即紧字,"(纟臣)"是紧的别体,"(纟臣)"并非古坚字。今按《说文》卧部紧字下段注为:"紧急双声,此字别作(纟臣)。《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矩卒。古千、古两二切。考《左》作坚,《公》作臤,《谷》作贤,则别本作(纟臣),切古千必矣。臣声与臤声一也,而顾书讹作(纟巨)。《释名》云:‘绢,(纟巨)也。其丝(纟巨)厚而疏也。’  相似文献   

7.
清训诂学家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83年6月影印本。以下简称《义疏》),虽不象《尔雅义疏·序》作者宋翔凤所说"凌唐跞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那样完美,然郝氏知识渊博,功底坚实,长于名物训释考据,郭璞《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明代杰出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今年是他逝世三百五十周年纪念,怎样作纪念,曾请教苏步青教授,苏老言简意赅地讲,最好的纪念是出版他的著译,特别是未刊之作。上海在发现徐氏手稿《农书  相似文献   

9.
清代陈澧指出读《仪礼》之法有三:一曰分节,二曰绘图,三曰释例,并谓分节之法早肇见于郑玄、贾公彦注疏。到朱子时有见《仪礼》"记不分章,记不随经",因此撰著《仪礼经传集解》发明新法,将经文每段截开,于段末标出每段旨要。后来研读《仪礼》莫不由此法。反观贾《疏》的分节法,风格与朱子之法大不相同。本文以《士丧礼疏》为例,探讨贾公彦《仪礼疏》分节之法,发现《疏》文除了标明"自此尽某"一类分节语外,在经、《注》有足够提示的情况下,《疏》并不特别说明分节。又或《疏》已说明该段分节段旨,下文有相似段落则不再重申。此外,除了明确的分节语外,贾氏分章划节之内容,须透过贯通经、《注》、《疏》三者,才能互文见义。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收有王安石的《太玄》注佚文五条,对于研究王安石和研究《太玄》,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方苞传记名篇<石斋黄公逸事>所记黄道周拒顾媚事不曾实有,石斋就义的描绘也未必真实,方苞采用小说笔法刻画黄道周的形象,两则逸事生动地表现了黄道周的性格和风骨.  相似文献   

12.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 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居域中之大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昔元首⑤,承天景命⑥,善始者实繁⑦,  相似文献   

13.
<永乐大典>收有王安石的<太玄>注佚文五条,对于研究王安石和研究<太玄>,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是清代《易》学的代表作,其版本有有获斋本、思贤书局本及三余草堂本三种。本文详细查考了三种版本,特别是利用了国家图书馆藏有获斋本,对《纂疏》的版本系统、特点作了分析,认为现有《纂疏》的影印、排印本,多选择三余草堂本作为底本,未反映该书的原貌。如有重新整理《纂疏》的可能,应当选择初刻本有获斋本作为底本。  相似文献   

15.
郝懿行之《尔雅义疏》系一部足以代表清代小学发展水平的力作,但对该书历来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评价,甚至有人以为此书并不足以成为一部独立的著作。本文主要通过钩稽郝氏对写作该书所作的一些准备工作和当时学者对该书的推重,以试图说明《尔雅义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司马朝军 《出版科学》2011,19(1):106-108
自序《经义考》一书,皇皇三百卷,系清初大儒朱彝尊晚年所编纂之经学文献工具书。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己未(1679)荐举博学鸿词,召试授检讨,入直内廷。彝尊文章尔雅,初在布衣之内,已与王士声价相齐。博识多闻,学有根柢,复  相似文献   

17.
《长短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千余年来问津者少。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出版了几种校点、今译本,瑕瑜互见。而巴蜀书社2003年5月出版的周斌撰写的《<长短经>校证与研究》(以下简称《校证与研究》),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整理、研究赵蕤《长短经》的著作。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对《长短经》的校证,下编是对《长短经》的研究。该书集整理、考订与研究于一体,对赵蕤的生平事迹及其《长短经》的基本情况第一次作出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见解新颖而又证据充实、论断合理的结论,纠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8.
胡承珙(1776—1832)与陈奂(1786—1863)是清嘉、道时期重要的《诗经》学家。胡氏撰《毛诗后笺》(以下简称《后笺》),陈氏撰《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各三十卷。两书同是清代具代表性的《诗经》新疏,在名物考校、语言文字训诂方面最见功力,至今仍是我们研读《诗经》的常备文献。然而对两书的研究至今罕见,笔者愿借此文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旅顺博物馆本《列女传》为首次发现的写本时代《列女传》原文,根据其残留的文字对该写本式样进行复原,不仅得出一个新的写本式样,更重要的是《列女传》的流传史亦因此新证而大有改观。虽然在内容上无补刻本系统的《列女传》,但它的出现令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写本与刻本的区别不仅是书写方式的改变,因为王回的工作,刻本《列女传》的卷数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东原杜氏族谱》中,发现多件明代杜三策出使琉球文献,其中《使琉球疏》系三策向明廷奏报出使经过之公文,此文未见载于各种史籍,乃是一篇新发现的奉使琉球文档。历述航海之艰辛,归途之惊险,许多内容可与《历代宝案》等中外史籍互相对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