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顽皮娃娃》2006,(3):I0003-I0003
观察对象 姓名:可可 性别:男出生年月:2000年4月 身高:101厘米 体重:18千克特点:活泼好动,性格外向。表达能力强。只要一听批评的话语,就马上表现出逆反行为。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内在机制态度是指人们对他人和其他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逆反心理属于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产生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态度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体系中的各种态度是互相联  相似文献   

3.
你是不是经常与父母、老师对着干?你是不是老觉得大人们很烦,管你太严?事实上,似乎人人都有一点逆反心理。做做下面的题目,看看你的逆反心理大致处于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4.
逆反是指个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所做出的逃避反应。这也是人类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其实这也是一个十分容易理解的生活常识。我们任何人接受某种刺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那些不利刺激,我们所能承受的限度当然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那些能够满足我们某种需要的刺激,我们接受起来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产生的一种与主事者主观愿望相反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着的感性经验的、自发的和不定型等的特点。第一,逆反心理往往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由于社会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是人们对周围的人与事的直接感受,因此它对现存社会的人与事的反映具  相似文献   

6.
你是不是经常与父母、老师对着千?你是不是老觉得大人们很烦,管你六严?事实上,似乎人人都有一点逆反心理.做做下面的题目,看看你的逆反心理大致处于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通俗地讲即引导对象本来是赞成或者接受某一观点的,但由于引导不合适(如态度、方式、情绪等),使得教育对象产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具体说来,大约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喜欢标新立异,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再一味地认同。因此,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相似文献   

9.
辛崇粉 《现代教育》2003,(12):40-40
注意把握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德育易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充分认识,注重把握利用它,才能加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丹 《父母必读》2008,(12):132-132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未完成情结",说的是一件没完成的事情,如果没能及时地宣泄掉与此有关的负面情绪,这些"未完成"可能就会一直存在于内心的某个角落,不时地跳出来干扰自己,无形地影响着之后的行为和情绪的表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如果总是阻止他玩,他就会有强烈的愿望要去玩,会想方设法地去玩,玩的时候还常常会伴有破坏性。所以,无论孩子对什么发生了兴趣,只要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由地玩就好了。这样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的破坏性会大大地减少,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他们还会开始学习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一旦掌握了其中的技能,孩子的兴趣就会降低,注意力就会自然地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继续学习其他的知识去了。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思想及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繁重的学习任务等,均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很难得以正常发展,稍不顺心,轻者郁郁寡欢,重则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离校出走,走上轻生或违法犯罪的可悲道路.因此,身为班主任必须深入探讨,并采取有效方式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以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以及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表现更是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3.
在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东诺夫写的《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序言》里,作者介绍了基本内容后,特意推荐读者马上去渎第一百九十三页的内容。紧接着作者又别出心裁地写道:“现在不可读第二百三十页上的故事!”为什么不能去读呢?作者没有说明,仅仅下了这个禁令.  相似文献   

14.
所谓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某 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的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逆反心理产生的心理基础一是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与人们的好胜心理有一定关系。逆反心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但应该知道,逆反心理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强烈、情绪感情上的对立、好奇心强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年龄偏小、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影响、学校工作中的不足等。矫正逆反心理要从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开展活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的心理 ,是一种抵制正确、维护错误、违背常理、背离社会规范的反常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不仅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使学生听不进教师正确的意见 ,甚至误入歧途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1 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在原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 ,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大人…  相似文献   

17.
姚栋萍 《文教资料》2007,(36):152-153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有的甚至采取反抗的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看待中学生所表现的这种逆反心理,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呢?我认为应该从思想上引导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1,(25)
拿出一支笔,集中注意力,测一测你有没有逆反心理?(在“是”或“否”后面画,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注:如果逆反到对此类测试嗤之以鼻,那么此页更不能跳过,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进步!开始吧!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1,(9):120-121
拿出一支笔,集中注意力,测一测你有没有逆反心理?(在“是”或“否”后面画,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注:如果逆反到对此类测试嗤之以鼻,那么此页更不能跳过,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进步!开始吧!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在15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段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心理学家发现, “十五岁现象”已经悄悄提前了。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洪宝琴副主任医师说:现在青少年的叛逆期已经提前了,十二三岁是个高峰期。这段时间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否定大于现实,做事不问后果。而根据研究发现,青少年在12岁前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层面仅为10~30%。洪宝琴认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可小视,它将影响到我国人才的素质。摘自2002年12月14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