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有人问我:“做男孩好,还是做女孩好?”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做男孩好。”因为第一,科学家大多都是男人,像牛顿、爱因斯坦等等,我国最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他呕心沥血几十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他也是男人呀!第二,古代皇帝除武则天外,都是男人。假如皇上听说自己的贵妃生了个男孩,还不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反过来,假如生了个女孩,贵妃还要骗皇上生了个男孩,暗地里再从别人那里换来个男孩……第三,男人很勇敢。在战场上,大多都是男人在勇敢地杀敌,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女的却呆在家里。第四,男人很能干。一般的家庭,女人都是在家里,管管…  相似文献   

2.
如今,男女工种上已没什么明确的分界线。那些过去专门由女性做的事,男人也开始搭一把手。不过新事物总会带来一些新奇,一则招聘“男保姆”的新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招聘单位要求“男保姆”会油漆家具、修剪草坪、维修家电……如果被录用,月薪少则上千,多则可上万!一时间,应聘者蜂拥而至——他们大多拥有本科学历,其中不乏硕士生。“男保姆”公司悄悄开张了——据说,20多个“男保姆”整天忙得脚底朝天。男人是怎么做保姆的?那天,笔者跟着“男保姆”——负责家庭水电、家庭保养的小胡忙了一天。  相似文献   

3.
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水,岂不是好似没有妇女的家庭——太“土气”了吧。幸而我们的济南是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闻名于世的“泉城”。  相似文献   

4.
她开导“抢”到了一个优秀男人当丈夫的女子:谁叫你拥有“稀有资源”的,富有的人总要多几分风险,这是经济学。她说出的话会让许多女性侧目:女子的“爱”一旦变成了一张让男人付出全部自由的账单,这样的美德几乎等同于恶行。  相似文献   

5.
赖萌萌 《科学启蒙》2013,(11):52-55
第三章救人如救火(下) 突然,一道雄厚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这是怎么回事?一群大男人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都给我冷静下来!”不知什么时候,山洞里又多了几个穿着黑色防护服的男人,说话的是其中一个男人。  相似文献   

6.
快乐无极     
耍酒疯一个男人走进饭店,对服务员说:“给我来二两,乐队每人来二两,你给自己也来二两-”服务员按照他说的做了。这样反复几次后,该结账了,服务员来到男人面前说:  相似文献   

7.
镜子里,我看到唇上的第一根胡须——真正的胡须,忽然想嚣张地大喊——嘿,这世界又多了一个男人啦! 不过“倒霉”的箭却不会因为你是个男人而射偏。我中箭了:不知考试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笑话一箩筐     
家庭主妇一天一个男人在路边捡到一只瓶子,他拿起来擦了擦,突然,一个魔鬼出现了。魔鬼说道:“我会给你你最想要的东西。”男人想了想,说:“我想要一份特殊的工作:一份从未有男人成功过的又没有男人敢于尝试的工作。”于是,他被变成了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是一个现代主义的作家,但其创作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因素。关于《变形记》的解读,至今还没有从后现代的角度来理解。按照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理论,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消解责任的小说。格里高尔的变形是与卡夫卡对家庭责任感的消失密切相连的。文章从卡夫卡恐惧做养家男人、不愿做养家男人、想象做养家男人及至逃避做养家男人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卡夫卡家庭责任感的淡漠影响到了其作品的主人公,也是逐渐丧失了其养家责任,体现了后现代的消解性。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真情·沟通”栏目最近播放了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曾多年担当《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的卢勤教育上初中儿子不要早恋的故事。有一次卢妈妈到儿子所在的学校参加家长会,班主任老师笑眯眯地对卢妈妈说:“你儿子很有眼力,最近看上了我们班上的一个又高又漂亮、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女生。”惊闻儿子早恋的卢妈妈,回家与儿子谈话。她不动声色,在儿子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三句话:一个国家强大了,跟你建交的国家自然就会多;一个人强大了,跟你交往的人自然就会多;一个男人伟大了,一个个好的女子自然就会找到你。儿子看到这些话,内心的暗…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笔下和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一系列“女扮男装”的女性形象,她们改装的目的有“防御”和“进攻”两种:防御男人对她们贞操的破坏;突破女人闺阁的狭小圈子,攻入男性把守的社会建功立业,但最终又回归家庭。“女扮男装”后,有人能自觉按照男人的行为标准行事,以进一步契合男人身份,而有人只是套上了男性的服装而已。女人女扮男装,背离了其真实身份,这一行为背后掩藏着中西方共同的男权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上帝用七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然后又创造了亚当和夏娃。经过不知多少代的繁殖,出现了—个男孩。男孩渐渐长大,当他组建起—个新的家庭的时候,他成了—个男人,真正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我的爸爸。我不知道自己是几岁才叫他“爸爸”的,因为小时候的记忆早已被日复一日的记忆洪流冲得无影无踪。但我想,我爸他第一次听见有个小女孩挥动着胖胖的小手,奶声奶气地喊他“爸爸”的时候,一定是一脸的幸福与满足。  相似文献   

13.
据抽样调查:中小学生对妈妈的要求是希望“妈妈不要对我板着脸”。这个请求天真而有趣,应当让做妈妈者想想。人们总以为,妈妈总是“慈母”型的,不想在不少孩子的眼里,她却是“板着脸”的人,这个形象出人意料也就不太雅观了。这就发生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妈妈里究竟是板着脸的多呢?还是笑咪咪的多呢?社会上又另有一说,认为现今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溺爱的多,孩子是家里的“皇帝”、“公主”、“太子”,要什么买什么,给什么,小宝  相似文献   

14.
隔壁又传来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是我的小邻居彬彬开始做“家庭功课”了。他的妈妈又用训斥进行着伴奏:“爸爸妈妈花了一万多元钱,千方百计给你买了这架钢琴,一年多了,你连一个完整的曲子都弹不出来,真是个没出息的东西!”钢琴声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5.
张丽霞 《早期教育》2003,(10):20-20
这些天,我听到班里一些调皮的男孩子总是在嘟嚷着这样一句话:“是男人就应该默默地削木头!”奇怪,这么一句又酷又帅又够男子气的话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是男人就应该默默地削木头”呢?直到  相似文献   

16.
读懂德国人     
曾经在一份欧洲报纸上读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的街头做了个试验,他们把"男"、"女"两个大字分别贴在马路边两个并列的电话亭门上,然后躲在一边观察.他们看到来打电话的男人都走进了贴着"男"字的电话亭,女人们则使用贴着"女"字的那一个.过了一会儿,"男人的电话亭"外站着几个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电话亭"却空着;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匆匆走来的男人看到"男人电话亭"爆满,便毫不犹豫地推开"女人电话亭"的门.大学生们赶上前一问,这个男人是法国人,而排队等候打电话的男人则是清一色的德国人.法国人说,电话亭又不是洗手间,分什么男女德国人说,既然门上贴了字,总是有原因的,那就先遵守规定再说吧.  相似文献   

17.
男人并非无所畏惧,他们的内心也有很多甚至很严重的恐惧。他们之所以畏惧,常常是因为--他们爱。 “我害怕哪天我们再也没有夫妻生活了。” 问10个男人,10个男人首当其冲说出来的最怕,通常是这个。要想长久保持美满的婚姻生活,首先得有夫妻生活,这是很基本的一点。可是怎么做才能保证“一定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夫妻俩达成共识,定下日期,每月铁定有那么几天,晚间活动没别的,就它了,不能改。这样听上去不大浪漫,可是现在大家工作忙、压力大、孩子的事情又多,这么做有助于避开“真的腾不出时间呀”之类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阴谋的滋味     
只听“轰隆”一声,我眼前一亮,落在了一棵大树上。我低头一看,天啊,在这个广场上,少说也有几万人,他们在喊:“我们的祖先———龙来了!”我心想:原来他们就是龙的传人啊。一个男人走过来,他鞠了一个躬,说:“尊敬的龙先生,我是菖菖龙形象公司的老总,希望您能与我合作,做本地区公  相似文献   

19.
竹野内丰曾说:“希望在35岁之前,看清并确立做个属于‘自己’的男人。”淡淡的口吻,切俨然能感到一种坚持。在导演的眼中,竹野内丰永远是一个百分百的好演员,那么在人生的剧本里,这个32岁男人又会如何演绎?话语串起的16年,勾勒出一个也许陌生却真实的他:  相似文献   

20.
比喻的技巧     
一演说家演讲时说:“男人,像大拇指。”他高高地竖起大拇指;又说:“女人,像小手指……”话音刚落,会场哗然,女士们强烈反对。 演说家补充说:“女士们,人们的大拇指粗壮有力,而小手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