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所中学里,外语学科组教研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外语教学质量。而教研机制的创建及其文化的营造是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的保证。本文作者介绍一种外语学科组建设方略,探讨中学外语学科组教研机制创立及其文化营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科—专业—产业链是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为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机制。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人—组织"活动形态来看,知识形态的组织化是知识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趋势。要促进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流动,可以构建组织化治理机制,通过模糊组织边界,形成协调管理、交流融合、利益共享的治理机制;通过建立拓展性组织体,形成需求导向、平台管理、资源整合的治理机制;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文化,形成创新精神为核心、创业文化为载体、学术与产业文化融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朱志江  赵华 《化学教学》2021,(5):3-7,39
文化认识复杂性带来化学文化理解的多元化.立足化学本体理解化学文化,从文化学者认识趋同的文化性质分析,探究化学文化的本质属性.化学文化的发生发展机制是实践活动,其外显模式是化学知识,内隐模式是科学精神.传承、发展、创新化学文化,践行学科育人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需要建构落实文化实践型的教学方法模式,深化文化符号的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们在适应和改造环境过程中取得的总成果,是人的“超自然环境”。个人生活在文化支配下,受文化的滋养和影响得以发展。斯普朗格以为文化是由两个相关过程组成:一个是文化的传播过程,另一个是文化的创新过程。文化是教育发展的平台,为创新教育提供强大支撑。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文化的生命机制,需要有文化内容来填充。学科文化是教育最主要的文化,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有意识地把规范的、优秀的客观文化转为个人创造活动的过程。学科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开阔教学视野,优化师生知识结构,为素质教育所必需。一、中学化学学科文化的内…  相似文献   

5.
大学学科文化在学科文化主体与学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等核心要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代际传承的学科文化濡化机制与自我教育的学科文化主体内化机制,在大学生素质的养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同时,学科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大学生对学科文化的选择性接受,也带来了大学学科文化育人效果的两面性、不确定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学科文化是学科知识文化与学科组织文化的集合体,蕴含着学科知识与学科组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科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它由学科文化主体、学科文化场域与学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规范体系、行为习惯四大核心要素构成.而且,大学学科文化在雏形彰显、积累生成与演化再生的生发环节中,体现出其在封闭系统中的自生机制与在开放系统中的外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黄金实力和亮点。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应该提升到课程文化的高度,应该是学校文化特色创建的重头戏。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相结合、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全员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学科课程文化的国际视域发展与本土化文化的有机彰显相结合。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视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学校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学科交叉融合是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和产生新学科增长点的动力源泉。文章通过对60名参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专家学者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究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机制,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机制模型。模型显示,学术组织机制、教师聘任机制构成的基础支撑机制,学术评价机制、外部激励机制构成的关键保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构成的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机制的3个维度。通过创新基础支撑机制、关键保障机制、持续发展机制,能全面增强学科交叉融合源动力、政策引领力和发展永动力。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学术组织已经成为推动大学学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对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文化要素、权利要素、空间要素和评价要素进行深入剖析.跨学科学术组织存在着学科文化范式、学科权力地位、学科组织归属和学科成果评价等多重冲突.其形成与学科发展专业化、学术权力行政泛化、矩阵组织联通壁垒和同行评议非同行化有关.因此,消弭冲突需以交流互鉴为基石,建立文化融通机制;以利益共享为基石,建立权力均衡机制;以矩阵优化为基石,建立教师共聘机制;以多元评议为基石,建立成果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又细分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涵盖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由此构成了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综合素养。一、核心素养对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影响(一)核心素养影响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目标确立活动型学科课程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其目标确立仍然基于课程标准,以社  相似文献   

11.
在松散耦合机制下,不同学科发展既保持自主性和相对独立性,又保持与组织的互动关系。松散耦合机制保护了不同学科采用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举措应对环境和追求合法性。松散耦合型学科治理有利于应对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碎片化,顺应了大学组织特性和学科发展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创新。学科治理中的评价评估、资源配置等应按照不同学科规律与特点进行,体现不同学科特色,避免用统一机械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科。同时,应通过共享价值和组织文化建设加强学科的耦合性,促进学科整体提升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学科文化的研究对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术组织管理与评价、跨学科研究以及大学内涵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学科文化研究肇始于学科分类研究。从不同的分类标准看,学者们一般是从学科认识论、学科共同体整合机制以及学科成员个体的行动策略等三个理论维度来认识和理解学科文化。学科文化的实证研究包括单一学科内部的文化“深描”、不同学科的文化比较以及学科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等三个研究层面。三个理论认识维度和三个实证研究层面构成了国外学者研究学科文化的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实地化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日益受重视的时代背景之下,以具体学科为载体,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综合活动引起不少学者关注.从实地化教育视角出发,开展"美国高中生中山文化体验"为主题的高中英语综合活动,将聚焦"文化体验",以高中英语及其相关学科为基础,实现中山优秀文化与综合活动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其主要内容涉及基于中山文化的高中英语综合活动教学目标、融合单元话题与中山文化的活动内容、体验中山优秀文化的活动方式和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多元评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是知识,也是活动;是文本课程,也是体验课程。它提倡面向社会生活与实践,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体验。而议题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性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科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讨论、实践和应用有利于保持注意力。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设计与学科相关的活动及议题,让学生走出校园、博览名胜、寓教于乐,能将  相似文献   

15.
苏瑞霞 《教师》2010,(14):112-112
一、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和创造的活动 无论是认识文化、价值文化,还是审美文化,都毫无例外地要围绕学科和课程教学来展开,围绕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展开。这既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也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我国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是学生成才所必需的。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一、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和创造的活动 无论是认识文化、价值文化,还是审美文化,都毫无例外地要围绕学科和课程教学来展开,围绕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展开.  相似文献   

17.
论课程的文化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小勇 《教育研究》2005,26(11):59-65
学科是按照一定逻辑对各领域文化进行重构的产物,其重构目的是便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方便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承。利用学者、专家对话的学科逻辑构建的课程,既不一定对传承文化真正有效,也不一定对发展文化真正有效。课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和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因此课程应该回归文化的逻辑,回到生活世界和人类活动,成为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探究、建构、交往、对话与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的弊端,一是纠缠于碎片化的知识点灌输,违背了学科的基本常识;二是拘泥于僵化的学科中心主义学科观,缺乏“学科群”和学科融通的思维,违背了以跨学科整合作为学校课程发展的基本原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各类学科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学科文化在不断地继承和创新中逐渐形成各自成熟的体系,并因学科知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学科边界的日趋开放性,和学科文化整体的育人性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职业思维、职业价值取向与职业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职业生涯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我们必须全力完成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三大任务。学科性任务就是培养学习力,以文化素养学习为培育目的,教师应从学生智力成长和能力发展的角度,按照公民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和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