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多数职校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对问题学生实施旨在提高其特质应对能力的健心运动后表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体课健身跑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较多 ,耐力素质下降。健身跑锻炼 ,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十分有益。教师依据体育心理健康的规律 ,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静 《华章》2013,(12)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5):150-151
心理健康是健康素质各要素的中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的生物性与人的社会性融为一体为目标。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其价值是通过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磨难教育、个性教育、心力教育(认知、情感、行为整合教育)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体育艺术文化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中,循序渐进地增强大学生健康元素,是当今值得探索和深究的课题。本文从高校体育艺术文化建设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着手,把高校体育艺术文化作为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段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校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体育运动对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促进在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中始终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需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一定高度。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惯于发号施令,只注重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将学生统一到自己设计的范围当中,其结果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被忽略了,缺乏主体的热情和主体的参与,体育教学难以渗入科学的理念。据有关调查,发现有10%~15%左右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已影响到大学生健康成才问题。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出通过体育教育中培养健康心理和兴趣锻炼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调查,在我国高校中发现了有20%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已经影响大学生的健康与成材,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提出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和锻炼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成为真正的一名身心健康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体育活动能有效地调节活动者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还能够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最佳的体育活动方式,以获取最大的体育活动心理效应.为了发挥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文章针对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目前在校的高职院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出调查,运用体育教育的方式,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调节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体育教学来调节学生的心理,对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效果,对改善职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良性转变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学生运动时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边颖 《考试周刊》2013,(38):131-132
本文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运用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知识,以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为基础,并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以找到更加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方法,调动大学生对体育学习及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入而异、因材施教,切实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代加雷 《文教资料》2005,(36):29-31
据有关调查,发现有20%左右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论述体育教育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功能和意义,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财经学院2004、2005级学生进行了SCL一90量表测试,同时进行了情绪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了解到:30.19%的大学生存在着轻度的心理障碍,5.7%的大学生存在着中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中男、女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在心理障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等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课”的实验结果,并建议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调节作用"的思路与方法的研究,采用SCL-90调查法,抽取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探索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索出相对科学完善、确实可行的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为顺利开展和完成课题提供正确的指导性建议,为促进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海军 《考试周刊》2011,(75):149-149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时代的需要。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新课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实践,提高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郭良奎 《天中学刊》2005,20(5):90-91
改进提高大学生中长跑能力的方法,是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生理特点及知识结构,并将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引入体育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行为绩效,同时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也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厉,尤其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简单的阐述了高校体育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对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和对教师的配合程度,心理障碍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影响教学实践.体育是一门较为轻松而不乏味的课程,发挥该课堂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具体阐述了初中体育课堂中心理疏导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