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请以"道是无情却有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写作点拔】"道是无情却有情"本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原诗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刘禹锡因贬任夔州刺史而与三峡结下深厚的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13,(9):36-37
文章写景多为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晴语”,作者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之中,景物描写就具有了灵性,能够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作者的心境。  相似文献   

3.
觉慧对鸣凤的"爱"是人道主义之爱,对琴才是情感意义的真爱。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尴尬矛盾展现了他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勇敢但却幼稚的反叛个性。  相似文献   

4.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典诗歌中的景语往往浸染了作者的情感。把握好诗歌的景物描写,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有的诗歌景物描写中的感情痕迹非常明显,易于把握。而有些诗歌抒发的情感比较隐晦,这就需要在阅读诗歌时调动多种方法,如关注诗歌意象的类别、抓住与意象相关的关键词、把握细节描写等,由景析情,从而准确深入地把握诗歌情感。  相似文献   

5.
赵东梅 《中学文科》2009,(16):89-90
在鉴赏诗歌中,首先借助景物可以描摹图景;其次借助景物可以体味意境;再次借助景物理解表达技巧;最后,借助景物把握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正古诗词是一种重在抒情表志、体现意境的文体。在诗词品读的过程中,人们会注意诗歌的情境,"情"指的是诗歌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体现作者的志向,而"境"指的是诗歌的文字所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意境,它能促使阅读者产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时要注重从情和境入手,在感受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一、图,激发情感体验唐代诗人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古诗词时要注意这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诗歌的核心,所以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诗歌的情感。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意思是说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这里的核心词汇"性情"即情感,可见诗歌之美在于以情动人。所以,诗歌教学就是要实现情感审美教育的目的。结合教学经验,探讨将接受美学中的情感体验理论运用于诗歌教学,把握诗歌情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是诗人灵魂的宣泄。但是东方人细腻的情感表达习惯于借助各种景色来表达,不会直接喷薄而出,这也是与西方诗歌最大的不同之处。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诗词中的"写景抒情",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个财东,见一女子美貌多才,便附庸风雅,以诗挑逗说:“唐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是有情还是无情?”才女见他来意不善,恬不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绝少有原生态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景物描写,一是融入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前者借助景物来表现作者情感;而后者,不是直接地展现作者的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来表现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情感.前者一般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单说后者.此种景物是作品中人物眼中之景,此种景物之“情语”也是作品中人物之情.例如,鲁迅的《社戏》,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写景,就是在写人物“心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界定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对应关系,往往会成为阅读中的难点.下面就以小说《芦花荡》为例,试作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创作中,作者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这就是美学所称的诗歌创作的"移情作用".这种"移情现象"在古诗中非常普遍,诗歌之所以会长时期焕发出强有力的艺术魅力,"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从近几年的考试分析来看,古诗词曲的鉴赏在语文考试中往往通过率很低。在诗歌中一般没有无情的景,因此,从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入手,去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应该是鉴赏诗歌的一条路子。对学生而言,弄清楚中国古典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角度,能有助于提高答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颜庭学 《新高考》2009,(3):16-17
在历年高考试卷中,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散文或小说阅读,关于"景物"的鉴赏可以说是非考不可。下面将"景物"考查点逐一列出,以期考生对此类题能"胸有丘壑",取得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高分。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诗中主人公。景物形象诗人用来寄寓某种思想情感的景物。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中被人格化,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的事物。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诗歌在叙述故事、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情感上与电影蒙太奇有着类似的特征.电影是最常见的、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直观、形象,在诗歌教学中,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能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再现典型环境,还原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包含四大类:景、物、人、事。近些年的高考命题在考查意象时以赏析景物为主。一、意象和情感的鉴赏(一)考点精析1.赏析意象⑴意象,指的是出现在诗词中的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是"意"和"象"的融合,如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8.
济慈和华兹华斯同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但是两位作者关于诗学创作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济慈强调诗人的完全自我否定,与客观事物融为一体,即济慈所称的"消极感受力"。而华兹华斯大力倡导诗歌作者"自然情感的外溢",强调诗人主体感情的表达。两种创作方式的冲突,实质是诗人感情内在冲突的外化。而本文就以济慈《夜莺颂》为例,探讨诗人在追求"消极感受力"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情感冲突。  相似文献   

19.
诗歌讲究含蓄,往往采取曲径通幽手法传情达意,这无疑给我们带来解读上的困难。但我们发现,一切诗歌几乎或多或少都有景物描写成分存在,纯粹的抒情或叙事实属罕见。"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抓住这些景物,以此为突破口,庶几找到通向诗人心灵大门的路径。总的说来,景物对诗人情感抒发产生的功效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宋祖建 《天中学刊》2009,24(4):73-75
"诗言志"与"诗缘情"向有是非之辩,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曰"诗言志",二曰"诗缘情"."言志"与"缘情"是诗歌发展不同阶段的评述方式,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诉求.诗歌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志意,情感于诗,犹根与本,考据渊源,探寻元典,辨析其语用异同,可以看出诗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