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玲 《考试周刊》2022,(6):46-49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由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为将来的作文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目标似乎很简单,但这并不容易实现。科学的正确写作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技能,逐步提高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2.
一、自由作文的内涵自由作文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渴望,是对传统作文模式付出沉重代价后反思的结果,是对传统作文模式的一种革新,是作文本身发展的一种趋向,更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所谓“自由”,就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自由作文允许学生不用教师确定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体验,灵活地选择作文的内容和方式。在这里,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设计具体训练计划和完成教学过程的调控。《全日制义务…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把学生引进到自由的写作境界中去,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状态中体验写作的快乐,感受表达的幸福,领悟写作的技巧。要真正进入这样的境界,作为教师要从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自由作文,课堂作文也可以搞一点"私人化"写作;趣味作文,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由"写作;单元作文,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考试作文,以特别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入状态;文学创作,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作文就是一种写作训练,不仅是小学生语文的知识技能、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的积累和反映,而且也是其智力和心理能力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话题。让学生对作文乐此不疲、精益求精中得到创造、成功的快乐,得到能力上的提高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自由在哲学层面上是种自觉的活动,是对因果必然性的认识与利用,也是一种意志自律。高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由少到多,写作意识和潜能处于一种亟待唤醒和激发的临界状态。因此写作就师生双边来讲不是让学生提到作文,谈写色变,如坐针毡;不能让教师提到批阅作文就有一种心理负担,甚至倒退到批阅作文不如批阅默写的程度上来;写作应该是中学教学最美最自由的双边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有这样一段论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以上论述告诉我们,作文应是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作文变成了完全按别人的要求、用章法规则组织编造的文字作业。这样的做法彻底背离了作文教育的真谛——"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教学倡导自由作文发展学生个性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一、培养自由作文能力 (一)自由拟题。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第二学段中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自由选题,自由命题,自由表达,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一种创造.中小学生的作文,就其社会意义来说它不算创造,然而就学生自身来说每次作文都应含有创新的成分,它总得全部或局部地超越自我.作文的本质是创造,它不是能凭已有的公式去解决的一个思想方程 作文不只是一种孤立的技能,它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这使我们对作文的本质属性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从作文的本质而言,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要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必须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必须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作文环境松绑。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现我的自在之趣。”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让学生创新写作、宽松写作。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农村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困境,才能彻底走出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话题的开放性 命题作文大多提供一个中心意思,行文要紧扣题目展开;供料作文行文主旨更须与材料吻合,两者均侧重限制性,封闭性、束缚性。命题作文、供料作文羁绊了学生的写作自由,简直是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舞”。话题作文只是提示内容的写作指向和写作范围,让所有学生自由联想,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让人人有话可说。它不限立意,不限选材,不限文体,不限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一种精神活动的产物,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然而,当前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格式化、模式化的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积累写作素材。其次,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和写作自由,应当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抒发真切情感。要让他们敢说心里话,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鲁迅语)。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让个性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是一种常见的作文样式,就是围绕某话题写出的作文,是一种写作范围相对较宽,能启发思考,激活联想和想象,提供更多写作自由的作文样式.它能充分让学生体现自己的基本表达能力、思想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本文就如何写好话题作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话题的开放性命题作文大多提供一个中心意思 ,行文要紧扣题目展开 ;供料作文行文主旨更须与材料吻合 ,两者均侧重限制性 ,封闭性、束缚性。命题作文、供料作文羁绊了学生的写作自由 ,简直是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舞”。话题作文只是提示内容的写作指向和写作范围 ,让所有学生自由联想 ,自由发挥 ,自由创造 ,让人人有话可说。它不限立意 ,不限选材 ,不限文体 ,不限表达方式 ,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发散性。“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话题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命题作文和供料作文则是线性思维(或称单极…  相似文献   

14.
正一、高中随笔生态写作教学的提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写作理应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激扬青春、激发智慧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然而,残酷的应试现实让师生为写作的考试分数而疯狂,以致无暇、无力甚至不愿为写作的理想——生命成长而修炼。为了分数,写作已沦为作文的各种应试技能操练,甚至编胡话、说瞎话、传套话,而不是生命的自由呼吸。作文教学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已经让学生走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15.
钱进 《教师》2011,(34):80-80
法国哲学家巴特曾说过:“学生有一双属于自己观察世界的眼睛,有一颗属于自己认识生活的心灵。”作文课上,应是充满灵性和创造的乐园,学生在这里真实地感觉自己,感觉喜怒哀乐,感觉生命,感觉人的灵动心性。因此,教师要从心灵深处将学生当作作文的主人,让他们从写作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呼吸与思想的飞翔。学生在学习作文中能张扬个性,这样的作文才更给力。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不可急功近利,而是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让学生快乐作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由自发作文到爱好作文,由爱好作文到自觉作文,由自由创造的热情进发到遵循写作规律、方法的娴熟运用,这可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刘桂芬 《湖南教育》2004,(11):26-26
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把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劳动降格为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训练,每次习作都起于教师的命题,止于教师的批改,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望而生厌。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呢?第一,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就作文教学而言,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注重生活的原生态,注重学生个体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对习作的自由表达,对情感的自由宣泄,注重生活写真.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从而让作文链接学生健康的生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巧敏 《宁夏教育》2013,(10):45-46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痛,觉得作文难写,不会写,无话可说。这些充分说明了小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究其原因,不外乎生活经验不足,课外书籍阅读少,观察事物不深入等原因。捷克诗人塞弗尔特曾说道:“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一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欢乐。”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自由快乐中体验写作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的作文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写作,只是一种写作的训练。目的是学习如何写作。由老师指定的训练区别于自由创作。写作主体在这里是被迫的,被规定的,主体意识不能凸显。学生作文呈现出被迫性和被动性特征,从而缺乏明确的主体意识。学生不能独立自由地驾御写作行为,难以体会写作的创造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