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回放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2.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信条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  相似文献   

4.
品读     
<正>城市生活也许是目前人类最高效的生活模式,但并不意味着乡村生活就要复制城市模式,乡村生活的很多美好是城市模式缺乏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怀有乡愁的原因。乡村学校建设也是如此,我们不应该照搬城市学校模式,而要因地制宜,"依乡而建",总结过去  相似文献   

5.
感受乡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人曾经生活在乡村是幸福的。一个人曾经生活在有大雁飞过头顶的乡村尤为幸福。我童年生活里的乡村,年年深秋大雁朝南飞去,它们排成人字、一字形,扑扇着翅膀,在高高的天空飞翔。我们仰头而望,直到目送它们到了我们目力不及处,深邃的蓝色天空,仿佛把一群大雁慢慢融化。这是大雁朝南方迁徙。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乡村田园词,用短歌的形式描写乡村的闲居生活,描摹乡村的景色,反映乡村的习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幽美的乡村风景画,一幕幕农家质朴恬淡的生活场景,清晰地展现了其乡村田园词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重建乡村文化:追寻乡村教育的文化之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乡村少年的生活场域和精神家园,作为乡村教育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背景,乡村文化在当今乡村社会变迁中的凋敞必然会导致乡村教育与乡村少年生活经验的脱离,导致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乃是人们所持有的功用性、获得性的文化价值观,尽管这一文化价值现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们可以超越它,重建一种以人的自然和谐自由发展为旨趣、而不仅仅是追逐物质生活享乐的文化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诸多具体途径,重建乡村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文章重申了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问题及其给乡村教育带来的困境,提出重建乡村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乡村精英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了乡村建设主体的虚空,这种状况部分地是由乡村教育的错位造成的.因此,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我们认为当前的乡村教育不是要培育"适于乡村生活的人"而是要致力于建设一种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如是方能摆脱乡村建设主体空虚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行知语录     
<正>乡村教育的生路是:我们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339页  相似文献   

11.
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乡村文化秩序遭遇的危机是多重的,综合起来,一是自然生态秩序的破坏,一是乡村文化秩序的瓦解,一是乡村公共生活的危机,一是乡村心惫秩序的危机。这些问题的后果也许一时还看不出来,但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在眼下的直接受害者就是乡村的孩子们,他们正在失去乡村社会对他们生命悉心的、整体的呵护,尽管他们在物质层面大都得到了更好的基本生活条件,但他们精神生活的贫乏与从小就形成的生存的迷失也许会陪伴他们一生,  相似文献   

12.
感受乡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8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思想观点。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主张建设活的乡村教育,其基本思想启示是:我们要有奉献乡村社会、改造乡村社会的精神,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建设新中国、新农村的意义;需要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和活的方法,以培养活的国民为目标;乡村学校的课程要切合乡村的生活;乡村教育要与乡村各种力量相联合。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乡村百年之痛以及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艺术乡建主要从“生态性”“治理性”和“美好性”三个层面对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规划与构建,在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复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人类学逐渐关注人的情感之维,探讨情感结构与社会转型和变迁之间的深刻联系。在艺术人类学视野中,中国手工艺的复兴和乡村复兴实则是一套文化样态和审美哲学的复兴。艺术家介入乡村建设可以让乡民重新感知乡村的美,从而引领新时尚和社会革新。乡村是中国文化之根,不是我们拯救乡村,而是乡村拯救我们。我们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今后的社会发展是去中心和多中心的重构。在这样的社会转型中,我们更需要迈向“生态中国”,需要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样式,从而真正在艺术层通达美美与共之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什么?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说,“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本身。”乡村习作课程从关注书本世界转到积累乡村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上来,已是必须。于是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课程意识和观念,形成适合乡村作文教学的习作课程,让儿童的世界、乡村的景色、乡村的人文成为乡村习作课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们走不出校门很无奈。”也许这是广大农村教师心声的真实写照。长年生活在茫茫的戈壁滩,深深的大山、广袤的滩涂上的人们,谁不向往都市的生活,而乡村学校生活的清贫和枯燥,也确实难为我们农村教育的“脊梁”们了。我已固守在黄海滩头的一所乡村小学达十二年之  相似文献   

17.
乡村生活是妙趣横生的,乡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是令人陶醉的。写好乡村生活,要注意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提倡乡村普及教育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提倡乡村师范学校应成为改造、建设乡村生活的中心和灵魂;主张用穷的办法普及贫困的乡村教育;主张用活的教材和活的教学方法。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给当时的中国乡村普及教育开辟了一条蹊径,同时,对我们今天还不富裕的“老、少、边、穷”山区农村,仍有借鉴意义。本文详细地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实践和理论,以期对我们当今的乡村教育实践有一点启发、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影《李双双》不仅表达了李准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隐忧,也表达了他对乡村理想化生活的憧憬。围绕着隐忧和憧憬两条主线,我们可以看到乡村女性参与公共生活所遇到的阻碍与释放的魅力、乡村青年所面临的困境和愿景以及乡村干群关系的矛盾和温情。影片通过在说笑中说理的叙事策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时期的乡村生活中的新变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彰显了这部电影在十七年轻喜剧电影中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个留美的学生、一个西装革履的杜威弟子,居然穿起粗布衣,戴上斗笠,挽起裤腿,放弃了东南大学教务主任的职务,到江苏农村里办起了茅屋学校——这就是被周恩来称之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上世纪20年代中的一个创举。请看他于1926年起草发表的400多字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本社的乡村教育政策是要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我们主张由乡村实际生活产生乡村中心学校,由乡村中心学校产生乡村师范。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有农夫身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