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莱克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倾向。他诗歌的一些题目、诗歌中使用的词汇、意象和象征以及诗歌所表现的内容都与宗教密不可分。布莱克诗歌中的宗教文化倾向与其所受的宗教文化影响紧密相关。布莱克在其宗教诗中阐释了基督教教义,批评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和摧残。布莱克通过对宗教的不懈探索,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探析威廉·布莱克诗歌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布莱克是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歌,特别是那些被收入诗集《天真之歌》的作品歌唱生活的快乐,描绘古朴纯美的自然和纯真关丽的人类,充溢着人与周围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情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威廉·布莱克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因不符合时代潮流而少有人问津,他自己也被称为疯子。其一生潦倒,深知民间疾苦,这引起了他对资本家、统治者的无比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布莱克信奉基督教,认为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最佳途径就是遵循基督教义。然而,虚伪的教会却把基督教义当成了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给人们戴上沉重的精神枷锁,更是以耶稣的名义对人们进行惩罚。从布莱克生平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其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到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教会势力的虚伪与黑暗。  相似文献   

4.
布莱克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他讴歌春夏秋冬,赞美日月星辰和花木鸟虫以及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布莱克的诗歌展现了人在美丽自然中得到的无尽欢乐,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他倡导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爱护自然中的一切生灵。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灵性和生命。布莱克的诗歌具有极深刻的生态意蕴。布莱克的自然诗十分符合生态审美原则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西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布莱克作如下四方面的对比性探讨:(1)从创作主旨来看,两者均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不过,屈原流露出悲伤哀怨的感情,布莱克洋溢着追求个性自由的飘逸风貌。(2)从美学角度来看,两者在主客关系上均彰显了主体性。屈原在对社会理想的探索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悲慨愤激之情,涵融了一种绮谲和深沉的美;布莱克致力于追求超越性的奇妙心灵家园,在自由的信仰中体现出一种积极性的逍遥。(3)从文化原型意象来说,两者均重视大自然和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传统,其创作均具有神话色彩,屈原呈现悲剧性的黯淡,而布莱克则显示鲜明的火红。(4)在诗歌文体形式上,两位诗人均开创一代先河。屈原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歌体裁——“骚体”;布莱克的作品是多种文体形式的叠加与融合,在英国诗人中率先创造性地使用了自由诗体。  相似文献   

6.
在18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中,威廉·布莱克的诗歌是最具独创性和原创性的。现实和想象的矛盾冲突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是其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作为社会矛盾之一的女性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他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把布莱克长诗中所有女性形象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其女性人格,从而揭示布菜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英国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中有着许多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丰富的意象。文章通过对布莱克本人及其诗歌的分析,探讨其意象的源起和特点,进一步深化对布莱克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西方和中国的一些学者一直认为,中国文化缺乏超越性,并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缺陷。但这些学者所持的判定超越性的依据(如是否有一个人格神等)是纯西方的,因此缺乏合法性。超越性的源泉在于无限和神秘,儒家的"天"可以提供不逊色于任何一种宗教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20,(3):46-49
审美意象的创构是基于客观事物同时又超越审美客体的,它以客观之物为基础,通过想象进行构建。摆脱时空局限,超越现实与概念的约束,自由地抒发情感。主体通过客观之物的感官刺激,反映到内心,通过自己的想象、体验和判断等进行加工,使得创造潜能得到激发,解放主体的心性,超越自我生命与世俗功利,超越主体理性逻辑思维直达内心深处。审美意象的建构是物与我深度交融的过程,超越简单的主客二元对立,消除了物我界限,弥合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和中国的一些学者一直认为,中国文化缺乏超越性,并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缺陷。但这些学者所持的判定超越性的依据(如是否有一个人格神等)是纯西方的,因此缺乏合法性。超越性的源泉在于无限和神秘,儒家的"天"可以提供不逊色于任何一种宗教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个体追求的超越性,这种思想源于殷商神权文化和周朝的礼乐思想。孔子以“仁”来解释“礼”,赋予“礼”以新的生命力。孔子的美学现实现了个体存在的超越性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2.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13.
超越就是人的存在的不断提升,人总是在不断地谋划、不断地投身,从而不断地超出自身而趋向未来。超越性对个体自身来讲更具有本质意义,即人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现实存在状况,人有超越自己、谋划未来、改变现状的一面。超越性课程是培养学生超越意识和能力的课程。超越性课程以学生自我为对象,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主动改造和超越而实现主动发展。本文具体从超越性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超越性课程结构、超越性课程实施几方面阐述超越性课程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4.
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进行创作,将自己经历苦难后悟出的哲理融于创作中,使得他的散文在质朴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思辨的哲学气息,他的这种个体性书写为当代文学史开辟了新的一种散文书写范式。在史铁生散文的哲学叙事中,他总结出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三种人生的根本困境,并给出了超越这些困境的方法。论文就是以史铁生散文的人生困境为出发点,探寻其超越困境的根本方法,并试图发现这种超越性的美学欣赏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GX实验变量: GX实验,历时长,成果显著,为我国数学教育界所共识,它受到了社会、专家、教师等多方面的关注,原因正是“《GX》教材在这方面(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突破性进展。”(张孝达语)。 GX实验是以提高课堂效益为其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校本研修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为了国家教育的发展,为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校本研修具有的基本特性除了科学性和自主性外,还具有开放性——校本研修空间、主体、内容要开放;超越性——校本研修要以反思、批判和否定为要素进行实践超越。  相似文献   

17.
超越是人的实践本性的表征,是对实践的人与其所处现实的关系的概括。教育作为人自身的发展建构活动,其发展建构体现在人对自身、对社会不断超越的否定性统一之中,是人的生命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历程。所以,教育本质上具有超越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超越。教育超越性的实质是弘扬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的最高理想在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在于忽视教育的独立性及其自身的价值目标,在于轻视道德实践及其主体性以及采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规范化的德育模式。因此,道德教育必须有一个指导思想和实践模式的超越,建立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以活动为主要途径的道德教育模式,以保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
自由精神与教育从来都是相互亲近的.作为一项特具解放意味和自由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理当承担起引领人们有意义的活着,并勇于直面自由本身的这样一种使命.教育的根本还在于人的生成,自由作为一切精神之精神,乃是对人之本真追求的最好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