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文学中,王朔是引人注目的,也是争议大的一位作家。该文以王朔已出版的全部作品为依据;从作家、读者两个角度,从内容与技巧双向分析研究,提出王朔作品的文学价值与意义,同时指出其副作用,力求全面而客观地认识王朔。王朔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推出了一系列过去文学中没有的形象,扩大了文学的题材。王朔的文学观念继承多于创新。王朔的语言优劣共存。王朔是当代文学不容忽视的,发展如何,“顽童”则必须慎思;读者也应重视,注意。  相似文献   

2.
“王朔现象”是新时期文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从王朔的成名作发表以来,他的每一次出击都会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尽管人们对王朔褒贬不一.尽管其消费主义媚俗倾向对文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他已经成为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王朔现象的研究在类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作品内部的探究,即内涵阐释;一类是对王朔现象作文本外的研究,主要是文化思考,即外延拓展。  相似文献   

3.
王朔是当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流传最广的一种看法认为王朔的小说是“痞子”文学,而王朔自己则表示,他认同的是文化意义上的“文痞”。他小说中的那些“痞子”形象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嘲笑、亵渎、蔑视传统的行为准则与主流价值观念,从而构成对后者的瓦解和冲击。但是,他为当代中国文学增添的这种新形象仅是伪痞子,这些人物实质上认同和妥协于他们所处的社会,他们以对传统的表面弃绝来维护传统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小说中人物轻松、调侃的生活方式带给读者阅读的乐趣,赋予了小说娱乐和流行功能。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为了使大家对“王朔现象”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我们摘选了《世纪末的喧哗》一书中有关评论王朔的部分观点,相信对大家了解“王朔现象”有参考作用。是的,亵读神圣是他(王朔)常用的~招。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他的思想感情相当平民化,既不杨子荣也不座山雕,他与他的读者完全拉平,他不但不在读者面前升华,毋宁说,他见了读者有意识地弯下腰或屈腿下蹲,一副与“下层”的人贴得近近的样子。读他的作品你觉得轻松得如同吸一口香烟或者玩一圈麻将牌,没有营养,不十分符合卫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王朔写作动机的嬗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心理分析理论”研究王朔的写作动机,还王朔本原的写作形象,从写作动机观照一个作家从浅薄到真诚,从成熟到浮躁的嬗变轨迹,进而深入了解颇具争议的“王朔现象”,王朔的创作很形象地体现出一个作家成长的过程,它会给年轻作家或者文学爱好者的成长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青年作家王朔在文化萧条的今天能够站稳脚跟并迅速走红,其魅力和价值究竟何在?王朔以崭新的文化观念荡起了消费文化勃兴中一朵晶莹透亮的浪花。他利用形式因素来暗示观点探索出看似肤浅实则深厚的具有思辨色彩的文化意义。塑造了一系列“痞子”的类型形象,并通过这些“痞子形象”完成了对传统势力和平式的反抗。同时又以北京口语为基础,运用调侃、反讽等手段营造了独具幽默感和新典故的“王朔语境”。虽然不免有些幼稚和粗鄙,但那种和平式的很能击中目标的抗争,却刺激了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朔的小说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新的小说叙述模式,以迎合大众的“媚俗”性心理在社会上显示了它独特的价值,成为当时人们喜闻乐道的小说样式之一,也为当代通俗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书写模式。尽管文学界和评论界对于“王朔现象”的评论褒贬不一,但王朔的创作对于当下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图像文化盛行,文字业已沦为陪衬,文学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以文字媒介主导的文学似乎正让位于大众和电子媒介中电影、电视等话语形式的文学。海德格尔的“真理论”对艺术真理重新划界,阐明了艺术真理如何可能的根基。他发现了“思”可以建立艺术存在的真理。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一方面文艺创作者要努力挖掘文字介质的优势,并实现其最大化,给读者留有“思”的空间,使以语言文字为介质的文学传统在“读图时代”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面对文学“视觉化”冲击,读者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文学意义的凸显有赖于读者的静观、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文学。  相似文献   

9.
作家声音     
白烨批评“打工文学”过于粗糙;王蒙说懂点文学能成全爱情;王朔坦言写小说的野心毁了他的家庭;李敬泽批评各类文学排行榜;  相似文献   

10.
“王朔现象”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重要现象之一 ,它的产生与传媒联系紧密。由此入题 ,分析大众传媒时代文学精英的困惑以及文学大众化的倾向 ,总结大众传媒给文学的发展事业带来的利与弊 ,可为转型期的文学走出困境探索一条较为合理的发展道路 ,也为各类文化的共处、融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忽视的内容之一,拟通过对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徐峰 《文教资料》2006,(30):160-161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于王朔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在文学评论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痞子文学。然而,从王朔所出生的年代、家庭以及社会背景去考察他和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我得到的是另外一种结论:王朔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是新时代被边缘化的人群,而他们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对边缘化过程的抗争,以努力取得本来属于自己的社会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王朔小说笼统称为“痞子文学”,进而认为王朔以小说游戏人生、玩弄人生,这只能是对王朔创作的浮面读解而忽视了深层内涵;也是只见王朔早期部分小说而忽视其发展变化的结果。1988年王朔四部小说(《顽主》、《橡皮人》、《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被改变成电影,由于商业目的的渗透,作品“刺激性”的力度加大,影视传播使王朔提高了知名度,却也加深了广大读者对其小说的误读,不少人单凭电影的印象,接受或认同王朔小说为“痞子文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王朔现象"是新时期文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从王朔的成名作发表以来,他的每一次出击都会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尽管人们对王朔褒贬不一,尽管其消费主义媚俗倾向对文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他已经成为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王朔现象的研究在类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作品内部的探究,即内涵阐释;一类是对王朔现象作文本外的研究,主要是文化思考,即外延拓展.  相似文献   

15.
闫晗 《中学生百科》2023,(29):18-19
<正>余华、莫言、苏童和王朔,四个作家一起去意大利参加文学论坛。主办方给作家的主题是“你为什么写作”。余华写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牙医,想不上班,写小说还归自己。莫言写的是想给自己买一双皮鞋,写小说发表就有稿费了。只有苏童实实在在地说他当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在大学里面如何热爱上了文学,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等到前面三人演讲完毕之后,苏童死活不愿意念他的稿子。他说:我太愚蠢了,我怎么会说我热爱文学才走上文学道路!我应该也跟你们一样,瞎编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学教育,文学读者成了一个虚构的符号,读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政策预设,成为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设计的产物。由于文学阅读的统一,文学感受的一致,最终会带来文学创作的趋同化,形成文学生产的循环和等质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暂定八十年代未以来文学为晚近文学,认为其与此时民众意识中的享乐主义不无关系。王朔与苏童在表现此种世风时各具“破旧”与“立新”的深刻意义。享乐主义直接或间接表现于晚近文学中,成为晚近文学的特点,并使文学的社会地位,表现内容与手法发生了变化,影响所至,负面大过正面,引起理想、道德等流失,对此不同作了有不同反应,因此当前文学衰颓之势是必然的,虽然人们仍然在不断的尝试、突围。  相似文献   

18.
“多元化”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在转型期的重要表现,通过对王朔“反崇高”表现的具体分析,探讨在多元化语境下王朔“反崇高”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以“新写实主义”为标榜的何顿在文坛上崛起,被一些人号之为“北有王朔,南有何顿”,是很时髦的。他的长篇小说《我们像葵花》,也被一些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也有人十分鄙薄他的创作,像对王朔的不齿一样,也给何顿的作品冠以了“小痞子文学”的“雅称”。那么,对王朔、何顿这些人的这一类文学创作,究竟应该如何去评判呢?(一)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笔者不能苟同这种观点,但却认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关于这个问题的哲学的讨论,当然不是这篇文章的任务,这里只是取其合理的方面,来说明何顿,还有王朔,他们的作品之所以会有市场,会流传开来,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于他们一度在文坛上几乎要“甚嚣尘上”的状况,也就不是简单的斥责几声“堕落”,就可完事的。文学评论必须对这种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浅陋,担当不起这一重任,在这里,只想就《我们像葵花》这一个作品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文学中,王朔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作家,他是"新京派小说"和"痞子文学"的代言人,也是大众文学的代表之一。我们要研究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绕不开王朔。他的巨大成功与颇受非议,昭示着文学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