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状物的记叙文和散文是明显不同的两种文体,小学语文高年级把这两种文体放在一起的用意也是很明显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文体进行粗略的比较,让学生获得一些文体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2.
<正>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小说教学永远离不开"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文体特点、考查重点及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决定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凝聚课堂合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一、"主问题"教学法最早提出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主问题"教学法的是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所谓"主问题"是指能够对教学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之一。《桃花源记》的文体问题,一般认为它是散文,是《桃花源诗》的序文,这固然是没有错误。但这种观点只是从文体的共通性来看问题,并没有考虑到这篇文章的文体特殊性,而且它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作品的思想性质、作者的主观寓意帮助不大。《桃花源记》的文体应是古代小说,而且是魏晋六朝小说中的杰作,是"有意"为之,罕有伦比;这篇小说实际上寄寓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国"精神,而这也是《桃花源记》的思想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而对于小说阅读和教学而言,用情节、环境、人物来分析小说仿佛是约定俗成的,对于小说的其他层面似乎总有说不透的地方。所以对小说中“留白”的把握,是重新思考我们小说阅读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设计初想】《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全文篇幅虽简短,但表达特色鲜明:以曲折的情节、不断的推动,深化主题;以简短的文字、精妙的修辞,渲染环境;以准确的用词、传神的描写,丰富人物;以悬念的设置、巨大的冲击,发人深思。面对"表达容量"如此之大的文本,该怎样切中要害,直抵文本主旨呢?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小说文体,理应从文体角度出发实施教学。在环境、情节、人物这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中心,让小说涌动着盎然的生命力。但怎样才能让学生感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 《穷人》是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从小说文体的特点出发,以“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人物内心情感”“对小说中的情感价值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小说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基本教学目标,兼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学习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练习在品读细节描写中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关注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为训练点,以期让学生清楚阅读小说要关注的要点,习得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诗化小说是小说文体中相对特殊的存在,兼具诗歌与小说的特质。统编教材中没有出现“诗化小说”这一专业术语,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接近此定义的篇目。从诗化小说的定义出发,判断《社戏》是一篇诗化小说。因此,可运用比较法阅读诗化小说的策略展开《社戏》的教学,即比较同类型小说,把握共同特征;比较不同小说,突出诗化特征;比较原文与节选文字,理解诗化意图。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阅读文本一直是语文老师们研究探讨的话题。小说是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且具有丰富意蕴和价值。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9.
<正>小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环境,还要让他们感知人物。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小说的文体特征,没有准确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未能引导学生习得正确阅读小说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获得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提升阅读品位。  相似文献   

10.
杨倩 《现代语文》2007,(3):32-32
《蜘蛛》是生物学家周建人的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它是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说明文自身的特点导致它没有记叙文那样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像小说一样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诗歌那样含蓄深刻的寓意。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学中,我土要以讲授知识为目的,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小小说亦称"微型小说",是小说文体中最精致、最微小的一种.既然是"小说",小小说就具备了小说应有的文体特质--人物、环境、故事等小说要素.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要素。《"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经典作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不清、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现状,我按照"彰显文体,着力语用"的原则,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3.
小小说亦称"微型小说",是小说文体中最精致、最微小的一种。既然是"小说",小小说就具备了小说应有的文体特质——人物、环境、故事等小说要素。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因为小小说文字大多是2000字以内,要想吸引读者,就必须浓缩小说的内涵,将小说文体应有的精神内  相似文献   

14.
关德福 《现代语文》2010,(11):56-57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和启悟。可以说识文断句者均喜读小说,但不一定都会读小说;反映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小说基础理论知识与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16.
刘勰时代,小说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还不具备文体,这一时代特征影响了刘勰的小说观。当时的小说包括了所有不入大道的话语样式,也就致使它以各类不固定的文体出现。然而当今小说的一些个别表现特征却已经出现,刘勰承袭了《汉志》的观点,认为小说尽管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可观之辞,依旧是不入流的。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雨和洪水的句子。2.随堂学习并理解生词"咆哮、疯了、狞笑、放肆"等,会读"揪、豹、瞪、呻、淌、膛、搀、祭奠"等生字词。3.学习1~8自然段,感悟洪水的环境描写对烘托情景、衬托人们的恐慌以及老汉的镇定、沉着的作用,感受比喻、拟人、短句等表现形式的张力。4.通过学文初步感受小小说的文体特色,学习抓住小说三要素读小说。  相似文献   

18.
1984年,阿城《棋王》在《上海文学》发表并震动文坛,引起多方关注,也赢得众多赞誉。其主要原因乃在于阿城的小说开辟了一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带来了一种迥异于那个文学时代的文化审美。如王蒙在《棋王》发表不久后所说:"我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叙述风格了。"  相似文献   

19.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具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从文体角度来探讨《嫉妒》的文体价值等艺术特色,可以看出该小说的文体革新是非常彻底的、革命性的。  相似文献   

20.
正"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针对江苏考纲"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要求,小说阅读试题中,常有分析文本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考题。因此,针对这一命题现状,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相应地在课本小说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就显得很有价值了。鲁迅先生的《药》是我校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实验教科书·语文《小说选读》"中的篇目,这篇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