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细腻、动人而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作者写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荷塘是清华园内一个平平常常的池塘。作者紧紧地抓住“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方面景物的描写,使文章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荷塘月色》很象一幅国画的题目,这篇散文正如一幅极其优美、秀丽的图画,画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读这样的散文,委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3.
《荷塘风起》是台湾当代作家颜元叔先生的散文,入选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篇文章也经常作为与《荷塘月色》进行对比阅读的名篇,本文尝试对《荷塘风起》的意义进行多维解读. 一、对自然美的倾心与热爱,对都市生活的排斥和疏离 "繁华在左、自然在右"是当代都市人追求的最佳生存状态,然而在都市化进程中最常见的却是:"繁华"如兽,无情又嚣张地侵蚀着自然.《荷塘风起》为我们展现出两个不同的空间,一是自然的、理想化的艺术空间——荷塘,一是人工的、现实化的人类生存空间——荷塘外繁华躁动的都市.荷塘是一方美丽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所在,为作者所倾心和热爱,塘外的都市充斥着喧嚣与浮躁,为作者所排斥和厌恶.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赏析刘青《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先生1927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著称,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作品是从他要去观赏满月下的荷塘景色写起的。作者深夜去荷塘赏月,是要在一个幽静...  相似文献   

5.
通过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来了解即景散文的"形"与"神"的关系。作者选择并精心描绘"荷塘"、"月色"这些"景(形)",正是作者本身"情(神)"的"物化",景赋于情,情润泽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散文艺苑中的奇葩。在文中,作者以艺术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本文从几方面分析了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散文《荷塘月色》不仅清幽淡雅、温润静谧,其文章的圆形结构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荷塘月色》圆形结构浅析《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结构,从形式上看,是一种重叠的环形,显性一个圆,隐性一个圆。这两个互不统属的完整的圆,既能保证作者游踪的次序性展开,又能将作者的情感变化隐示其中。比如,读者能明显从"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相似文献   

8.
童海霞 《语文天地》2012,(17):33-34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蕴涵着作者丰厚的艺术修养,体现了作者表达技巧的高超,如无平不陂的开篇技巧,细针密线式的描写手法,善于变换的描写角度,以景寓情的抒情方式等。一、开篇技巧——无平不陂由标题性质看,《荷塘月色》为写景散文即借景抒情散文。然而在开头时,朱自清并没有急于描写"荷塘"之景,描述"月色"之色,却是先表述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乍看之下,这岂不是跑题?其实不然,这正好是作者创作的高明与独特之处,符  相似文献   

9.
钟亮 《语文天地》2012,(15):12-13
《荷塘月色》的讲授通常以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起始,然后以4、5两个小节的"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为抓手,从景色的描写中分析出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最后联系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总结出其"不宁静"的原因。但是这样讲《荷塘月色》,似乎太"浪费资源"了。整篇文章被掐头去尾,只品味中间的两段,这样以偏概全,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既对不起作者,也对不起学生。笔者深入阅读《荷塘月色》全文却有另一种发现:朱自清的心情并非"淡淡的喜悦",而是浓重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已经流传了近一个世纪,且长时期被视为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本而编入教科书,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篇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中,作者在语言表达和意境的营造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言辞并不艰深,其意境却可谓精妙,浅中有深,所写对象似散漫却有关联,值得我们细细品鉴。在朱自清去游荷塘之前,其心境并不佳,时代的忧伤和现实的苦闷使他"心里颇不宁静",感觉自己不是个"自由的人"。我们常认为作者是为了排解苦闷心情而选择了夜游荷塘,荷塘美景又使他内心恬淡,暂得宽余。这  相似文献   

1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此文流露出的情感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其中用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准确地展现了作者虽无法摆脱内心的愁闷,但仍要借月下荷塘的美景来暂时超脱现实的心理。文章认为,作者在游荷塘的步履中,向读者形象而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艺术的移情与体验的忘我心理状态,悄然无声,意味无穷,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2.
正正考·教学案例·二○一四年十二月15[教学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品味文章清丽自然、淡雅幽美的语言。2、赏析语言表达技巧和方法,学习鉴赏抒情散文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言:朱自清散文——"白话美文的典范"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的《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章之美,除冰心外,文要算他了。"他的散文语言清新幽雅,感情深沉隽永,历来被视为"白话美文的典范"。《荷塘  相似文献   

13.
王君和黄厚江都是语文特级教师,他们的《背影》教学课例为分析和研究散文教学提供了一个途径。两位教师的《背影》课例既有共同点,如依据文本体式来教学、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的情思、"知人论世"理解课文,在教学目标、导入方式等方面又有各自的特色。通过两个课例的比较研究,得出散文教学的启示,从而为当前的散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文中的写景艺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文章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如画如歌,荷塘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发表在1927年7月出版的《小说月报》18卷7期上,署名佩弦,后收在《背景》散文集中。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它以秀丽、隽永的风格和细腻、委婉的文笔,为人们所喜爱。朱自清先生当时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荷塘月色》所描写的荷塘,原是清华园中一个极其平凡的荷塘,但在作者的笔下,月光中的荷塘却十分清幽、恬静,满贮着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6.
课例之一:《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抒发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请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写篇托物寓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此文流露出的情感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其中用"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准确地展现了作者虽无法摆脱内心的愁闷,但仍要借月下荷塘的美景来暂时超脱现实的心理.文章认为,作者在游荷塘的步履中,向读者形象而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艺术的"移情"与体验的"忘我"心理状态,悄然无声,意味无穷,"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堪称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欣赏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就像朦胧的梦幻,就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在这诗情画意里,蕴含了作者在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充分展示了“美文”的审美价值:一、《荷塘月色》展现超脱的自然美景《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作者集中笔墨描绘了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四周动人的景致,并给人创造了一个似诗似画的人间仙境.月下的荷塘,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是一幅形式和谐的画卷.在描写月下荷塘这段文字中,我们没有见到“月色”的字眼.却在动态的景象中和静态的画面上,感到淡淡的月光的存在.这月光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荷叶的丰姿,荷花的情态以及被微风掀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的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显然也就是月下的荷塘了.静态  相似文献   

19.
钟亮 《语文天地》2012,(8):12-13
《荷塘月色》的讲授通常以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起始,然后以4、5两个小节的“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为抓手,从景色的描写中分析出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最后联系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总结出其“不宁静”的原因。但是这样讲《荷塘月色》,似乎太“浪费资源”了。整篇文章被掐头去尾,只品味中间的两段,这样以...  相似文献   

20.
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描绘出一张朦胧、静谧、美好的月下荷塘图,而这幅存在于读者心中的美好的图画实为作者笔下理想的逃避现实的处所,其带给读者审美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感染一方面是作者多角度、多手法的描写所致,另一方面是读者对文中空白点的充实完善而得,"荷塘"是我们与作者一起想象出来的一个与现实隔离的"另一个世界"。而真实的荷塘只作为一条引线,带领我们去探索这个理想中的"荷塘"的虚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