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中的“此”指代什么?  相似文献   

2.
3.
《项脊轩志》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以叙事的真实传神、抒情的诚挚感人著称。细细品读便能体会到,文章不只因为写了亲情,写得真切,更因为他写的是悲剧,抒的是悲情。所以才会震撼人心,感人至深,“读之使人欲涕”(黄宗羲评语)。那么,文章的悲情主要在哪里?本文试作如下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导入—— 师:古人常说“人生四大喜事”,指的是哪四大喜事啊?  相似文献   

5.
课时安排:2课时(加一个早读) 时间安排: 1.利用早读通读熟读课文,重点解决字音、字形、断句、轻重音等问题。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第一课时:辨主旨,品细节,注重基础知识。 3.第二课时:赏析艺术特色,注重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多元对话。阅读教学中开展多元对话常见于散文、小说、戏剧等现代文教学,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稍显不足。《项脊轩志》一课教学,立足学生的自主探究,营造"一读为快"的阅读氛围,用问题引领文本研读,让思维和情感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7.
《项脊轩志》被公认为是“太仆最胜之文”(姚鼐语)。“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黄宗羲语)。“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  相似文献   

8.
何小五 《学语文》2013,(3):15-16
[教学目标]1.翻译全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2.体会文章感情.学习其感情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中归有光的作品很少,因此学生对归有光及其作品的认知比较有限。《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清新古朴,他的文章曾被誉为"明文第一",而他本人也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曾经多次在课堂上讲授这篇文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以教授文言文中涉及的字词翻译和文体形式为主,不注重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输作者及整篇文章的情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限于对文章意  相似文献   

10.
《项脊轩志》是一篇极具情感魅力的文言文,本文是作者的亲身教学体验,将情感元素引入课堂,不仅使课堂生动、诗意,也促进了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项脊轩志》是一篇极具情感魅力的文言文,本文是作者的亲身教学体验,将情感元素引入课堂,不仅使课堂生动、诗意,也促进了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斌 《学语文》2003,(5):22-22
《项脊轩志》是篇老课文 ,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人间真情 ,所感受的人间至爱 ,是这篇散文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要做到老课新教 ,避免重点过多 ,繁杂无序 ,就必须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我在教这篇课文时 ,正是注重这一点 ,从“情”字入手 ,注重文章的整体性 ,注重对作者的情感把握 ,让学生自然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一、以读为主 ,细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一部好的作品 ,越读越能体现出其中的真味。《项脊轩志》便是这样的佳作 ,在赏析之前 ,我让学生在读上很下功夫 ,默读、朗读、诵读、齐读 ,要求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巧 ,以…  相似文献   

13.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杰作,它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教述,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它随事曲折、感情深厚、情致妙肖,具有一种浓郁的阴柔美。《项脊轩志》的阴柔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项脊轩志》是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极富情感性。这篇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对亲人的深厚情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的教材,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的散文以情见长,其《项脊轩志》从小处落笔,多富人情味,全文前喜后悲,饱蘸深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6.
宁常勇 《现代语文》2007,(10):54-55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2.归纳文义·体味真情[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点拨的教学方法及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理解文义,识记重点词语,体味感人的真情。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7.
18.
孙云云 《现代语文》2013,(12):58-61
一、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文言散文。它通过记叙“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抒发情感。贯穿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物线以轩为写作角度,情线有对亲人的深沉怀念,更有作者复兴家族的强烈责任感。文章表达的一大特点就是将项脊轩中人、事的变迁和作者的情感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抒发情感时,既有明写,也有暗写,在从明写到暗写的变化中,体现了作者内心难言的伤痛。  相似文献   

19.
想起第一次执教颁脊轩志》,是多年前了,那时也刚刚毕业,青涩的年纪,并不记得有什么印象了。更无法预知多年后的今天再教《项脊轩志》时,我竞不禁为之唏嘘不已,几欲落泪。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写作特点,培养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