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TO与中国学校德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事实,它对政治、思想及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入WTO给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更新学校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主动迎接WTO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志 《中国德育》2004,(9):70-72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拓展了德育工作空间,为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同时也给现实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给予强力冲击。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得不研究信息技术发展给德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德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德育要进入信息技术教学;另一方面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庆挺 《教育探索》2003,(8):100-101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形式多元化和经济利益的调整,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是:学校德育目标定位偏移、德育过程形式化、德育方法单一化、德育环境消极化和高考指挥棒的错误导向等。必须在构建德育目标体系、选择德育方法、建立德育网络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实现学校德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4.
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学校德育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袁真泉我国的学校德育曾受两种倾向的影响:政治狂热把它推向峰巅;政治冷漠又使它跌落谷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德育的折腾,反映了经济体制的不合理造成德育结构和功能的不健全。现在,当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5.
打工族子女德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市场经济在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提供条件的同时,也使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新的困惑和冲突。其中令人最为关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形式的转轨,农村打工族的兴起,其家庭教养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严重缺陷,使得对他们子女进行德育的工作有效度变小了,困难增大了。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出摆脱困境,切实提高德育效果,促进打工族子女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   打工族家庭教养结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临时的、不稳定的教养结构,其内部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通过教…  相似文献   

6.
英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成功经验有:政府重视,大学配合,社会支持;德育目标明确;德育内容联系社会实际.核心道德价值观明确;德育教材形象生动;课堂教学开放;重视公民教育。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应借鉴英国学校德育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做如下改进:德育教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学校德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德育工作也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就整体而言,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着问题,德育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就目前而言,学校德育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误区:第一是对德育现状的评估存在误区。一种认为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好的,整体素质是高的,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作;一种认为市场经济严重冲击了学校德育,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德育工作困难重重,问题成堆;一种认为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搞上去了,物质条件改…  相似文献   

8.
体制改革应围绕教学改革这个核心来进行,要确立体制改革与教学改革并行的观点,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较之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有限的、局部的、次要的;高等学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单纯以人才市场提供的信息来调整;大学应该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高校的德育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不能把市场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德育的功能要通过实现个体和多方面社会化以促进社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环境现代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德育环境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围绕学校德育环境的内涵、学校德育现代化的表现以及如何促进学校德育环境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加快学校德育环境现代化进程,完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目标的奠基工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回顾建国50多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日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11.
当前,传统学校德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开放式的、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学校德育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目标上的理想化、片面化与缺乏层次性和广泛性;2.德育内容的片面性与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3.德育方法上的简单化、封闭性与保守性;德育途径上的单一化等。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德育应建立适度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确立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内容,建设立体多维、纵横配合的学校德育工作渠道等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也必然会在青少年的思想上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如何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变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这就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课题,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研究、分析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功能,对学生有效地进行市场经济的教育,从而使教育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整个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些年来,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不仅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讨论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无论从内容到方法都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要使学校德育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超越现实的德育,改革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认为我国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转变人们价值取向和德育评价方式,更多地追求德育的实际表现和效果;还有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校重视德育程度及德育投入和学生思想品德生成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出现“德”和“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作为主要培养学生德性素质的教育活动,不仅应是传授的,还应该是创造的;不仅要扬善,而且要抑恶;不仅要促进学生正面发展,而且要为促进学生正面发展而批判不良现象。学校德育批判包括学校内批判和学校外批判两部分。其中的学校内批判主要有德育指导思想反思、德育形式批判和德育方法批判。学校外批判则为德育的政治批判、经济批判、文化批判、科技批判、生态环境批判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来临,无疑会对传统的学校德育造成空前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信息化创造了新的德育环境,为培养人的现代文化精神,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效果,促进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利用学校互联网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网络时代德育的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德治国”已成为基本国策,但这个基本国策的执行和落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当前,与经济高速发展极不协调的恰恰是社会道德的低迷状态。本从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环境和德育理论研究的层面,分析了学校德育的缺失,并探讨了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当前我国政府应承担以下四个方面的经济职能:一是创造和维护市场经济得以发挥功能的条件;二是稳定宏观经济;三是提供基础设施、保护自然环境、控制人口增长;四是促进收入分配平等、提供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习惯于单纯“就政治论德育”或“就教育论德育”的学校德育工作,面对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显得有些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了,出现了效果不佳、效益不大、效率不高的现象。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已成为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全面分析学校德育有效性不强的表现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学校德育整体改革的思路和对策,试图为学校德育改革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秋 《广西教育》2005,(7B):38-39
电脑与网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给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致使德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中小学德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读书无用论沉渣再起的新形势下,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需要,针对农村学校德育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索重建德育环境的途径和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